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歷朝歷代的開國功臣很多都不能得其善終 這究竟是爲了什麼

歷朝歷代的開國功臣很多都不能得其善終 這究竟是爲了什麼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8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忠臣良將不得善終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天行有常,不爲堯存,不爲桀亡",我們都是這茫茫人海中的渺小的那一個。在我國漫長的歷史長河之中,朝代更迭不斷,試看歷朝歷代的開國功臣,最終能功成身退的似乎寥寥無幾,尋其原因,終究爲何?

歷朝歷代的開國功臣很多都不能得其善終 這究竟是爲了什麼

其實這原因裏面蘊含着一個很深刻的做人道理。人一生下來便開始與身邊的各式人物打交道,其中有善有惡,有朋友也有仇家。都說這世上"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簡單地說就是一開始兩個人可以成爲朋友,但後面卻也可以成爲敵人,或者與此相反。

我們都知道歷代開國之君,要想奪取江山,必然得藉助他人之力。善於統馭人才和運用他人智慧的人才能夠成爲最後的贏家。漢高祖劉邦在我們今天看來顯然不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人,他治理國家以及統軍打仗的能力都比不上他的下屬。但他有個異於常人的特點就是有很強的組合能力。他能將這幾股力量組合到一起,變成一股更強大的力量,這同擰撮繩子是一個道理。

歷朝歷代的開國功臣很多都不能得其善終 這究竟是爲了什麼 第2張

在他成功奪取江山之後,曾經的那些立有赫赫戰功的功臣們一個個都表現得居功自傲,在他們的心中顯然都認爲這打江山是少他們不可的,而作爲最高統帥的劉邦並沒有多大的功勞,於是紛紛邀功行賞,尤其是韓信一向是恃才傲物,有時候會將劉邦都放不放在眼裏,並且當他們一旦得不到合理的回報之時,他們便會心生不平,滿懷怨恨,甚至會對剛剛誕生不久的新的朝廷產生反叛心理。

再來看看明朝的一位開國大將藍玉,在攻城略地方面可以說他是個不折不扣的傑出將領,但在從仕爲官方面的他卻是張狂無度。明朝時期,在朱元璋手上發生過一起有名的獄案,也就是史稱的"胡藍之獄"。

歷朝歷代的開國功臣很多都不能得其善終 這究竟是爲了什麼 第3張

這裏的胡也就是胡惟庸,當時的胡惟庸也似乎偷了很多朱元璋權利,經常性地不經過朱元璋便批閱奏摺,調派軍隊。最終是免不了惹來殺身之禍的。而藍玉也同樣如此,在他前面已經有了一個胡惟庸已經激怒了朱元璋,胡惟庸的下場本應該已對他給予警示,但他仍然不知醒悟,不知收斂,不僅自己經常蠻橫作惡,私納田宅,還蓄養了一批奴僕在外欺世害人,爲非作歹。

最終他也同樣是激怒了朱元璋,相傳在他被殺死後還被剝下了皮,以警時官及後世之人。我們可以看出不論他昔日是多麼得勞苦功高,爲大明王朝開疆拓土。但他在做人方面出現了大大的原則性問題之時,也必然會被拿來開刀,藉以爲君王立威。

歷朝歷代的開國功臣很多都不能得其善終 這究竟是爲了什麼 第4張

秦王嬴政生性殘暴,而在他當政期間秦國的老將王翦卻是名利雙收而又得以善終,其實這是一種做人的智慧。人生在世,做自己本分的事,演好自己該演的角色也就可以了,儘量不要太暴露,僭越妄行。

"水滿則溢,月滿則虧",作爲人又何嘗不是這樣,一個人再有才能,也要懂得適時收斂,不然只會招致損失。一個人可以有着過人的本事才幹,但真的要想幹大事也是脫離不了集體的,如果你是集體當中的一員,而不是最高的統治者,那麼就必須得學會隱忍,輕蔑而不尊重上級顯然是會導致很嚴重的後果。

歷朝歷代的開國功臣很多都不能得其善終 這究竟是爲了什麼 第5張

"兵仙"韓信確實能徵慣戰,是個不可多得的軍事奇才,但他就敗在自己太過隨心隨性,這正好與同爲功臣的蕭何相反,蕭何則懂得適時進退,明哲保身。但凡涉及到人的問題,是不存在一個具體的通用算法的。漢宰相蕭何強奪民田以自污,開釋了漢高祖的猜忌;明初傅友德照葫蘆畫瓢,嚮明太祖申請益田,卻遭到痛斥。

歷史上開國功臣不得善終均有共同幾個毛病:

1、功高蓋主,讓君王感到害怕,可能威脅到江山地位

2、人際關係較差,伴君如伴虎,人際關係隨時決定生死

3、自敖高調,不知收斂

4、不懂示弱,強大不僅讓對手害怕,也會讓君王和故友害怕

5、不懂裝傻,傻子可以被欺負,但不會被殺害,大智若愚

爲什麼要殺?

一般來講,最根本的原因是臣權對皇權構成了威脅。否則,不需要殺,也沒必要殺。

如何界定臣權對皇權構成威脅?

看皇帝本人的敏感程度而定,沒有一個具體的標準。

但是裂土封王這百分百是底線,功臣也好,兄弟子孫也罷,有着獨立財權獨立行政獨立軍隊的諸侯國必然是中央政府的天然對立面。

如何讓皇帝認爲你無法對皇權構成威脅?

莫攬權,嚴格只做分內之事

莫邀功,沒你皇帝就轉不了,沒你朝廷就活不下去,那皇帝最好還是幹掉你

莫好名,大斗出小鬥入你想幹嘛

莫爭利,倚老賣老腆着臉拍馬求賞可以,於國(皇帝)爭利,那就是找死了

莫結黨,四處拉關係找盟友居心何在

表忠心,兒子孫子什麼的,統統丟進羽林軍去吧

現能力,你有才能且能爲皇帝所用,皇帝的容忍度也會更高

歷朝歷代的開國功臣很多都不能得其善終 這究竟是爲了什麼 第6張

輕用其芒,深藏若拙,不要在不合適的機會的顯露自己的鋒芒。這句話在他的幕僚左宗棠身上顯現的更加直接,左宗棠是一介白丁的時候,狂傲不拘,經常口出狂言,天下英雄都不放在眼裏。後來他當上巡撫,官及三品,脾氣卻越來越小,行事小心翼翼,做人如履薄冰。

當我們年輕打拼時,一定要張揚高調;當我們功成名就時,一定要謙卑謹慎。但是現在那麼多貧窮的年輕人卻都搞反了:他們自以爲一無所有,整日埋怨階層固化,然後做人卑尊屈膝,做事卻左顧右盼、畏首畏尾,然而一旦哪天得勢了,就目中無人、傲慢無禮,這樣的人必定自取滅亡。

"功高蓋主"這一詞也絕對不是信口說來,回到現實生活中,一個人若能成爲一個成功的領導者,顯然也會有他的出色的一面,如果你身處下級,有着出色的才幹顯然是很重要,但更重要的其實是如何同上級處理好關係。在此借古人之真實典例以言述其理,我相信很多人也早就已經知曉此理,但在此再述一番,願"言必有信,行必有果"。

歷朝歷代的開國功臣很多都不能得其善終 這究竟是爲了什麼 第7張

縱觀歷史,一些人如履薄冰,如臨深淵,事事被猜疑,處處遭猜忌,鋼刀幾次架到脖子上,只求苟全性命,安敢復望富貴?一些人爲免遭不測,急流勇退。一些人雖然大權在握,然因功高震主,大多不得善終。當然,也有一些人富貴壽祿,享盡榮華。

"人世難逢開口笑,上疆場彼此彎弓月"道出了中國古代政治的真諦。數千年來,王公貴族、將帥統領、治世良吏、亂臣賊子……形形色色的政治家匆匆奔波於歷史舞臺,你方唱罷我登場。他們或許都曾想轟轟烈烈,也或許都曾想與天地日月同在,都不想淪爲斑斑點點的幾行陳跡,但血肉之軀畢竟難與江河山川共存。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