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世界史 > 爲什麼會發生喜峯口戰役?有什麼歷史意義?

爲什麼會發生喜峯口戰役?有什麼歷史意義?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8.0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侵略者佔領了我國的東三省,同時鎮壓了東三省抗日義勇軍,並準備隨時向關內進犯。1933年元旦,日軍在山海關製造事端,接着用武力將其佔領,山海關保衛戰揭開了長城抗戰的序幕。2月9日,日本關東軍司令官武藤信義和侵華日軍發佈了侵略熱河的軍事命令和軍事調遣。“儘快向建昌附近至其以南一線挺進;並應不失時機以一部確保界嶺口、冷口、喜峯口等長城重要關口,掩護軍主力的側翼;而後以主力佔領承德及古北口。”

爲什麼會發生喜峯口戰役?有什麼歷史意義?

這時,駐山西陽泉的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奉命開往前線對日作戰。1933年3月9日,受命接管長城喜峯口的防務。喜峯口是中國河北省、熱河省交界一帶的長城的隘口,是北平與熱河的交通咽喉,東有鐵門關、董家口、西有潘家口、羅文峪,明清時候不但是京師北衛的重要屏障,也是關外入朝進貢的關口。開赴前線之時,軍長宋哲元寫下了“寧爲戰死鬼,不作亡國奴”的誓言。當二十九軍的先遣團趕到喜峯口時,日軍的500餘名騎兵已經到了長城腳下,勇士們急忙堵上,打退了敵人,保住了陣地。

爲什麼會發生喜峯口戰役?有什麼歷史意義? 第2張

歷史影響

爲保衛長城,打擊日寇的囂張氣焰,國民革命軍第29軍軍長宋哲元,師長張自忠、馮治安、劉汝明,旅長趙登禹等一批愛國將領率部奉命承擔遷西至遵化一線150餘公里長城各口陣地的防禦任務。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