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世界史 > 軍團是古羅馬軍隊的基本作戰單位,在不同時期有何變化?

軍團是古羅馬軍隊的基本作戰單位,在不同時期有何變化?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6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軍團是古羅馬軍隊的基本作戰單位。軍團的數目以及軍團中的人數在不同歷史時期有所不同。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王政時期

王政初期,羅馬按氏族部落召集武裝力量。王政後期,塞爾維烏斯·圖利烏斯實行改革,根據財產多寡將公民劃分爲5個等級,規定各級中17至60歲的公民皆有服兵役的義務,從而建立了公民兵制。“王”負責徵集和統率軍隊。公民兵出征須自備武裝和給養,戰後即解甲歸田。這時的軍隊有重裝步兵、輕裝步兵、箭手和投石手,此外還有少數騎兵。當時的作戰隊形是排成密集方陣,重裝步兵在戰鬥中起決定作用。

軍團是古羅馬軍隊的基本作戰單位,在不同時期有何變化?

共和時期

共和時期,由於戰爭的頻繁和擴大,羅馬的軍事制度發生變化羅馬軍事家卡米魯斯(Camillus)實行改革,從最初在軍隊中發放軍向,並由國家供給武器和給養,到後來的逐漸改進軍溪組織、戰鬥隊形和武器裝。在布匿戰爭中,又進行多方面改進,終於建立起一套較爲完備的軍事制度。

每個軍團通常由4500人組成,包括3000名重裝步兵、1200名輕裝步兵和300名騎兵。重裝步兵爲軍團的主力,配備投槍、短劍、大盾、金屬頭盔、胸鎧和脛甲。每個軍團分爲30箇中隊,每個中隊分爲兩個百人隊。羅馬軍團主要由三個戰列組成。第一列是青年兵,也稱爲“槍兵”,武器一律是長槍。第二列是壯年兵,又稱“主力兵”是軍團的核心。第三列則是“後備兵”,由老兵組成。

除了上述三列重裝步兵外,每個百人隊配有20名輕裝步兵,每一軍團配有300名騎兵,由10個30人的騎兵小隊組成。輕裝裝步兵和騎兵亦分爲小隊,戰鬥中輕裝步兵通常配置於軍團前面,騎兵則掩護兩翼。征服意大利後,羅馬軍隊中還有臣服於羅馬的城邦或部落,即所謂同盟者提供的大量輔助部隊,配合軍團作戰。最高軍事指揮權掌握在執政官手中,軍團的指揮官是6名軍事保民官,由公民大會推舉或執政官委任。下級軍官最重要的是百人隊長,從士兵中挑選任命。

隨着共和制度陷入危機,前二世紀末,蓋烏斯·馬略實行軍事改革。改革主要是將公民兵制改爲募兵制,招募以前無權參軍的貧苦公民到軍中服役;並提高薪向,延長服役期限;同時,爲了加強軍隊的機動性,改變軍團的編制和作戰隊形,此後,城鄉大批無業遊民加入軍隊,羅馬軍隊至此成爲脫離社會生產的職業軍。軍隊參與社會,逐漸成爲軍閥爭奪權利和實現獨裁統治的工具。

軍團是古羅馬軍隊的基本作戰單位,在不同時期有何變化? 第2張

帝國時期

前27年,奧古斯都又對羅馬軍事制度作了改革。將精銳的職業軍隊進一步合法化,形成了正式的常備軍,並配備以輔助部隊,駐紮於行省和邊防要地,建立近行軍專門保衛元首及元首家族。軍團士兵從羅馬公民中招募,輔助部隊則從行省和附庸國非羅馬公民中徵集,近衛軍僅來糪(bò)意大利的羅馬公民。

起初這三類士兵在服役期限有很大的差異,後來由於羅馬公民權的擴展,行省居民在軍團中的比例日益增加,軍團和輔助部的差別逐漸縮小,到二世紀時,駐行省的帝國軍隊就地徵地,並修築了永久性營地,完全成爲當地駐軍。

帝國時期的軍團與共和國時期相比已有較大的改變,按財產等級劃分兵種的制度已經取消,全部士兵已不再都是服義務兵役的公民,而是主要由職業的僱傭兵組成。每個軍團包括10個營,每個營包括3個連,每個連再包括2個百人隊。每個軍團的定額大約爲5000人。軍團士兵分爲步兵、騎兵、海軍,軍事單位有軍團、步兵隊和騎兵隊。

帝國後期(西元五世紀中葉),羅馬的軍事組織又有重大變化。以前作爲羅馬軍隊編制核心的重步兵漸漸喪失其重要性,而讓位於騎兵。裁克里先執政時,把全國軍隊分爲邊防部隊和內部機動部隊兩種,軍團數目多達72個,各兵種的土兵總數增加到60萬人左右。帝國晚期,軍隊中明顯的變化是日耳曼人比例越來越大。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