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趙國長平之戰慘敗,真的是因爲趙括的無能嗎?

趙國長平之戰慘敗,真的是因爲趙括的無能嗎?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9.6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長平之戰,成就了秦國名將——殺神白起,也讓趙國的趙括背上了“紙上談兵”的罵名兩千多年,但是,事實的真相真的是因爲趙括的無能嗎?其實並非如此。

首先,參與這場戰爭的是秦、趙兩國。秦國自從商鞅變法之後便一步步成爲兵強馬壯的超級大國,有兵甲100萬之衆和巴蜀、漢中兩大糧倉作爲保證,成爲西方的老大,一直想吞併其他六國一統天下。

趙國,原本在戰國七雄中實力不算最強,地理位置不如南方的楚國可攻可守;財力上比不過東方齊國;而我國梗死有鐵甲步兵,所向披靡;只比燕韓兩國稍強。但是趙國的武靈王志向遠大,率先組建強大的騎兵部隊,進行徹底的軍事改革,使趙國的軍事力量迅速崛起,有一躍與秦國共爭天下之意。

戰國後期,秦國的獨步天下,爲趙國所阻,變成了兩強爭霸。但是由於秦國變法比較早,所以發展比較完善,還有漢中和巴蜀的糧草支撐,所以趙國還是遜與秦國。長平之戰的勝負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兩國國力、外交、政治、國君以及臣子之間的較量。

韓國本以打算把上黨割讓給秦國,以討好秦國。而上黨軍民主動投靠趙國,韓國國君覺得你趙國不費一兵一卒得到這麼一大片土地,樂得看熱鬧。魏國。長平之戰前,魏國的河西、河東、河內之地盡失,被秦國壓得動彈不得。

國力方面商鞅在秦國“廢井田,開阡陌”,頒“懇草令”,擴大面積,使當時秦國每個勞動力負擔的耕地,比關東諸國高出一倍,在同等條件下能生產出更多的糧食。簡單來說商鞅變法後的秦國人只需要做兩件事種地、打仗。秦國完全是一個戰爭機器。

趙國長平之戰慘敗,真的是因爲趙括的無能嗎?

秦國當時國君秦昭襄王已經執政四十七年,相反。趙國國君剛即位沒多久。趙國國君完全可以派遣使臣求援,向各國求援。趙括並非後人所說只會紙上談兵,而是有勇有謀,長平之戰戰術上沒有錯誤,最大的錯誤出在戰略上的誤判與秦趙國力之間的差距。

其一;廉頗守城時因爲深知秦趙兩國實力差距所以對於秦軍一直採用守時,拒不出站,秦軍每次出征都無功而返,趙括上臺之後年輕氣盛放棄守時採用主動進攻的方式,結果秦軍祕密換將(白起接任前線總指揮),趙括未能察覺,被秦軍包圍。

其二;意識到趙軍被秦軍保衛之後趙括並沒有像後世所說驚慌失措,因爲當時秦趙兩軍實力相當,趙括相信秦軍未必吃的了自己,迅速組織反擊,並幾次打退秦軍,在戰事極爲不利的情況下更是身先士卒衝在前線而非拼命逃跑。

其三;其實情況和剛開始趙括預想的一樣,秦軍沒有實力一口氣吞下如此大規模的趙軍,逐漸難以支撐,但秦王迅速從秦國徵調更多的軍隊,舉全國之力,圍攻趙括,此時雙方力量開始傾斜,而趙國國內以沒有實力救援趙括。

其四;久久被圍而不能突圍趙軍,糧草斷絕,趙括雖再三努力依舊無法組織去有效的力量,最終突圍失敗,被秦弩射殺。

趙國長平之戰慘敗,真的是因爲趙括的無能嗎? 第2張

趙括最終敗於長平非戰術不行,不夠勇猛,然太過年輕雖飽讀兵法,但戰爭經驗不足,深陷秦軍包圍,秦趙兩國實力差距明顯無量救援也是主要原因。此戰秦軍雖勝,但軍事實力也是元氣大傷,這一點從後來的圍攻邯鄲的失敗可以看出。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