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宋國內亂長達五十餘年,背後真正原因是什麼?

宋國內亂長達五十餘年,背後真正原因是什麼?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3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左傳桓公二年,公元前710年,宋國搞出了一個大新聞:太宰華督殺死了大司馬孔父嘉和國君宋殤公。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二年春,宋督攻孔氏,殺孔父而取其妻。公怒,督懼,遂弒殤公。

太宰類似於後世的宰相,大司馬則類似於後世的大元帥,兩位重臣火併不說,居然連國君都因此被殺。

如果那個年代有報紙,那麼這一年的頭版頭條都會被宋國所佔據。

在提及華督殺孔父嘉的原因時,史官給我們講述了一個非常狗血的故事。

據說在公元前711年的某一天,孔父嘉的老婆正在逛街,被華督看見了。華督覺得孔父嘉的老婆非常漂亮,於是就在一年後把孔父嘉殺死,搶走了他的老婆。

九年,大司馬孔父嘉妻好,出,道遇太宰華督,督說,目而觀之。

十年,華督攻殺孔父,取其妻。

宋國國君宋殤公得知這一消息之後非常憤怒,打算找華督的麻煩,華督一不做二不休,乾脆把宋殤公一起殺了。

殤公怒,遂弒殤公,而迎穆公子馮於鄭而立之,是爲莊公。

一個重臣殺了另一個重臣,隨後又殺了國君,這本是天大的案件。可就是這樣一個天大的案件,史書所記載的起因居然如此無厘頭,不得不說是一種諷刺。

皇帝不需要種地,所以皇宮裏沒有金鋤頭;皇帝打算出遠門的時候,同樣不需要西宮娘娘烙大餅,也不需要東宮娘娘卷大蔥。把這種啼笑皆非的所謂“真相”堂而皇之地寫進史書,就像某些人整天嚷嚷周幽王烽火戲諸侯一樣令人嘆息。

宋國內亂長達五十餘年,背後真正原因是什麼?

在講述宋國弒君大案之前,我們要先介紹一下宋殤公這個人上位之前的故事。後世給他留下的諡號是“殤”,可見時人對他的評價多爲負面。

宋殤公名爲與夷,他的父親是宋宣公,在宋宣公臨終之前,卻打算將君位傳給自己的弟弟公子和,而不同意自己的長子與夷接班。

面對哥哥送上的大餡餅,公子和自然是一再拒絕,認爲兄終弟及並非征途,自己願意向周公旦學習,好好輔佐侄子與夷,並不覬覦君位。

但宋宣公似乎是主意已定,非要讓弟弟公子和接班,並用大帽子壓他:爲了宋國的前途和未來,你一定不能推辭。

就這樣你來我去幾個回合,宋宣公勝利了,弟弟公子和被他成功勸服並順利接班,史稱宋穆公。

十九年,宣公病,讓其弟和,曰:“父死子繼,兄死弟及,天下通義也。我其立和。”和亦三讓而受之。宣公卒,弟和立,是爲穆公。

九年之後,宋穆公也病得快要去世了,於是就發表了一番言論:“當初哥哥臨終前將君位傳給我,卻沒有傳給自己的兒子與夷,現在我也不能傳給自己的兒子,要把君位還給與夷。”

隨後,宋穆公爲避免自己去世之後,子侄之間因爭位爆發內訌,就把自己的兒子公子馮和公子勃送到了鄭國,請鄭國雄主鄭莊公幫忙照顧。

沒過多久,宋穆公病逝,公子與夷繼位,他就是我們本文的主角之一,將在十年後被大臣華督所殺的宋殤公。

八月庚辰,穆公卒,兄宣公子與夷立,是爲殤公。

從人類天性的角度出發,一個人對兒子的親密程度顯然要遠高過對弟弟的親密程度,如果公子與夷的資格和能力足夠,宋宣公沒有理由讓自己的弟弟接班。

同理,在宋穆公臨終前,如果自己的兒子公子馮有足夠的資格和能力,他顯然也不甘心把君位還給哥哥的孩子。

或許有人會認爲我是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可問題是:如果公子與夷和公子馮擁有足夠的資格和能力,就證明他們背後必然站着一個龐大的利益集團。

個人或許會因爲道德等原因,選擇剋制自己的慾望,但集團絕沒有這種控制力,它們存在的目的就是攫取一切利益,直到被過量的利益撐死,或者被其他利益集團幹掉爲止。

古往今來,無一例外。

宋國內亂長達五十餘年,背後真正原因是什麼? 第2張

如果宋國的事情僅發展到這一步,其實也沒什麼可奇怪的,畢竟這只是一種“魚大吃蝦、蝦大吃魚”的食物鏈遊戲而已。

可奇怪的是:宋宣公不把兒子與夷送出國,似乎篤定了弟弟宋穆公不敢暗害自己的兒子一樣;宋穆公卻在確定傳位給公子與夷之後,立刻把自己的兩個兒子送出國,似乎生怕自己的兒子被公子與夷暗害一樣。

關於這一點,其實在十年之後華督謀殺孔父嘉時,史書給出過答案:宋國內部一直有兩個不同的聲音。按照現在的分法,宋國內部的“鷹派”和“鴿派”一直在明爭暗鬥。

公子與夷和孔父嘉屬於“鷹派”,而宋宣公、宋穆公、華督都屬於“鴿派”,公子馮則有些左右逢源的意思。

正由於宋宣公和宋穆公都屬於“鴿派”代表人物,所以他們與公子與夷這樣的“鷹派”代表人物政見不同,這也是宋宣公執意不立公子與夷的重要原因。

如果朝臣都是“鴿派”,繼位的國君卻偏偏是個“鷹派”,你說結果會怎樣?最終的結果要麼是國君對朝臣展開大清洗,要麼是朝臣發動政變更換國君,要麼是其中一方妥協。

可無論是哪種結果,都不如直接立一個同屬於“鴿派”的繼承人爲好。

也有可能是:宋宣公與宋穆公既不是“鴿派”,也不是“鷹派”,只是根據國際形勢來不斷調整策略而已,但公子與夷大概是鐵桿“鷹派”,所以宋宣公不希望自己的兒子上臺。

在宋宣公和宋穆公時期,宋國的國際環境還算不錯,史書對於宋宣公和宋穆公的爲政舉措也是以褒揚爲主。

在這種背景下,公子與夷心中縱然有萬般不服,卻也只能老老實實地憋着,“鴿派”會把他束之高閣,卻不太可能對他下黑手。

但到了宋穆公晚期時,情況似乎悄然地發生了變化。

公元前722年,宋國的鄰國鄭國發生了一件大事:鄭莊公幹掉了自己的親弟弟公子段,結束了鄭國大宗小宗長達二十二年的分庭抗禮時代。

幹掉公子段之後,鄭莊公立刻擺出一副梟雄面孔,開始積極地干涉周邊各國內政,導致中原地區戰事頻仍。

注:關於鄭莊公的相關事蹟,我在七月下旬曾寫過兩篇文章分析,此處僅作爲背景引用,不加贅述。

鄭國如此囂張行事,受影響最大的自然是它的鄰國,而宋國恰好是鄭國的鄰國之一。

曾幾何時,大家都以爲鄭莊公是一隻綿羊,被自己的弟弟和母親聯手欺負得慘兮兮;現在看來,鄭莊公根本就是一隻披着羊皮的惡狼,時機一到便會露出獠牙,張嘴一咬就把他弟弟和母親全吃進肚子裏了。

此時此刻,宋國君臣都在思考一個問題:面對鄭國這樣兇狠的鄰居,如果我們繼續維持和平穩定的外交策略,是不是有些不合時宜呢?

也是機緣巧合,就在兩年後的公元前720年,宋穆公病重了,眼看就要撒手人寰。

未來的宋國該走什麼道路?如果宋穆公能多活一段時間,他或許會做出整改,但他現在顯然沒有這個時間了。

面對如狼似虎的兇鄰鄭國,宋國似乎也只能讓“鷹派”上臺,才能不在未來的競爭中處於下風。

大家最支持的“鷹派”是誰?答案很簡單:宋宣公的兒子公子與夷。公子與夷最倚重的幫手,或者說最重要的合作者是誰?大司馬孔父嘉。

既然宋國內部希望搞一次政策轉向,那麼壓制公子與夷的做法就會不得人心,這纔是宋穆公不願傳位給自己的兒子公子馮,反而堅定傳位給公子與夷的重要原因。

至於爲什麼要送公子馮和公子勃出國,則源於大司馬孔父嘉的一次試探。

據史書記載,當宋穆公病重時,孔父嘉曾在探病時對宋穆公說,自己願意支持公子馮上位,沒必要把兩位公子都送出國。

宋穆公一聽這話,當時就強烈反對,並很快就把自己的兩個兒子送走了。

穆公九年,病,召大司馬孔父謂曰:“先君宣公舍太子與夷而立我,我不敢忘。我死,必立與夷也。”孔父曰:“羣臣皆原立公子馮。”穆公曰:“毋立馮,吾不可以負宣公。”於是穆公使馮出居於鄭。

孔父嘉這話是真心的嗎?我認爲半真半假。

當時的宋國必須搞政策轉向,這一點無論是宋穆公還是孔父嘉都心知肚明,孔父嘉建議宋穆公傳位給公子馮,就是表達了一個意思:

如果您不願意把君位還給宋宣公一系的公子與夷,我們“鷹派”也不是不能支持他,但前提是公子馮必須在我們的擁戴下繼位。

換言之,公子馮想上位可以,他只能作爲“鷹派”的代表人物,甚至可以說是“鷹派”選出來的檯面人物出鏡。

對於這種交換條件,宋穆公顯然是無法接受的。

基於宋穆公的想法,以及宋國宗室的利益,他們顯然不願意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所以宋穆公可以讓自己哥哥的兒子——鐵桿“鷹派”公子與夷上位,卻也不願意自己的兩個兒子留在國內蹚渾水。

宋穆公把兩個兒子送到鄭國,就是希望當宋國和鄭國必須分個上下高低,雙方搞到不死不休的時候,自己的兩個兒子能夠成爲雙方的新選擇。

換言之,當鄭國與宋國處於膠着狀態的時候,公子馮兄弟倆可以作爲橋樑,帶動兩國朝着和平友好的道路上發展。

這樣一來,公子馮兄弟倆豈不是比留在國內更有價值?真要是讓公子馮兄弟倆和侄子公子與夷拼個兩敗俱傷,還指不定被誰佔便宜呢。

更重要的是:公子與夷能夠在朝堂上屹立不倒,他背後的勢力顯然不是公子馮兄弟倆所能輕鬆搞定的,誰敢保證孔父嘉不是暗懷鬼胎,在公子與夷的授意下出言試探呢?

就這樣,公子馮兄弟倆被送往鄭國,而公子與夷則接替叔父成爲宋國的新國君,史稱宋殤公。

宋殤公知道自己是怎麼繼位的,也知道宋國朝臣的需求點在哪裏,所以當鄭國開始躍躍欲試地擴張影響力的時候,宋殤公總會想辦法把鄭國頂回去。

可以說,宋殤公時代的宋國,和宋宣公、宋穆公時代的宋國截然不同:前者是張牙舞爪的形象,後者卻是溫文爾雅的形象。

哪一種形象更好?這個問題我們說了不算,宋國臣民說了纔算。

宋殤公在位十年,卻發動和參與了至少十一次戰爭,之所以要說“至少”,是因爲史書只記載了十一次,有沒有被遺漏的呢?不知道。

但根據宋殤公的一貫表現來看,以後再有新的考古發現,證明宋殤公實際上發動和參與了超過二十次戰爭,我也不會感到驚訝的。因爲宋殤公就是個好戰分子,這一點毋庸置疑。

宋殤公立,十年十一戰,民不堪命。

在這長達十年的戰爭過程中,宋國的主要敵人就是鄭國,宋殤公和鄭莊公曾多次交鋒,雙方互有勝負,但總的來說,宋殤公吃虧的次數要多一些。

在這十年之中,華督作爲太宰,卻幾乎沒什麼像樣的戲份,可見他一直在蟄伏;而孔父嘉同爲鐵桿“鷹派”,則始終都是宋殤公的堅定支持者。

殤公即位十年耳,而十一戰,民苦不堪,皆孔父爲之,我且殺孔父以寧民。

華督謀殺孔父嘉,繼而殺死宋殤公,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的。

這時宋國朝臣們已經開始悄無聲息地重新站隊,“鴿派”逐漸佔據上風,而“鷹派”卻被迫一退再退。當他們退無可退的時候,只能用首領的鮮血換取轉圜的餘地了。

在孔父嘉與宋殤公被殺的過程中,華督只是明面上的操刀手,真兇則是宋國大多數朝臣。至於孔父嘉那位美豔的妻子,不過就是一個找茬的藉口,或者說導火索罷了。

宋殤公被殺之後,華督立刻聯繫鄭國,請回了宋穆公的兒子公子馮,並與朝臣一起奉公子馮爲宋國新君,史稱宋莊公。

宋國的這段歷史非常出名,孔子曾在自己的著作《春秋》中大肆批評宋宣公,認爲正是他傳位給弟弟的短視行爲,才導致了宋國長達五十餘年的內亂。

西漢初年的袁昂也曾在竇太后面前講述這個故事,力勸竇太后不要存有立小兒子樑王劉武爲太子的想法,這樣會導致家國不寧。

實際上,無論是孔子還是袁昂,他們對宋宣公等人的大肆批評,其實都是爲了方便夾帶自己的私貨,玩“借古喻今”或“借古諷今”的把戲。

稍微有點政治經驗的人都應該明白一個道理:人永遠沒有辦法提着自己的頭髮飛昇,改革也不可能由內而外。

宋國之所以會內亂不斷,主因並不是國君傳位的方式問題,而是因爲宋國的“鷹派”和“鴿派”始終不曾消停。

當然了,我們也不能很肯定地說宋國的朝臣朝三暮四,實在是春秋那個時代的變化太快。宋國的掙扎與反覆,其實只是時代的縮影而已。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