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明英宗御駕親征,爲何自己會被俘虜呢?

明英宗御駕親征,爲何自己會被俘虜呢?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8.3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代帝王之奇葩,奇葩帝王之多,是一言道不盡的話題。因而我們今天就來聊一位奇葩帝王幹過的一件奇葩事——明英宗御駕親征並陷於土木堡之變。

明英宗御駕親征,爲何自己會被俘虜呢?

明英宗這人奇葩的其中一點便是他極度幼稚。在他眼中,行軍不過是車、馬、人接連出城,然後就到了前線,打仗不過是自己下兩道命令,勝利的消息就從前線傳回。再加上他自幼就嚮往朱棣當年親自北伐的英武,所以正統十四年(1449),在得勢宦官王振的攛掇下,明英宗決定御駕親征,好好教訓教訓不聽話的蒙古瓦剌部。

1、 前無古人的行軍

當清楚皇帝秉性的朝臣們得知英宗做出御駕親征的決定時,絕大多數臣子自然是極力勸阻的。畢竟即便不論皇帝親征的一般意義,讓英宗這個毫不懂軍事的人去了前線,也是給前線的兵將們找麻煩。可英宗就是孩子心性,被王振哄得暈頭轉向,硬是連下數道命令整飭隊伍,預備出發。

明英宗御駕親征,爲何自己會被俘虜呢? 第2張

因而僅僅是在英宗宣佈將御駕親征的兩天後,在武器和糧草都沒備齊的情況下,英宗帶着英國公張輔、六部尚書和內閣學士等多名文武重臣,以及對外宣稱五十萬實際只有二十萬的大軍踏上了征途。

即便是當年朱棣親征,他也沒把幾乎所有朝廷命官都帶走,可英宗做到了。更搞笑的是,英宗帶着這一大堆人,卻不讓他們插手軍務,反倒把大權給了除了糊弄皇帝玩弄權勢就什麼也不會的宦官王振。

歷代在登基後還親自出徵的帝王總數也不算少,但像英宗這樣自己架空自己的老巢,又把權力稀裏糊塗的給一個並無真本事的宦官的,卻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獨一份。

2、 後無來者的撤退

此前尚在行軍時,英宗曾路遇大雨。但因爲聽說瓦剌在得知他御駕親征後已決定撤退,所以大雨也沒能澆滅英宗的出征熱情。然而行至前線大同,英宗和王振看到從未見過的屍橫遍野的慘狀,便紛紛起了打道回府的念頭。

只是雖慫了,王振還是不甘心拉下面子。所以他又攛掇英宗繞道紫荊關撤退,以讓他的父老鄉親們見見皇帝的尊榮,看看自己混得有多好。結果半路上王振發現,因爲前前後後的折騰,將士們已經非常不耐煩,軍紀渙散,所過之處的莊稼都被嚴重損毀。於是爲了保住自己家鄉的莊稼,王錚又攛掇英宗改道東行。

此前放出消息引誘英宗親征的瓦剌,先是看着明軍匆匆撤退,讓埋伏打了水漂,後又見明軍不好好撤退,四處"瞎晃"。所以其統領也先當機立斷,追上去。而明軍對於瓦剌的追擊,還處於毫無防備的階段。八月初十,明軍撤退到宣府(今河北省宣化)一帶,而瓦剌就緊跟在後邊。王振匆匆派出吳克忠和吳克勤兄弟倆迎戰,結果兩人很快戰死。隨後成國公朱勇率三萬人前去應對,在鷂兒嶺也全軍覆沒。因而行動遲緩的明軍只能再撤一步,退到土木堡(今河北省張家口市境內)。

從大同到土木堡,英宗的這條行軍路線直線距離着實不算長。然而就這麼一段路,卻因爲一個宦官的虛榮心而走得彎彎繞繞,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讓人除了"荒唐"之類的言辭再也找不出其他更合適的評價。

3、 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被俘

英宗和王振一行人進入土木堡之後,王振發現運載他一路以來搜刮的寶貝的車輛還沒趕來,於是他"又雙叒叕"攛掇英宗在土木堡再歇歇腳。於是等到歇了一晚,第二天一大早,英宗就發現自己已經被瓦剌圍困了。圍住了明軍的瓦剌倒是沒有主動出擊,因爲也先清楚明軍缺水少糧,肯定會先按捺不住。所以他故意命包圍圈露出破綻,將土木堡南面一條河流讓出來,並向英宗傳遞和談的消息。

英宗當時什麼心情,我們不清楚。但無數將士們倒是隻想着喝上一口水。是故大量明軍毫無防備地涌向河邊,然後落入了瓦剌的伏擊圈。明軍的這支隊伍本就是英宗一紙令下而急匆匆湊出來的。再加上一直行軍折騰,其戰鬥力完全比不過也先統帥的瓦剌。所以不僅罪魁禍首王振在混亂中喪命,英宗本人也成了瓦剌的階下囚。而這個結局,在歷代親征帝王中,又是"難逢敵手"的獨一份。

用經歷了這場"親征兒戲"的大臣李賢的話來說:"自古胡人得中國之利未有盛於此舉者,胡人亦自謂出於望外,況乘輿爲其所獲,其偶然哉?"明英宗的這瞎折騰本事,也是歷代"未有盛於此"者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