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古代攻城戰的時候 古人爲什麼往下砸石頭而不推梯子

古代攻城戰的時候 古人爲什麼往下砸石頭而不推梯子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8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古代攻城戰,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自古以來,戰爭與和平是世間永恆不變的定律,在利益發生衝突的時候,戰火便會在地球上展開,當利益和諧之時,人們便會想要過穩定的和平生活。當然,防範於未然,是最重要的事情,因此即使在和平年代,人們對於軍事領域的發展也不會鬆懈。

正是因爲如此,才產生了不少的軍事武器和裝備,比如如今的原子彈、導彈等,比如古代的雲梯、火炮等。而今天要討論的便是雲梯,這是一種用於攀越城牆攻城的用具,有的帶有輪子,可以推動行駛,故也被稱爲“雲梯車”,配備有防盾,絞車,抓鉤等器具,有的帶有用滑輪升降設備。

古代攻城戰的時候 古人爲什麼往下砸石頭而不推梯子

我們都知道,倘若想要用梯子的話,就需要將梯子架在牆面上,然後能通過攀登架子的方式達到自己想要的高處。而在這個過程中,倘若不扶着梯子,亦或者是梯子失去了支撐點的話,人就很容易直接從梯子上摔下來。

也就是說,倘若在戰場上的時候,人們選擇利用梯子的這種缺點去處置敵軍進攻的局面的話,可能會有很好的效果。但是非常奇怪的是,古人在敵軍攻城的時候,竟然沒有選擇直接推倒雲梯,而是向下砸石頭,這是爲何呢?

古代攻城戰的時候 古人爲什麼往下砸石頭而不推梯子 第2張

其實原因也很簡單,並不是因爲古人的腦子轉不過彎來,而是因爲古代的雲梯對於這一點早就有所防範。古代的雲梯雖然看上去並不是特別結實的樣子,但是實際上,它的底下是有非常穩定並且堅實的底盤的,而它的頂部是有結實的鉤子的。據杜佑《通典·兵十三》記載:

“以大木爲牀,下置六輪,上立雙牙,牙有栓,梯節長丈二尺。有四恍,恍相去有三尺,勢微曲,遞互相檢,飛於雲間,以窺城中。……有上城梯,首冠雙轆轤,枕城而上,謂之飛雲梯。”

也就是雲梯梯身主梯採用了固定式,縮短了架梯時間。攻城時將梯身停靠城牆下,並增加活動式“上城梯”,便可攻城,謂之“飛雲梯”,底部“以大木爲牀,下置六輪”,從而減少了架梯的危險,免遭受敵軍破壞。當攻城的士兵架好了梯子之後,下面的士兵就會從下方將底盤固定好,如此一來就形成了一個三角形的穩定結構,因此是很難推翻的。

古代攻城戰的時候 古人爲什麼往下砸石頭而不推梯子 第3張

既然推翻梯子的這個工作無法完成,那麼古人自然要想一些別的方法了,於是便有了砸石頭的行爲。我們都知道,雲梯搭建的過程中,底盤的固定是需要有人專門負責的,並且需要時刻看着,從而解決問題的。

因此倘若遇到敵軍進攻的時候,可以朝着下面的人瘋狂砸石頭,這樣一來的話,或許對方的雲梯攀登工作就會受到一定的阻礙。當然,從另一個角度而言,即使面對的不是固定雲梯之人,倘若從城牆上成功用石頭砸到了一個攀登的敵軍的話,也能夠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穫。

古代攻城戰的時候 古人爲什麼往下砸石頭而不推梯子 第4張

當然,想要解決雲梯進攻的問題,其實最好的方法還是火攻,畢竟在大多數情況下,雲梯都是木質的,因此很容易着火。倘若遇到對方用雲梯進攻的現象的話,只需要多準備一些火油,然後灑向對方的雲梯,然後放上一把火,就會有很好的效果。

由此不難看出,其實古人還是非常聰明的,至少在發明創造的時候,懂得考慮到各種可能出現的問題,並對其進行克服。

古代攻城戰的時候 古人爲什麼往下砸石頭而不推梯子 第5張

參考資料:《墨子·公輸》、《武經總要·攻城法》、杜佑《通典·兵法十三》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