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長平之戰趙括真的是紙上談兵的人嗎 趙括只是一個背鍋俠

長平之戰趙括真的是紙上談兵的人嗎 趙括只是一個背鍋俠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8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趙括紙上談兵,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糧草不濟,秦趙換將對決

秦趙雙方百萬大軍在長平對持僵持下,雙方面臨着同樣的問題:糧草問題。趙國是一個遊牧農耕混合的一個國家,糧產有限,龐大的軍隊在持續消耗着糧食,趙國的支撐不了多久。秦國作爲一個農耕國家,擁有巴蜀兩地沃野,雖然能夠源源不斷的生產出來糧食,然而秦國也面臨着糧草不足的問題。因爲雙方交戰的地點距離秦國本土相隔甚遠,古代打仗,尤其是在戰國的時候,每運送一石糧草,路上自己就要消耗兩石甚至更多,而且此時的秦昭襄王並不知道趙國是否有其他國家的援助。與趙國展開消耗戰,也不是一個長久的辦法,此時的秦國更希望趙國能夠主動出擊,與其展開正面生死之戰。

長平之戰趙括真的是紙上談兵的人嗎 趙括只是一個背鍋俠

而趙王也認爲趙國的優勢在於騎兵,應該與秦軍正面衝殺,長期堅守是揚短避長。與此同時秦國也派出間諜宣揚秦國只怕趙國馬服君趙奢之子——趙括,廉頗這種老將秦國一點不怕。結果我們也知道:趙孝成王派趙括接任了廉頗的大軍,秦國得知趙括代替廉頗之後,派出了自己的武安君白起,號稱天下第一殺星的白起與趙括展開決戰

長平之戰趙括真的是紙上談兵的人嗎 趙括只是一個背鍋俠 第2張

45萬趙軍魂斷長平

白起來到秦朝對峙的陣地之後,詳細的觀察了雙方戰場上的地形,在遠離趙軍陣營而有利於己方防禦的地方築起了一道壁壘即爲“秦壁”。接着派出一支主力部隊向趙軍發出挑戰,趙括面對秦軍的挑戰,毫不猶豫的派出了自己的主力迎擊,雙方展開了大戰。最終秦軍已敗退,向後撤,趙括不斷的派軍隊去追擊,就這樣趙軍的主力逐步進入了秦軍的壁壘之中。白起則派出另一支主力切斷了與之拼殺的趙軍主力和趙軍大本營中的軍隊。並切斷了趙軍的糧道,此時的趙括40萬的軍隊被秦軍兩支主力包圍在牆壁之中,經過40天的圍困,趙括帶領秦軍左右突圍,遭到秦軍的攔殺。最後趙軍損失20萬大軍,剩餘的25萬軍隊選擇了投降,而趙括本人也自殺身亡,以此謝國。

長平之戰趙括真的是紙上談兵的人嗎 趙括只是一個背鍋俠 第3張

這場戰爭秦國本身也損失20萬士兵,如何處置已經歸降的25萬趙國大軍變成了白起的當下任務。最後白起作出了重要的絕對決定:將25萬降兵全部坑殺。長平之戰徹底讓秦國虎狼之軍的名聲傳播到東方六國每一個角落。長平之戰趙國的失敗,也標誌着東方六國再也沒有實力對抗秦國。而趙括本身因爲失敗也背上了,只會紙上談兵的名聲,自此趙國崛起的道路被徹底斷送。

趙括只是一個背鍋俠

這裏我們需要爲趙括正一下名。首先,趙括並不是一個紙上談兵的將軍,作爲馬服君之子的趙括,如果自身沒有足夠的實力,任由秦軍在趙國不斷的挑釁,趙孝成王都不可能把他換下來代替廉頗。此時的趙孝成王,包括趙括都知道:如果再不與秦軍展開正面決戰,趙國的崩潰只是在一兩個星期之內。長平之戰對峙期間,整個趙國邯鄲城內,都吃不上飯了,甚至連同趙王自身只能喝帶有米粒的稀飯。其次,趙括實力很強,但是碰上了比他更強、作戰經驗更爲豐富的殺神白起。一個初出茅廬的將軍,碰上了身經百戰的將軍,拼殺的結果自然得已而知。

長平之戰趙括真的是紙上談兵的人嗎 趙括只是一個背鍋俠 第4張

趙括也知道趙孝成王派他來的目的:就是趙國等不了了,必須要與秦軍決出勝負。勝則凱旋歸鄉、敗則戰死沙場。這本身就是一個賭局,是一個沒有選擇的賭局,必須接受的賭局。趙括在與秦國的突圍之中,進攻有序,防守有方。擁有源源不斷的糧食的秦軍與被切斷糧草、被圍困40多天的趙軍進行交鋒時,依然斬殺秦軍20萬人。秦趙雙方的損失,事實上差距並不是很大。趙括或許在戰術上不如白起,但是在戰略抉擇上已經是當時的趙國能做出的最優解了。也就是說:當時的天下,無論換成任何一位將軍,面對此情此景時,都未必能取得比趙括更好的戰果。

長平之戰趙括真的是紙上談兵的人嗎 趙括只是一個背鍋俠 第5張

而趙括本人也知道自己逃不出秦軍的包圍,在經過慎重考慮之後,自己身爲主帥自殺謝國,自己的手下投降。可以說,如果趙括是一個只會紙上談兵,沒有實戰經驗的將軍,趙軍一開始便失敗了。

長平之戰趙括真的是紙上談兵的人嗎 趙括只是一個背鍋俠 第6張

通過另一點我們也可以看出長平之戰中趙國並不輸於秦國:那就是東方五國都知道秦國立志滅掉東方六國一統天下的野心。而趙國作爲東方六國中最爲強大的國家,在獨自抵抗秦軍三年之久,東方五國明明知道,如果趙國失敗,秦軍攻打完趙國後,必定揮師向東、向南滅掉其他的國家。既然如此爲什麼沒有派出援軍增援趙國。因爲此時的秦趙爭霸,類似於冷戰時期的蘇聯美國爭霸,雙方無論是誰獲得這場戰爭的勝利,其他的國家都將處於災難之中。可以說,如果當時的趙國取得了長平之戰的勝利,秦國便將自己的軍隊和勢力範圍退出函谷關,閉關防守,不再東出。東方五國就要面臨趙國的鐵騎南下,到那時東方五國依然免不了被滅國的危險。秦國相比趙國而言,秦國遠,趙國近。即使是趙國被打敗,秦軍的鐵騎也不會很快的蔓延到東方,所以東方五國不約而同的選擇了默默觀戰。

後續:長平之戰後,戰神白起試圖繼續揮師東進,進攻趙國的都城邯鄲。而秦國的丞相範睢認爲:越尖銳的東西在不斷前進中越快的被消耗,趙國損失45萬將士後雖然戰力被削減了大半,不過此時的邯鄲城軍民會以死抵抗,秦國軍隊繼續進攻即便是能取勝,也很艱難,到那時,東方其他的諸侯國要是反撲,秦國只能坐以待斃了,趙國的有生力量已經消耗殆盡,應該班師回朝,修整後再做打算。秦昭襄王同意了範睢的建議,白起撤兵。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