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劉曄究竟有哪些才能呢?爲何能稱佐世之才呢?

劉曄究竟有哪些才能呢?爲何能稱佐世之才呢?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1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時期,曹魏人才濟濟,有一大批謀臣武將,原本最有希望統一天下,可最終爲司馬氏做了嫁衣,實在是令人扼腕嘆息。其中有一位謀臣,屢屢提出非常有遠見的策略卻沒有被統治者採納,曹魏一再錯失了統一天下的機會,他就是被譽爲有“佐世之才”的劉曄。

據《三國志》記載:劉曄,字子揚,淮南人。漢光武帝阜陵王延後也。他是漢室宗親,其與漢獻帝血統親疏程度要遠遠超過劉備。劉曄13歲時,遵照亡母遺命殺掉諂媚的父親侍者,被父親劉普責問他爲什麼要這麼幹。劉曄說:“亡母顧命之言,敢受不請自行之罰。”劉普心中驚異,沒有責怪他。汝南許邵是當時的名士,曾經品評曹操爲“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許邵當時在揚州,稱劉曄有佐世之才。

劉曄究竟有哪些才能呢?堪稱佐世之才呢?

劉曄

劉曄究竟有哪些才能呢?爲何能稱佐世之才呢?

一、料敵如神,被曹操視爲心腹

劉曄曾經手刃力大無比的揚州當地賊首鄭寶。由此看來,劉曄還是有一定的膽量和武功的。後來他向曹操獻策除掉擁兵數萬的山賊陳策,料敵如神,爲曹操所器重,被任命爲司空倉曹掾,引爲心腹。

據《傅子》記載:“太祖徵曄及蔣濟、胡質等五人,皆揚州名士。每舍亭傳,未曾不講,所以見重:內論國邑先賢、御賊固守、行軍進退之宜,外料敵之變化、彼此虛實、戰爭之術,夙夜不解。而曄獨臥車中,終不一言。濟怪而問之,曄答曰:“對明主非精神不接,精神可學而得乎?”及見太祖,太祖果問揚州先賢、賊之形勢,四人爭對,待次而言。再見如此,太祖每和悅,而曄終不一言。四人笑之。後一見太祖止無所復問,曄乃設遠言以動太祖,太祖適知便止。若是者三。其旨趣以遠言宜徵精神,獨見以盡其機,不宜與猥坐說也。太祖已探見其心矣,坐罷,尋以四人爲令,而授曄以心腹之任;每有疑事,輒以函問曄,至一夜數十至耳。

從上面這段文字可以看出,劉曄保密意識強,小心謹慎,看問題有遠見。曹操征討張魯時,劉曄任主簿。曹操平定漢中後,劉曄向曹操建議趁勢奪取蜀地,結果曹操沒有采納他的建議,錯過自赤壁之戰後唯一一次統一天下的機會。

曹操

劉曄究竟有哪些才能呢?爲何能稱佐世之才呢? 第2張

二、善於識人

曹操晚年,魏諷名聲很重,自卿相以下都傾心相交,劉曄看不上他。延康元年(220年),蜀將孟達率衆投降魏國。曹丕非常高興,非常器重他,任命孟達爲新城太守,加散騎常侍,其他人認爲孟達有樂毅之風。劉曄認爲“達有苟得之心,而恃纔好術,必不能感懷恩義。新城與吳、蜀連接,若有變態,爲國生患。”曹丕不聽。劉曄認爲魏諷、孟達他們日後必然造反,最終他們都反叛了,預言成真。

三、有遠見卓識,卻屢屢不被採納

黃初元年(220年),魏文帝曹丕任命劉曄爲侍中,賜爵關內侯。曹丕問文武大臣:關羽死了,劉備是否會爲關羽報仇而伐吳?大家都認爲不會。只有劉曄認爲:劉備一定會伐吳。果然,221年,劉備親統大軍伐吳。東吳抵擋不住,派人向魏國稱臣。羣臣都歡欣鼓舞,只有劉曄上奏:“吳絕江漢之表,無內臣之心久矣。陛下雖齊德有虞,然醜虜之性,未有所感。因難求臣,必難信也。彼必外迫內困,然後發此使耳,可因其窮,襲而取之。夫一日縱敵,數世之患,不可不察也。”分析得有理有據,然而曹丕不聽,反而封孫權爲吳王,加九錫,錯失統一天下的大好機會。

劉備敗退後,吳國就不像之前那麼恭敬了,曹丕下詔給孫權要他派兒子孫登到洛陽爲人質,孫權不理睬。曹丕就準備出兵伐吳,劉曄認爲“彼新得志,上下齊心,而阻隔江湖,必難卒。”曹丕又不聽,還御駕親征東吳,結果又失敗了,差點丟命。

在曹睿在位時期,遼東太守公孫淵奪叔父的權力,自立,然後向朝廷上表。劉曄認爲:“公孫氏漢時所用,遂世官相承,水則由海,陸則阻山,故胡夷絕遠難制;而世權日久,今若不除,後必生患。若懷貳阻兵,然後致誅,於事爲難。不如因其新立,有黨有仇,先其不意,以兵臨之,開設獎募,可不勞師而定也。”然而,也沒有被曹睿採納。後來,公孫淵果然造反了,曹睿派司馬懿用了1年的時間才平定。劉曄在朝時,不與其他大臣結交,有人問他爲什麼。他說:魏國剛建立,智者知道天命所歸,普通人看不透。我是漢室的後代,在魏國是心腹大臣,不與別人結交,就可以萬無一失。看來,劉曄也非常善於明哲保身。太和六年(232年),劉曄病重出任太中大夫,不久去世。

總而言之,劉曄就是這樣一位佐世之才,屢屢提出非常有見地的策略,卻因爲漢室之後的宗親身份未能被統治者採納,往往事後又證明劉曄非常有遠見。如果曹操、曹丕其中一位能採納他的伐蜀、伐吳的建議,或許三國統一的時間能提早幾十年。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