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古代皇帝的別稱“陛下”、“聖上”是怎麼來的?

古代皇帝的別稱“陛下”、“聖上”是怎麼來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4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皇帝是古代封建國家的掌權者,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那時“君爲臣綱”的思想根深蒂固,臣子們要效忠皇帝,並對其畢恭畢敬。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臣子建立皇帝后,不能直言其名號,要使用陛下或者聖上等一些尊稱,來表達對皇帝的敬畏。

“陛下”並不是指皇帝本人,“陛”是宮殿裏的臺階,“陛下”指的是站在臺階下的人。

皇帝地位尊貴,在他主持朝政時,不是什麼人都有同他說話的機會,多數人在想要上奏時會請站在臺階下的人轉奏。

所以,每次想要說事的時候就會說一聲“陛下”,請其代爲轉達,時間一長,就成了一種禮節,等到他們有機會和皇帝談話的時候,仍然會說一聲“陛下”,以表達對天子的尊敬。

除了“陛下”外,“聖上”也是臣子們稱呼皇帝時常用的,從它的繁體字“聖”的字形上可以看出,左邊爲“耳”,右爲“口”,用來指既能聽人言,又善於表達出自己的想法的人,臣子們希望皇帝是一位能包容不同意見、通達事理的人,所以就稱皇帝爲“聖上”。

古代皇帝的別稱“陛下”、“聖上”是怎麼來的?

“皇帝”的稱謂是怎麼來的呢?

“皇帝”這種對於帝王的稱謂最早起源於秦始皇,在秦始皇之前,國家的最高掌權者只是被簡單地稱爲“皇”或者“帝”。

夏朝以前的伏羲、女媧和神農氏被稱爲“三皇”,即黃帝、顓頊、帝嚳、堯、舜被稱爲“五帝”,而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王則被稱爲“王”。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不願按照舊例被稱爲“秦王”或者“秦皇”,他覺得自己統一中國的偉業是古代任何帝王所不能比擬的,所以就想研究一個新的稱呼,來顯示自己的豐功偉業。

大臣們的建議是改“王”爲“人皇”,與“天皇”“地皇”並列,但是秦始皇卻認爲自己“德高三皇,功過五帝”,所以就決定自己採用“皇帝”的稱號,所以”皇帝“這種對於帝王的稱謂就這樣產生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