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鄭注出身貧賤,他是如何成爲唐朝顯赫一時的人物呢?

鄭注出身貧賤,他是如何成爲唐朝顯赫一時的人物呢?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7.0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鄭注,生年不詳,卒於唐文宗大和九年(835年),唐絳州翼城(今屬山西)人,唐後期大臣。鄭注本姓魚,冒爲鄭,時號“魚鄭”,人稱“水族”。

鄭注出身貧賤,相貌醜陋,不能遠視,任官以前,靠醫術維生,飄蕩於江湖。但從唐憲宗元和末年開始,他否極泰來,直上青雲,起初爲襄陽節度使李愬的衙推,唐文宗時先任邠寧行軍司馬、昭義軍節度使,後入朝任太僕卿,兼御史大夫。不久,他又升爲工部尚書、翰林侍講學土,檢校尚書左僕射,卒於鳳翔、隴右節度使。

鄭注之所以能平步青雲,雖然與他的醫術有關,但關鍵還是依靠宦官王守澄發跡的。鄭注初投襄陽節度使李愬,李愬把鄭注引薦給監軍王守澄,極言鄭注是奇才,天下難得。太和七年(833年),唐文宗患風病不能講話,王守澄推薦鄭注去治療,頗有成效。從此,鄭注又得到了唐文宗的寵愛,很快任太僕卿,兼御史大夫。

鄭注出身貧賤,他是如何成爲唐朝顯赫一時的人物呢?

受寵於唐文宗後,鄭注如魚得水,利用許多奸詐手段,取得唐文宗對他的信賴。文宗向他諮問富民之術,鄭注以榷茶對奏,建議在全國置茶官,按民園圃徵稅,以親黨王涯爲天下榷茶使,強取豪奪,百姓罹難,而官府盈積。唐文宗曾讀杜甫《曲江辭》,詩中有“宮殿千門”一句,鄭注猜知文 宗想在曲江建造亭榭宮室,便上奏秦,雍有災,應興役壓勝。文宗以此爲由,詔神策軍治曲江、昆明二湖,興建紫雲樓、採霞亭。鄭注又讓公卿在堤上列舍,使唐文宗大爲歡喜。

取得了皇帝的寵愛信賴後,鄭注便爲所欲爲,賣官射利,貪贓違法,賄賂公行,不避人耳目。他死後,度支籍其家產,得絹百餘萬匹,他物稱是。他在善和裏修建的府第,飛廡複壁,莫有人能相比。同時,鄭注又勾結京師輕薄亡命之徒和各地方鎮將吏,常在家中聚會,以張聲勢。在朝內,鄭注出入神策軍中,無人敢問。與宦官王守澄晝夜密語,人莫能知。後來,鄭注和其黨李訓把持了朝政,一唱一合,日夜在文帝面前議論治國方針。聲稱:“先除宦官,次復河、湟,次清河北,開陳方略,如指諸掌。”唐文宗受其迷惑,彌加信任。因而,鄭注與李訓“二人相挾,朝夕計議,所言於上無不從,聲勢烜赫。注多在禁中,或時休沐,賓客填門,賂遺山積。”而且,以親疏聘退大臣朝士,隨愛好破壞朝政法規,“權震大下”。

鄭注出身貧賤,他是如何成爲唐朝顯赫一時的人物呢? 第2張

爲壯大勢力,鄭注又拉幫結派。其中,王涯、李訓等人都是他安插在左右的主要成員。與此同時,鄭注排除異己,公報私仇,凡對自己有一點不滿者,必致於死地而後快。鄭注把李訓提爲要職後,宰相李德裕反對,極言李訓奸邪,不宜爲侍臣,與鄭注、王守澄相對抗。李德裕遭到鄭注等人的仇視後,經常受排擠。鄭注得知山南西道節度使李宗閔與李德裕不和後,便推舉李宗閩爲宰相,迫使李德裕大權失落,出任山南西道節度使。宰相路隋上言,爲李德裕說情,由此,鄭注對路隋懷恨在心,上奏唐文宗,將路隋排擠出朝,充鎮海節度使。鄭注求任兩省闢,宰相李宗閔認爲不可,鄭注就在唐文宗面前倍加詆譭李宗閔。李宗閔因此被貶爲明州刺史,再貶爲處州長史。

鄭注不僅利用權勢連逐三相,即使平日與自已有毫髮之怨的人也不放過。如鄭注誣陷左神策中尉韋元素,樞密使楊承和、王踐言是李宗閔私黨,分別貶爲淮南監軍、西川監軍和河東監軍。侍御史李甘反對鄭注爲相,被貶爲封州司馬;戶部侍郎李鈺因曾經說過鄭注奸邪,被貶爲江州刺史;中書舍人因說過鄭注以醫藥奉君、被貶爲閬州刺史;史言“貶逐無虛日,班列殆空。”

唐文宗時,尚書右丞、同平章事宋申錫與御史中承宇文鼎受密詔誅殺鄭注,派京兆尹王璠掩捕其黨。王璠泄密,被鄭注和王守澄獲悉。鄭注令神策都虞侯豆盧著誣告宋申錫陰謀擁立漳王李湊爲皇帝,唐文宗情以爲真,立刻命王守澄捕捉豆盧著。結果,宋申錫貶爲開州司馬,不久懷冤而死,參預者晏敬則等人有的被誅,有的流放,百餘人皆遭迫害。

自宋申錫獲罪後,宦官勢力更加猖獗,唐文宗悔恨不已。鄭注和李訓揣知唐文宗心意後,上奏剷除宦官,又打動了唐文宗之心。唐文宗見鄭注富有才辯,認爲可謀大事,而且鄭注和李訓都是王守蹬死黨,不會引起宦官集團的懷疑,於是,便與鄭注、李訓商定滅宦官的計謀。鄭注表示以誅宦官爲己任,出謀瓦解宦官集團的勢力。右神策中尉王守澄和左領軍將軍仇士良不和,鄭注勸唐文宗命仇士良爲左神策中尉,以分王守澄權力,又出謀以王守澄爲左右神策觀軍容使,以虛名奪其實權,還提出自己出任鳳翔節度使,與李訓內外配合殲滅宦官集團。李訓又與唐文宗密言,派中使李好古到王守澄家賜酖,殺死了王守澄。王守澄死後,鄭訓與李訓合謀讓所有的宦官都去送葬,藉此機會一網打盡。計謀定好後,鄭注趕住風翔赴任,選壯士數百人,手舉白色鐵棍,衣內懷斧,作爲親兵,等待奔喪日期。李訓雖憑藉鄭注得幸,但忌妒鄭注權勢過己,決定自己剷除宦官,不讓鄭注槍功,然後再殺掉鄭注。李訓便於私黨另定計謀,派親信王行餘、王璠各處其鎮,募壯士爲部曲,並用金吾、臺府吏卒提前動手,演出了唐代歷史上有名的“甘露之變”。李訓失敗後,仇士良命左右神策軍洗除李訓私黨,控制了唐文宗和京城。鄭注率親兵500人,在趕赴京城的途中聞李訓失敗後,倉慌逃回鳳翔,不知所措。原鳳翔節度使張仲清與押牙李叔和定計,邀請鄭注赴宴,於庭中被擒斬殺,又滅鄭注家,誅其私黨千餘人。鄭注被殺後,送往京師,梟首興安門。

鄭注在唐文宗時是顯赫一時的人物,但對唐後期的社會發展很少進步作用。相反,他拉幫結派,排除異己,公報私仇,更加劇了唐後期政治上的混亂和腐朽。他之除滅宦官,雖然是爲了攝取包大的權和利,但在客觀上對唐代的發展是有益處的,然而卻以失敗告終。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