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戰國無紙爲何說趙括“紙上談兵”?趙括真的毫無實學嗎?

戰國無紙爲何說趙括“紙上談兵”?趙括真的毫無實學嗎?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紙的定義——是用植物纖維製造,能任意摺疊用來書寫的非編制物。

紙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現在發現的最早的紙出現在西漢初年,距今2200餘年,紙的發明結束了古代簡牘繁複的歷史,大大地促進了華夏文明的發展和傳播。

戰國無紙爲何說趙括“紙上談兵”?趙括真的毫無實學嗎?

最早的紙

公元105年,東漢蔡倫改進的紙,被認爲是現代造紙術的鼻祖。

戰國無紙爲何說趙括“紙上談兵”?趙括真的毫無實學嗎? 第2張

蔡倫

因此,戰國時期是沒有紙的,甚至連紙的概念也沒有。西漢時期確實有紙了,但還很粗糙,並未大規模用於書寫。

司馬遷的《史記》也是寫在竹簡上的,我們來看司馬遷寫的趙括的故事:

趙括自少時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嘗與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難,然不謂善。括母問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及括將行,其母上書言於王曰:“括不可使將。”及括將行,其母上書言於王曰:“括不可使將。”王曰:“何以?”對曰:“始妾事其父,時爲將,身所奉飯耳進食者以十數,所友者以百數;大王及宗室所賞賜者盡以予軍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問家事。今括一旦爲將,東向而朝,軍吏無敢仰視之者,王所賜金帛,歸藏於家,而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買之。王以爲何如其父?父子異心,願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決矣。”括母因曰:“王終遣之,即如有不稱,妾得無隨坐乎?”王許諾。

趙括既代廉頗,悉更約束,易置軍吏。秦將白起聞之,縱奇兵,佯敗走,而絕其糧道,分斷其軍爲二,士卒離心。四十餘日,軍餓,趙括出銳卒自搏戰,秦軍射殺趙括。括軍敗,數十萬之衆遂降秦,秦悉坑之。

戰國無紙爲何說趙括“紙上談兵”?趙括真的毫無實學嗎? 第3張

長平之戰

所以,即使司馬遷也沒有提到“紙上談兵”這個說法,“紙上談兵”這個成語不可能是當時對趙括的評價。

1、那“紙上談兵”是怎麼變成趙括的“專屬成語”的呢?

紙上談兵的說法一定是出現在紙廣泛使用之後的事情。

明朝劉三吾《湘南雜詠》曾記載:遣使頻年赴帝京,名爲計事豈真情。鄂垣僅有湘南地,朝野猶誇紙上兵。諸鎮一如唐末歲,孤忠誰是李長城?山河依舊天如水,愁聽寒鴉日暮聲。

這大約是最早提到紙上談兵的文字。

而一直到清朝時期,“紙上談兵”才正式成爲成語,但含義僅指書生用兵,空談理論,跟趙括也沒關係。

現在能找到的關於所謂趙括紙上談兵的最早記載,應該是林漢達版《上下五千年》的第40節“紙上談兵的趙括”。

戰國無紙爲何說趙括“紙上談兵”?趙括真的毫無實學嗎? 第4張

上下五千年

林漢達版《上下五千年》流傳甚廣,後來《現代漢語詞典》更是明確把該成語的出處定義在長平之戰的趙括,從此紙上談兵開始專指趙括。

所以,“紙上談兵”用來指趙括應該只是上世紀的時期,並沒有多少年。

2、趙括真的只是紙上談兵嗎?

其實趙括纔是“成王敗寇”的犧牲品。

公元前260年,秦趙大戰於長平,趙王啓用趙括前對他做過考察,趙括也表示,只要秦將不是白起,其餘皆有勝算

可是秦軍名義上的統帥是王齕,實際上卻是白起。

戰國無紙爲何說趙括“紙上談兵”?趙括真的毫無實學嗎? 第5張

趙括輸給了白起,不冤

趙括運氣的確不好,第一次做主帥遇到的便是絕世名將——殺神白起。

當時的白起處於巔峯狀態,同時又有秦國的全國支持。趙括雖然之前曾多次出戰當參謀,但戰長平確實是他做主帥的第一戰。

持續兩年的長平之戰,變成了秦趙兩國綜合國力的比拼,趙國之敗並非只是趙括無能, 而是白起太強,秦國太強大。

戰國無紙爲何說趙括“紙上談兵”?趙括真的毫無實學嗎? 第6張

趙括

趙括在斷糧40餘日後仍能維持軍隊軍紀,仍有餘力發動有組織的突圍,直至他本人在 突圍過程中被射殺 。古往今來的名將能做到這樣的又有幾人?

如果趙括沒有被射殺,長平之戰的結局會不同嗎?歷史沒有如果,但我覺得用“紙上談兵”專指趙括,太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