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明朝的火器很強勢,爲何沒能擋住清軍呢?

明朝的火器很強勢,爲何沒能擋住清軍呢?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4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寧遠戰後,後金的技術人才戰略處於起步階段,長期以漁獵爲主的生活方式,清廷的技術基本上就等於不存在,在軍事技術領域集中體現爲只掌握了技術難度較低的騎射技術,對難度要求相對較高的技術(尤其是大型武器的鑄造和應用操控技術)缺乏瞭解。明廷爲了保持技術優勢,着力加強專業技術人才的保密工作。這大概就和今天的中美差不多,但是絕非無解的。

組織鑄造西洋火炮的天主教大臣徐光啓,十分重視提高技術人員的保密意識,“所謂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也。臣深慮,以爲獨宜令世臣習之,自勳戚子弟以及京衛武臣,擇其志行可信、智勇足備者教之。”因此後金難以通過直接招攬明朝專業技術人員來迅速改變軍事技術類型單一的局面。

明朝的火器很強勢,爲何沒能擋住清軍呢?

針對明朝技術人才分佈的特點,朝臣王文奎向皇太極建議,在明朝政府壟斷專業軍事技術人員的情況下,將招募人才的重心首先放在招納一批民間技術人才 (如技藝嫺熟的鐵匠、銅匠和鑄造工匠等)上。“爲今之計,汗宜懇切出一明諭,不拘俗類,不限貴賤,不分新舊,令有才能者,不妨自薦,有熟知者,許令保舉。”

明朝的火器很強勢,爲何沒能擋住清軍呢? 第2張

皇太極爲了不拘一格地獲取民間人才,首先採取措施緩和滿漢矛盾,他宣佈:“治國之要,莫先安民。”針對努爾哈赤時期滿漢之間在審擬罪犯、徵發搖役、執行公務中存在的差異,皇太極提出“至於滿漢之人,均屬一體,凡審擬罪犯,差搖公務,毋致異同”,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滿漢之間的對立。

皇太極還頒佈法令,解放漢人奴隸,由漢官管理。許多漢族工匠重新獲得了自由,“漢人安堵,鹹頌樂土。”列名鑄造首門紅夷炮“天佑助威大將軍”的衆工匠之首王天相,即是於天聰三年的己巳之役中從永平城俘獲並帶至瀋陽的。由於具有嫺熟的“失蠟法”鑄造技術,被委以專職鑄造之職。排名僅次於王天相的金世昌,有着與王天相類似的經歷,也因掌握另一項鑄造技術而由奴隸提拔爲千總。

爲了改變後金軍事技術單一化的現狀,皇太極在招攬軍事技術人才時注意吸收掌握不同技術方法的人才。如同樣是鑄造技術人才,王天相採用的是失蠟法而金世昌卻用泥型鑄造的方法。前者是用蠟製成與鑄件相同的模,外敷以造型材料,成爲整體鑄型,然後通過加熱將蠟融掉,形成空腔鑄範,澆入液態金屬,冷卻後即得成型鑄件。泥模鑄造法則屬於中國古代範鑄工藝的一種,其法先用幹久之楠木照炮體之外形旋成木芯,再將統耳、銳箍、紋飾等模安上,接着分次上泥,待其乾透後,將木芯敲出,次用炭火燒煉泥模,同時亦將銳耳、統箍和紋飾之模化成灰,最後並依前法制成尾珠之泥模,在圓柱鐵芯表面上用泥製成與炮管內腔等模芯,如此,即可合成完整的銑模,以澆注金屬液體。

正是依靠這樣一支具備多樣化特徵的民間技術團隊,後金完成了軍事技術人才團隊建設中從無到有的過程,並於天聰五年(公元1631年)自主鑄成後金第一門紅夷炮—“天佑助威大將軍炮”,爲其將來在軍事技術領域超越明朝打下初步的基礎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