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古代爲什麼一打仗就缺糧 士兵打仗會吃很多嗎

古代爲什麼一打仗就缺糧 士兵打仗會吃很多嗎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這裏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古代打仗的故事,歡迎關注哦。古代不打仗的時候,士兵都要吃飯,古人爲什麼一打仗就出現缺糧的情況?

自古以來,行軍打仗的規矩都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爲了能讓士兵吃飽飯,糧草車隊往往要先於大軍出發,只有這樣,在外征戰的士兵纔沒有後顧之憂。其實不難理解,無論一支大軍的戰鬥力有多強,只要糧食供應斷絕,戰鬥力馬上就會下降一個檔次。歷史上著名的秦趙長平之戰、桓北伐前秦、宋遼岐溝關之戰等,不都是這麼敗的麼?

那麼問題來了,古代士兵不打仗也得吃飯,可爲何一打仗,就會出現糧草不夠的情況?

衆所周知,歷史上的很多王朝採用的都是徵兵制,也就是說,士兵本身就是耕農,他們參軍時能自備糧食,一方面減少了朝廷的開支,另一方面又能免除徭役,可謂是一舉兩得。但只要一打仗,誰也無法確定戰爭持續時間,一旦時間過長,士兵自帶的糧食吃完了,就需要從官倉撥付,如果官倉的糧食也耗盡了,就滿足不了一日三餐了。

古代爲什麼一打仗就缺糧 士兵打仗會吃很多嗎

也許很多人都忽視了打仗時的耗糧程度,《管子》一書中就曾提到:出一次兵,就會消耗十年的糧草;打一次仗,一代人積攢的糧草就搭進去了。此外,乾隆三十三年的一份奏摺上也曾提到:四萬士兵十個月耗糧四十二萬石,大約爲兩萬五千噸,而當時全省的倉糧才三十五萬石。也就是說,如果不考慮戰馬、運糧民夫的話,即使窮盡一省之力,也無法供應四萬士兵十個月的口糧。

一般來說,除了亡國之戰,平時不會有那麼大規模的兵馬調動,而且中原王朝國力強盛,可以徵集的資源足以滿足長期作戰的需要,可是,一旦作戰地點在偏遠的邊境地帶,尤其是匈奴等少數民族入侵的話,運糧就成了一個大問題。中國土地廣闊,運糧的代價極大,古時交通不便,信息傳達不及時,前方作戰大軍稍有變動,後方的運糧大軍就需要改道。

古代爲什麼一打仗就缺糧 士兵打仗會吃很多嗎 第2張

改道之後,如果遇上了崎嶇山路,還會在路上消耗掉大量的糧食,且不說那些丟在半路上的糧草,一路上的戰馬、運糧民夫吃掉的糧食也不少。《史記·平準書第八》記載:“漢通西南夷道,作者數萬人,千里負擔饋糧,率十餘鍾致一石。”另外,關於民夫消耗掉的糧食,《夢溪筆談·官政一》中也有提及:“三人餉一卒,極矣,若興師十萬,輜重三之一,止得駐戰之卒七萬人,已用三十萬人運糧,此外難復加矣。”

由此觀之,運糧比行軍打仗消耗的糧食還要多,如果沒有一個充足的準備,還沒等遇見敵軍,己方士兵就先斷糧了。實際上,相對於步兵,騎兵的優勢就有很多了,他們不但可以把糧食放在馬背上,補給用完就折回,還可以輕裝疾行,對敵人進行騷擾作戰,就算糧食不夠了,也可以隨時跑上個幾十裏地補充糧草。

古代爲什麼一打仗就缺糧 士兵打仗會吃很多嗎 第3張

不過到了後來,不少皇帝都學聰明瞭,就像隋煬帝一樣,他爲了過足打仗的癮,在各地建了不少大糧倉,迄今爲止,裏面都有餘糧。但是,若不是他太能“折騰”,相信隋朝也不會那麼快滅亡,打仗畢竟是勞民傷財的事,和平纔是大勢所趨。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