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趙匡胤選擇先南後北,原因有哪些?

趙匡胤選擇先南後北,原因有哪些?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4.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趙匡胤選擇先南後北,原因有哪些?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趙匡胤接管的後周雖然是五代十國時期比較強盛的國家,但它依然也只是衆多割據政權中的一個,並且強敵環伺。宋朝立國之初的主要敵人當然是北方的契丹以及契丹所扶植的北漢,而宋朝的南方也有多達七個割據政權,它們分別是後蜀、南唐、南漢、吳越、南平以及武平軍和清源軍。素有“復漢唐舊疆”之志的趙匡胤最終選擇了“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統一策略,那麼這個策略是如何制定的,又有什麼優劣呢?

趙匡胤選擇先南後北,原因有哪些?

其實,周世宗柴榮在位期間,就已經聽從了王樸的建議,指定了“先南後北”的統一戰略,所以他即位之後不久就先是對後蜀用兵,進而三徵南唐,後來因爲南唐聯合了北方的契丹,企圖對後周形成南北夾擊之勢,柴榮纔不得不轉而向北進攻,但是也不幸在途中重病。所以,我們可以假設如果柴榮沒有過早駕崩,他可能還會繼續維持“先南後北”的戰略,具體原因在下文講述,我們先來看一下“雪夜定策”的故事:

趙匡胤選擇先南後北,原因有哪些? 第2張

趙匡胤稱帝之後非常喜歡微服私訪,除了去體察民情之外,他還經常冷不丁地出現在某位大臣的家門口。所以大臣們輟朝回家之後,都不敢脫掉朝服,換上便衣,唯恐哪天趙匡胤打個措手不及。有一天晚上,天降大雪,趙普認爲趙匡胤不會再出門了,沒想到,趙普剛準備寬衣的時候就傳來了一陣急促的敲門聲。開門之後看見趙匡胤正在雪中站立,並說:“皇弟光義一會也過來。”

趙普問趙匡胤,天都這麼晚了,您怎麼還有興致出來踏雪?趙匡胤說:“我周邊都是別人家的地盤,所以久久不能入睡。”於是趙普說:“看來陛下您是覺得大宋國土太狹小了,現在戰亂不已,正是您南征北戰的好時機,只是不知道您有什麼打算呢?”趙匡胤說:“我早就想收復太原了”,趙匡胤口中的太原就是代指位於宋朝西北方、疆域狹小但倚靠契丹勢力頻繁入寇的北漢政權。趙普卻說:“這和我想的不太一樣,爲什麼不先掃平南方勢力較弱的諸國,然後再取北方彈丸之地呢?”趙匡胤說:“我正是這麼想的,剛纔不過是測試你一下罷了”。於是,趙匡胤、趙普、趙光義三人達成了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戰略共識。

此後,趙匡胤雖然曾經親征北漢,但主要矛頭還是對準南方,他在位期間,先後蕩平了南平、武平、後蜀、南漢、南唐五個割據政權,太宗趙光義即位之後又統一了吳越、漳泉,最終親征北漢統一了中原地區。但在這段時間內,遼國的國力也正在巨幅上升,在太宗的幾次北伐中,宋朝均以大敗告終,從此徹底失去了主動收復燕雲十六州的機會與能力。

因此,後世常常懷疑,趙匡胤的“先南後北”是不是錯了。其實我們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分析:此時的契丹正是亞洲地區唯一的超級大國,以後周的經濟、軍事體量是非常難以與之抗衡的(周世宗北伐順利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並沒有直接與契丹正規軍直接交戰)。打鐵還需自身硬,趙匡胤如果決定與契丹鐵騎交鋒,就必須先讓剛剛建立的宋朝從戰亂的廢墟中走出來,所以他必須先發展經濟,積蓄力量。

而戰亂時期發展經濟最高效的手段就是從敵方直接攫取。所以柴榮和趙匡胤都有必要先對南方用兵:首先,南方政權分散且政局不穩。其次,後蜀佔據的四川、南漢佔據的兩廣、南唐佔據的長江中下游地區長期以來都是經濟最繁榮的區域。

那麼,“先南後北”的策略是如何被執行下去的呢?面對南方七個割據政權,趙匡胤先拿誰來試刀?欲知後事如何,煩請關注下一講《宋十八帝簡編》之“滅後蜀孟昶罹難”。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