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紙上談兵”的趙括真的要爲長平之戰背鍋嗎?

“紙上談兵”的趙括真的要爲長平之戰背鍋嗎?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發生在公元前262年至公元前260年的秦趙長平之戰,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戰國的局勢,長平之戰源於上黨之爭。韓國要把上黨,獻給秦國的時候,上當郡守馮亭,卻把上黨獻給了趙國,意圖顯而易見。

最終趙王接收了上黨,上黨險地向來爲兵家要地,一旦落入秦國之手,秦國攻趙之路暢通,秦軍可越太行山威脅位於河北的趙都邯鄲,遠可揮兵北上控制呂梁山與太行山上的險境要塞,截斷邯鄲與代郡、雁門郡、雲中郡等北部地區的聯繫,這無疑是趙國不願意看到的戰略局面。

這就爲秦.趙長平之戰拉開了序幕。後世看長平之戰是秦趙兩國的國運之戰。關乎國運之戰的分析,從全局來看比較好,我個人認爲從戰略層面上分析一下,看到的東西會不一樣。

國家間的戰爭,無外乎政治,軍事,經濟各方面的綜合較量。

“紙上談兵”的趙括真的要爲長平之戰背鍋嗎?

網絡配圖

軍事方面趙軍帶兵出戰的是廉頗,他被是認爲是戰國四大名將(白起.廉頗,王翦,李牧)之一。趙軍早就普及了鐵製兵器,並且從趙武靈王實施胡服騎射的軍事改革以後,趙國率先有了騎兵這一兵種。

秦國雖然兵器以青銅爲主,但是秦國在商鞅變法後實行的軍功爵制,完全彌補了秦軍技術上的落後,對於秦國的老百姓來說,要想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和生活待遇,完全取決於自己在戰場上獲得的軍功爵位,在秦國爵位分爲20級,殺敵斬首越多獲得的爵位就越高。

在秦國當官爲吏必須有爵位,沒有爵位是不行的。秦軍對戰爭的渴望與熱情,遠非六國可比。這也是秦國被稱爲“虎狼之國”的重要原因。

在長平之戰的初期,秦軍是有王齕帶領的,在初期的交戰當中秦軍是佔有優勢的。最初的三個月內趙軍遭遇了一連串失敗,丟失兩道防線,折損一將六尉。弄得趙孝成王都怨廉頗不出力。可見秦軍的戰鬥力比較高一些。

從經濟方面進行分析,對於公元前262年的趙國而言,和平的希望已經不存在,戰爭爆發後,趙國想和秦國議和,但以失敗告終。從這時開始,秦趙之間的長平之戰就成了兩國之間的戰略大決戰!

“紙上談兵”的趙括真的要爲長平之戰背鍋嗎? 第2張

網絡配圖

趙國軍事上有三種選擇,主動攻擊,自行撤軍和持久防禦。進攻已經被證明是不行的了,那自行撤軍在戰國時期,那種敵軍當前情況下主動撤軍,就相當於大潰敗也不太可能了。何況大軍撤回太行山以東,依託壺口關,滏口陘,井陘險地防禦,固然可用兵以較少,並能阻擋秦軍,但這意味着趙國失去太行山以西的大片領土,其中包括趙國起家的晉陽(太原),這是趙國不能接受的,因爲戰敗的結果也不過如此。剩下的就是隻有堅壁清野了,秦軍對據險死守的趙軍也顯得沒有辦法,兩軍在長平相持三年之久。

戰略決戰最終考驗的就是綜合國力,綜合國力首先是經濟方面的表現。在戰國時期,經濟第一表現就是農業發展。秦趙兩軍在長平對峙,這時考驗兩國後勤能力的時候就表現出來了。

長平之戰前,秦國已經擁有關中、四川、江漢和河東四大糧食產地。趙國從耕地面積而言,趙國與秦國相距甚遠,土地質量也相差很多。更何況商鞅變法將耕戰確爲秦國最高戰略,趙國的商業發達,但農業卻相對滯後,讓趙國的糧食儲備沒有秦國的多。

並且公元前290年,魏國將河東(今山西西南部)400裏獻給秦國,這裏當時便是著名的糧食產地,經過秦國30年的苦心經營,到長平之戰前已成爲秦軍在山西東南與韓,趙作戰的後勤基地。

因此後勤補給戰中,趙國敗下陣來,趙國糧食儲備已不足以供應長平前線,趙國被迫向齊國求援。但是齊國,並沒有支援,斷然拒絕了肯定會得罪秦國的對趙糧食援助。

現在戰略態勢已經很明顯了,國內無糧外援無望,經過三年的對峙,趙國已無法繼續進行戰爭。這時候從趙國國情出發,選擇有利的軍事行動就是主動進攻,這還可能有一線生機。

“紙上談兵”的趙括真的要爲長平之戰背鍋嗎? 第3張

網絡配圖

廉頗處於戰場形勢而言,並沒有選擇主動進攻,而是堅持了防禦戰略不變。當國家領導層與前線指揮員在軍事戰略上發生衝突,又無法調和時,領導層通過人事調整來貫徹自己的戰略意圖是古今通例,廉頗換掉主帥的位置,這是顯而易見的了。

當時趙國名將趙奢已經去世,藺相如已經老病,當時還有田單,但是田單是外人,不可能擔當這麼重要的將領,趙國就啓用了宗室將領趙括。

趙括擔當長平之戰的指揮,也有自身的失誤。但是可以說趙軍戰敗的命運,在補濟戰線上與秦國較量失敗的,那一刻就已經註定了。

綜合國力較量的失敗,說明趙括不應該爲長平之戰的失敗背鍋。雖然趙括的責任也很大。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