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世界史 > 拿破崙一世軼事:拿破崙曾一直認爲自己意大利人

拿破崙一世軼事:拿破崙曾一直認爲自己意大利人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拿破崙不是土生土長的法蘭西人,但是,他對法國的熱愛,卻不遜於血統純粹的法蘭西人。這不僅表現在他爲法國的生存和發展所做的巨大貢獻,還表現在他同歐洲封建勢力作鬥爭失敗後,在流放到幾千公里之外的南大西洋孤島,仍念念不忘法國,臨死前還鄭重立下遺囑,希望死後將遺骸運回法國安葬。

遺囑是從1821年4月13日起開始口授的,由戰時追隨他、流放時陪護他的貝特蘭伯爵代筆,地點是南大西洋上的聖赫勒拿島首府詹姆斯敦。他很認真,遺囑幾經修改才定稿。他在遺囑中寫道:“我因遭受英國寡頭政治及其僱傭的劊子手的謀害而過早死去,法國人民遲早會爲我報仇。”他決定,將兩億多法郎的資產分成兩部分,一部分分給曾在他麾下作戰的官兵,另一部分則捐給遭受外國入侵的法國各省人民。他明確表示:“我希望將我的遺體安葬在塞納河畔,安葬在我如此熱愛的法蘭西人民中間。”

拿破崙·波拿巴是在1815年10月被流放到聖赫勒拿島的。他一生同海島有緣,1769年8月15日出生在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島。這個小島長期遭受位於意大利西北部的熱那亞城邦國統治,很多島民有意大利血統。拿破崙的父親夏爾·波拿巴是意大利中部托斯卡納地區的貴族後裔。在拿破崙出生前一年,熱那亞感到難於應對島民爭取獨立的鬥爭,將這個小島出售給法國。因此,拿破崙一出生就是法國公民。年齡稍長,父親送他到法國本土受教育,語言和情感上同法國本土同學還有不少隔閡。此時正值法國大革命爆發前夕,他喜歡讀書,接受了反對封建專制和倡導自由平等的啓蒙主義思想,成爲大革命的堅定支持者,逐漸融入法國社會。

17歲那年,他從軍校畢業,成爲一名法國軍官。1789年大革命發生後,從南方外省到首都巴黎,他幾次帶兵平定保王黨發動的叛亂,聲名鵲起,感到自己“從科西嘉人變成法蘭西人”。此後,爲捍衛大革命成果,他多次征戰結成反法聯盟的歐洲封建專制國家,戰果輝煌。不到20年時間,他就從一個炮兵少尉晉升爲將軍、國家執政,最終於1804年被推舉爲法蘭西帝國皇帝,成爲“一個純粹的法蘭西人”。這時的他,勃勃雄心日漸變成狂暴野心,一心想成爲整個歐洲的霸主。1814年,他出徵俄羅斯失敗,被迫宣告下野,流放到地中海上的厄爾巴島。不到一年時間,他東山再起,重新執政,但不到百日,就被英國、普魯士、沙俄等國反法聯軍再次擊敗。他再次宣告退位,被流放到遠離歐洲大陸的聖赫勒拿島。  聖赫勒拿島是英國的海外殖民地,來到島上的拿破崙由英國駐島總督監管。虎落平川被犬欺。不可一世的法國皇帝拿破崙,此時淪爲囚徒,生活上受刁難,精神上遭折磨。不到三年時間,他的健康狀況就急劇惡化。1817年底,他胃病復發,想改換一下居住地,英國駐島當局不允許。英國醫生給開了藥,他出於不信任,根本不服用。1821年初,他的病情進一步加劇,嘔吐發燒,疼痛難忍。他意識到自己可能不久於人世,就開始撰寫遺囑。遺囑剛寫完的5月4日夜晚,窗外狂風咆哮,他在室內痛苦地呻吟,不時喃喃自語:“法蘭西民族——軍隊——衝鋒——”次日下午5時49分,在被幽禁近6年之後,他因胃癌不治而停止呼吸,差3個多月不滿52週歲。

拿破崙一世軼事:拿破崙曾一直認爲自己意大利人

貝特蘭伯爵等隨從人員當即致函英國和法國當局,希望滿足他的遺願,將遺體運回巴黎安葬。英國方面沒有答應。復辟後上臺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八擔心遺體運回會引起政治動亂,表示婉拒。在這種情況下,遺體只好暫時掩埋在島上。

墓地選在離他駐地不遠的託貝特谷地。那裏山清水秀,是拿破崙經常散心的地方。三塊石板鋪在地上,權作墓碑。因英法雙方對拿破崙的稱謂問題意見不一,碑上沒有鐫刻任何銘文。碑的後面是幾棵枝條搖曳的柳樹,樹下是墓穴。4天后,在貝特蘭伯爵等人的堅持下,爲暫無名分的拿破崙舉行了比較隆重的葬禮。在禮炮的轟鳴聲中,爲他特製的五層套棺徐徐沉下墓穴。這位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就這樣靜寂地長眠在異鄉僻壤。

1830年7月,法國發生了“七月革命”,路易十八的波旁王朝被推翻,路易-菲利普登上王位。這時,法國各界人士強烈要求運回拿破崙遺體,重新隆重安葬。新的王朝考慮,順應民心運回遺體,將會帶來巨大政治效應,有助於鞏固王朝統治。路易-菲利普國王指派如瓦維爾王子率領一個由各方面人士組成的團隊前往聖赫勒拿島。他們乘坐護衛艦貝勒-普勒號從法國南部的土倫港出發,航行93天時間,於10月8日抵達詹姆斯敦港。經長時間協商,英國駐島當局同意於10月15日將拿破崙的遺體移交給法國。

10月14日夜晚,在如瓦維爾王子的監視下,英國士兵將墳墓掘開,把巨大的棺槨擡到事先搭起的帳篷裏。棺槨由桃花心木、灌鉛、紫檀木、紅木和鑄錫等五層構成。一層層小心翼翼地打開,最後顯露出一團白色的緞子,拿破崙的遺體安臥其中。他穿着鑲紅邊的綠色軍裝,胸前交叉放着榮譽軍團的紅綬帶,法軍的兩角帽擺放在大腿旁,頭枕在高高的布墊上,好像剛剛入睡一樣。在場的人無不大驚失色,法國人都失聲痛哭起來。

驗明正身之後,在遺體上灑了一點香水,就迅即將棺槨復原,裝進從法國帶來的一具巨大的橡木棺套內。整個棺槨重達1200公斤,由43名炮手擡到覆蓋着黑紗的靈車上。靈車由披着黑紗的四匹馬拉着,在隆隆的禮炮聲中緩緩駛向詹姆斯敦碼頭,安放到停泊在那裏的法國護衛艦上。次日黎明時分,英國駐島總督與同法國王子來到護衛艦上,簡短交談幾句,就算正式辦完遺骸交接儀式。這樣,流亡在外25年的拿破崙就算踏上法國的領土。

10月18日8點,掛滿黑色法蘭絨的護衛艦起錨返航。經過40多天的航行,護衛艦抵達法國西北部塞納灣外的瑟堡。從那裏,轉換汽艇,逆塞納河水而上,於12月14日抵達巴黎。次日,早已籌備好的國葬大禮隆重舉行。裝飾華麗肅穆的靈車,長3米,高10米,由分成四組的16匹高頭大馬拖拉,從凱旋門出發,通過香榭麗舍大街,穿過協和廣場,向聖傑羅姆小教堂進發。儘管時值隆冬季節,天寒地凍,街道兩旁和屋頂上都站滿觀禮的人羣。路易-菲利普國王和軍政各界要人迎候在小教堂門前。靈車一抵達,國王就下令將拿破崙生前使用過的寶劍放在棺槨上,表示歡迎他的英魂歸來。遺體計劃安葬在專爲法國軍人修建的榮軍院,但是,榮軍院當時尚未竣工,只好暫厝於小教堂。從12月16日到24日,小教堂全天開放,供人們瞻仰他們崇敬的將軍的遺體。

20年後的1861年4月,榮軍院竣工,輝煌壯麗的大圓頂下,專爲拿破崙修建一個墓穴。大圓頂下用綠色的花崗石修建的基座上,安放着一具用沙金石英岩製作的棺槨套。至此,拿破崙的遺願終於完全實現,他永遠安睡在他所向往的塞納河畔,他所熱愛的法蘭西人民中間。

拿破崙出生在科西嘉,但從未表示要魂歸故里。並非他不愛故鄉,而是他早就擺脫了狹隘的鄉情的羈絆,把整個法國視爲自己的故鄉,自己的祖國。這正如他在遺囑中所說:“我的座右銘:一切爲了法國人民。”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