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世界史 > 德累斯頓大轟炸發生的原因是什麼?德累斯頓大轟炸的影響

德累斯頓大轟炸發生的原因是什麼?德累斯頓大轟炸的影響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8.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德累斯頓大轟炸(1945年2月13日-2月15日)是二戰期間由英國皇家空軍和美國陸軍航空隊聯合發動的針對德國東部城市德累斯頓的大規模空襲行動。70多年後的今天,它依然被看成二戰歷史上最受爭議的事件之一。

德累斯頓大轟炸發生的原因是什麼?德累斯頓大轟炸的影響

德累斯頓不僅是一座文化古城,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軍工(Rüstungsindustrie)生產的重要基地。1945年1月,隨着反法西斯盟軍在東西兩線的節節勝利,歐洲的制空權已掌握在盟軍手中,作爲德國軍工生產重要基地的德累斯頓成爲盟國空軍集中攻擊的重點目標。

英國史學家弗雷德裏克·泰勒(Frederick Taylor)曾說:"德累斯頓被毀具有史詩般的悲劇性。這座象徵着德國巴洛克建築之最的城市曾經美得讓人驚歎。而納粹期間,它又成爲德國的地獄。在這個意義上,就20世紀的戰爭恐怖而言,德累斯頓轟炸事件是一個絕對帶有懲戒意味的悲劇"。

空襲原因

1945年初,西方盟軍統帥部開始考慮如何採用戰略轟炸機武力援助蘇聯。他們計劃轟炸柏林和其他幾個德國東部城市,協助蘇軍前進。

1944年夏天,針對上述城市的大規模密集型轟炸方案已進行討論,代號爲"霹靂行動",但8月16日計劃遭懸置。空軍總參謀長查爾斯·波特爾元帥寫到:"劇烈的閃電戰既能給東部敵軍撤退時造成混亂,又能牽制西部軍隊的遷移。"但他提到改爲突襲後,飛機當前的基本任務不會減少,即破壞石油生產線,炸燬噴氣式飛機制造廠和潛水艇碼頭。空軍副總參謀長諾曼·伯特萊要求英國皇家空軍轟炸機部隊司令亞瑟·哈里斯元帥只要月亮和天氣條件允許,就採取針對柏林、德累斯頓、萊比錫、開姆尼斯的空襲行動。"在蘇軍順利推進時,要特別針對上述城市中可能存在的混亂情況加以利用"。

同一天,溫斯頓·邱吉爾敦促空軍大臣阿奇博爾德·辛克萊爵士:"柏林?或者毫無疑問地選別的東部大城市?我昨天就問過了。現在不該特別考慮那些搶眼的目標。請明天向我彙報下一步行動。"1月27日辛克萊回覆:"空軍參謀部服從至高命令(即侵襲敵軍石油生產線以及其他經覈准的目標體系),制定了竭力針對柏林、德累斯頓、開姆尼茨、萊比錫或別的城市的擲彈計劃。劇烈的轟炸不僅能摧毀對東部敵軍撤退來說重要的通訊設施,而且能牽制西部軍隊的遷移。"

聯合情報委員會得出結論:德軍會從其他戰線抽調42個師(50萬兵力)來增援東線。如果阻止德軍調兵能有助於蘇軍前進的話,那麼戰爭將會早日結束。他們認爲到1945年3月德軍就能完成援軍行動。被截獲的名爲"激進論者"的密電錶明德國確有此意,從而證實了聯合情報委員會的分析。他們在建議書中說:"因此,對於接下來數週內英美盟軍用戰略轟炸機力量給予蘇軍的協助,我們認爲是急遽結束戰爭的正當途徑……針對石油目標的侵襲繼續優先……"

此前,蘇聯已與盟軍進行過數次磋商,討論一旦東線士兵逼近德國,如何運用戰略轟炸機力量協助他們的地面進攻。美國大使艾夫里爾·哈里曼曾訪問蘇聯,與約瑟夫·斯大林商議過這個問題;盟軍司令德懷特·戴維·艾森豪威爾將軍亦代表盟國遠征軍最高統帥部考慮過此事;1945年1月,英國空軍中將亞瑟·特德做了有關如何運用戰略轟炸機援助蘇軍進攻的解釋性說明,其時正值德國着手於戰線之間調遣兵力。聯合情報委員會提交的建議書包含在一份名爲《關於蘇聯現行攻勢的戰略性轟炸》的文件內。1月31日,特德與其空軍參謀部在對該建議書進行研究並與蘇聯協商之後,聯合發表了一項籲求進攻柏林、萊比錫、德累斯頓等相關城市的建議書。在空援戰術任務中運用戰略轟炸機,其目的類似於1944年艾森豪維爾在諾曼底登陸之前所作的戰鬥機轟炸機準備。在1945年,特德指望運用戰略制空權來"阻止敵軍在戰線之間任意來回地調換兵力。"

在2月4日雅爾塔會議碰面之前,西方盟國已鎖定德累斯頓爲轟炸目標。在會上,蘇聯總參謀部副總參謀長阿歷克謝·安託諾夫將軍就西線盟軍戰略轟炸機力量提出兩個觀點。第一個是劃分轟炸路線要由北向南移動。不經過蘇聯特別允許,西線盟軍空軍不得在東線擲彈以防對蘇軍造成意外轟炸。第二個是要阻止來自西線陣地、挪威和意大利的德軍增援東線,特別是運用空襲使得柏林、萊比錫兩地間的連接癱瘓。

德累斯頓大轟炸發生的原因是什麼?德累斯頓大轟炸的影響 第2張

應蘇聯要求,波特爾(也出席了雅爾塔會議)派伯特萊遞交給阿歷克謝一份請求,上面羅列出既定空襲目標,待與蘇方商議。送回波特爾手中的表單上列出的目標包括煉油廠、坦克飛機制造廠和柏林、德累斯頓這兩座城市。在隨後的討論中,西方盟國指出如果不轟炸德累斯頓,德國可藉穿越德累斯頓的鐵路交通線運送物資,以此足以彌補對柏林和萊比錫的轟炸造成的任何破壞。安託諾夫同意並要求把德累斯頓添加進請求列表。

目標方案在雅爾塔會議上獲得通過後,聯合戰略目標委員會(隸屬於盟國遠征軍空軍最高統帥部)即在對美國陸軍航空隊與英國皇家空軍發佈的轟炸命令中指出,爲了削弱德國通訊線,選中德累斯頓爲轟炸目標之一。此次行動由西方盟國最高軍事指揮部參謀長聯席會直接授權。

英國皇家空軍參謀部在所寫的文件中申明,他們下達採取轟炸的命令,旨在"破壞通訊",是爲了阻礙德軍的東調和撤退,而不是爲了殺戮被疏散的難民。所以伯特萊在雅爾塔要與蘇方商議轟炸目標,而在他爲坡特起草的優先級表中,充分優先考慮的東部城市僅有兩個(轟炸對象):柏林和德累斯頓。這與皇家空軍制定的把交通樞紐兼工業地性質的城市列爲轟炸對象的戰略相適應。 雅爾塔會議後,柏林和德累斯頓都遭受了轟炸。

蘇聯軍事智囊團宣稱,那些停在主站的火車都是軍用火車,途經德累斯頓開往前線。但這被證明是錯誤的。火車其實用來疏散來自東部的難民。英國皇家空軍簡報摘要提到如下請求:"俄軍抵達,命令(轟炸)執行。"這一陳述的明確含義至今不明。有以下幾種不同的可能性解釋:皇家空軍實力的驕傲宣言?還是西方盟國在向蘇軍表明他們正全力以赴助其進抵?或者彰顯西方力量以警告或威脅蘇聯,導致日後的冷戰。

空襲影響

在德累斯頓大轟炸之後不久,警方報告中表明老城區和內城東面郊區整個被大火吞噬延燒,包括住宅棚屋在內,約有12,000所寓所毀於一旦。報告還提到空襲摧毀了"24家銀行、26座保險大樓、31家百貨及所屬的零售商店、647家店鋪、64家倉庫、2座市場、31所大型旅館、26座公共酒店、63座行政大樓、3座劇院、18家電影院、11座大教堂、6所小教堂、5座歷史文化建築、包括附屬醫院、私人診所在內的19家醫院機構、5座領事館、1個動物園、一家自來水廠、一條鐵路設施、19個郵局;、9所學校、4條有軌電車路線以及19艘輪船與駁船。報告也提到設在Tauschenberg宮的國防軍Wehrmacht主司令部內有19家軍事醫院和大量非機要軍用設施被摧毀。還有幾乎200個工廠被損毀,136個嚴重損毀 (包括數個卡爾·蔡司光學/精工儀器廠),28箇中度損毀,以及35個輕度損毀。

德累斯頓大轟炸發生的原因是什麼?德累斯頓大轟炸的影響 第3張

"英方的估計,……推斷出23%的城市工業建築遭到嚴重破壞,56%的非工業建築(寓所除外)受重創。在市區住宅結構總數中,78,000座被夷平,27,700座暫時無法居住但最終仍可修復,64,500座遭輕度破壞容易修復。後來的估算表明80%的城市房屋結構經受了一定程度的破壞,50%的住宅夷爲平地或嚴重毀壞。"美國陸軍航空隊"2月14日和15日針對城市鐵路設施的空襲造成大面積的嚴重破壞,通信完全癱瘓……","而那條往來交通命脈-橫亙易北河上的鐵路橋-亦被破壞至無法使用,並於空襲後封閉了很多個星期。"在包括市中心約有28,410多所房屋,其中24,866所毀於空襲,遭到完全破壞的區域面積達15平方千米,包括:14,000棟民宅、72所學校、22家醫院、19座教堂、5個影劇院、50家銀行和保險公司、31家百貨公司、31家大型賓館、62座行政大樓以及諸如因哈吉(Ihagee)攝影工廠等。全城統共222,000座公寓住宅,其中75,000座完全被摧毀,11,000座嚴重受損, 7,000座受損,81,000座輕度受損。那時城市受損區域面積大約有300平方千米。雖然主火車站完全被毀,但那些日子裏鐵路線仍在運行。

確切的死亡人數難以統計,是未知數。估算之所以困難,源於在1939年,市區與擁有64萬2千人口的周邊郊縣當時擠滿高達200,000名難民以及數以千計的傷兵。難民命運未卜,他們有可能被屠戮,或者在火焰風暴裏被燒得面目全非,也有可能已離開德累斯頓去了別的地方而不爲官方所知。早期著名的死亡人數估算從25,000名變化至60,000多名,但歷史學家現在認爲可能的範圍大約在25,000-35,000之間,而德累斯頓歷史學家弗雷德裏克·瑞查特1994年最新研究傾向於此範圍之較低部分。這些估算表明德累斯頓大轟炸中的死傷者與德國其他城市地區進攻時遭受炮火襲擊的傷亡者在數量上不成比例。

當代德國官方記錄登記的掩埋人數約21,271名,包括在老市場(Altmarkt)火化的6,865人。根據德國官方第47號動員令,到1945年3月22日,共正式掩埋了大約25,000具(德累斯頓大轟炸)軍民的屍體。("TB47")在1945年5月與9月之間沒有掩埋人數登記。在往後的年份記錄中,1945年10月至1957年9月,死於戰爭的人數記錄爲1,557名;1945年5月至1966年,重又發現了1,858具屍體;1990年到1994年期間,雖然城市歷經大興土木與挖掘工作,但戰爭遺骸毫無發現。權威記錄失蹤者爲35,000人,日後發現約10,000人尚存。近些年來德國的死亡人數估算略有上揚而英國有所下降,這與早期的情況恰好相反。

更高的死亡人數估算範圍高達30萬人。數據來源備受爭議未必可靠,例如約瑟夫·戈培爾執掌的德意志國民教育與宣傳部、蘇聯歷史學家以及戴維·歐文--曾經走紅但現已聲名掃地的自學出身的史學家,他收回了自己更高的死亡人數估算。哥倫比亞百科全書和微軟電子百科全書列出的死亡人數從"35000到135000",其中大的數字符合歐文已收回的"權威性"更高估算值。

納粹在宣傳部竭力利用德累斯頓大做文章,承諾迅速採取報復行動。蘇聯在冷戰早期也把德累斯頓大轟炸當作宣傳工具,以此來疏離東德人與美國人、英國人的感情。

德累斯頓所遭受的破壞不亞於其他德國城市,儘管這次轟炸的投彈數量並不是最高的。但良好的天氣、木結構的房屋、各建築物之間相通的地下室,以及事前的準備不足(納粹地方長官馬丁·穆施曼被認爲應對此承擔主要責任),這些因素湊在一起,使得德累斯頓大轟炸極具破壞性。此外,2004年末,一名曾涉及轟炸的英國皇家空軍人員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第四頻道採訪時提到又一個因素,即德方的防空火力比預計的水平更低,這確保了部分轟炸機的高精確度。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