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揭祕古代的建築通常都是怎麼保暖的?

揭祕古代的建築通常都是怎麼保暖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5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數千年前,古人居住的建築中,雖然沒有像現在這樣的集中供暖設備,但古人在實際生活經驗中,發明了很多科技解決建築取暖的問題,這些奇思妙想有的甚至傳承至今

我國古代的建築師們匠心獨運,他們在建築上採取了科學的設計辦法,冬季爲紫禁城“供暖”,才幫助“萬歲爺”順利過冬的。其具體做法,是將宮殿的牆壁砌成空心的“夾牆”,俗稱“火牆”。牆下挖有火道,添火的炭口設於殿外的廊檐底下。炭口裏燒上木炭火,熱力就可順着夾牆溫暖到整個大殿。

揭祕古代的建築通常都是怎麼保暖的?

網絡配圖

爲使熱力循環通暢,火道的盡頭設有氣孔,煙氣由臺基下出氣口排出。而且這種火道還直通皇上的御牀和宮殿內其它人睡覺的炕牀下面,形成的“暖炕”與“暖閣”使整個宮殿都感到溫暖如春。就這樣,既乾淨衛生又經濟實惠地解決了紫禁城在寒冷冬季宮中的取暖問題。明清兩代的皇宮,冬季大多都是燒炭取暖。爲此,宮裏專門設置了負責冬季“供暖”事務的機構。如惜薪司,就是專管供應皇宮內薪炭的。明代時,這些機構的官員可以直達皇帝御前奏事,是比較有地位的,有着“近侍牌子”之稱。

乾隆皇帝在《冬夜偶成》一詩中,曾較爲詳細地記述了紫禁城冬季的“供暖”情況及其感受。詩曰:“人苦冬日短,我愛冬夜長。皓月懸長空,朔風瓢碎霜。垂簾在氍毹,紅燭明塗堂。博山炷水沉,和以梅蕊香。敲詩不覺冷,漏永夜未央”道光皇帝也曾有一首詩,詳細描述了地炕結構。詩曰:“花磚細布擅奇功,暗熱松針地底烘。靜坐只疑春煦育,閒眠常覺體衝融。形參鳥道層層接,裏悟羊腸面面通。薦以文茵饒雅趣,一堂暖氣着簾櫳”。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