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世界史 > 十字架原意爲“叉子”,最後如何演變爲基督教信仰的標記?

十字架原意爲“叉子”,最後如何演變爲基督教信仰的標記?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5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十字架,源自拉丁文crux,意爲“叉子”,原是一種處死犯人的殘酷刑具,流行於古羅馬、波斯帝國和迦太基等地,通常用來處死叛逆者和奴隸等。後演變爲基督教信仰的標記,象徵着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受難死亡,救贖罪人,代表着愛與救贖。於公元431年開始在基督教會中出現,公元586年開始被立在教堂頂端。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十字架原意爲“叉子”,最後如何演變爲基督教信仰的標記?

歷史

十字架原是一種處死犯人的殘酷刑具,流行於古羅馬、波斯帝國和迦太基等地,通常用來處死叛逆者和奴隸等。

形狀

在歷史上,十字架的形狀曾出現過多種。拉丁十字爲縱長十字,這是羅馬天主教通用的十字形狀。希臘十字爲正十字,現在東正教用的正是這種十字。此外還有洛林雙十字、馬耳他燕尾十字、聖安德烈斜十字、聖安東了形十字等。


規定

作爲基督信仰的標誌,十字架可樹立於教堂上、掛於禮拜場所內,但必須符合建設規範,以安全爲主,亦可懸於家中。教徒也可以將小十字架掛在胸前,以表示自己的基督徒身份,而在胸前佩帶的大十字架,則是主教職權的象徵。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