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在大量的戰爭賠款和國土喪失的情況下 晚清爲何延續到1912年才滅亡

在大量的戰爭賠款和國土喪失的情況下 晚清爲何延續到1912年才滅亡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3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晚清滅亡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前言

自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到1912清朝滅亡的72年間,從1841年的《中俄伊犁條約》開始,到1911年的《滿洲里界約 》,清朝政府累計簽訂不平等條約30條,尤其是在甲午之後,清朝每年揹負的戰爭賠款就達五千萬兩。在大量的戰爭賠款和國土喪失的情況下,在國內外風雨飄搖的氛圍中,在列強的生存擠壓下,清朝如何可以延續自己朝代的生命一直到1912年?

在大量的戰爭賠款和國土喪失的情況下 晚清爲何延續到1912年才滅亡

不可少的國家戰略。

清朝在歷經兩次鴉片戰爭和列強交手後,清朝統治者發現這些侵略者沒有直接滅亡的想法,更多的是抽取清朝的利益,於是在咸豐十一年(1861年)議政王奕訢寫了一篇奏章:“就今日之勢論之,發捻交乘,心腹之患也。俄國壤地相接,有蠶食上國之志,肘腋之憂也。英國志在通商,暴虐無人理,不爲限制則無以自立,肢體之患也。故滅發捻爲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表明自己的看法,現在清朝的形式,俄國有着吞併的想法,英法美只想獲得利益,二者可以互相掣肘,現在清朝面對的最大的對手是在內部崛起的太平天國。於是清朝確立起防範俄國,討好英美,集中力量剿滅太平天國的戰略。

在大量的戰爭賠款和國土喪失的情況下 晚清爲何延續到1912年才滅亡 第2張

如果從清朝後續的歷史上來說,從開始圍剿江浙富裕地區的太平軍,到北方魯豫地區的捻軍,後繼的西北陝甘地區的回軍,最後奔向雲貴和東北一帶。清朝通過不惜一切代價的進攻確實把江浙富裕地區收歸,打通新疆通道,構建完整帝國防禦,拱衛了京都,甚至平息整個清朝的30年裏的內亂,導致後續 的農民起義都被軍隊快速鎮壓,達不到該有的起色。

在大量的戰爭賠款和國土喪失的情況下 晚清爲何延續到1912年才滅亡 第3張

而面對着虎視眈眈的俄國,後繼上來的日本。俄國先後強佔了東北西北大面積土地,日本不甘示弱的佔領琉球,割據臺灣,要和俄國爭個高下。英國一直瞄着雲南西藏,而法國也對雲南廣西抱有想法。當時的清朝統治者知道這些侵略者的野心,但是無力抵抗,只能和稀泥,盡力保證國土完整,以利益作爲交換,以各國掣肘,保證一定的主動性。

意欲改變的的經濟政治軍事

也就是在提出這個戰略的同年,1861年,咸豐去世。清朝貴族內部發生了辛酉政變。慈禧太后與顧命八大臣的矛盾爆發,在奕訢的幫助下,5歲的載淳登位,慈禧慈安垂簾聽政,而慈禧實際上作爲整個清朝的握權者。

也就是這年奕訢,文祥上奏的《通籌夷務全局酌擬章程六條》,推行了一項以富國強兵爲目標的洋務運動,被依靠着洋務派的慈禧准奏了。希望通過引進外國技術來挽救清王朝。大量的裁撤八旗的舊式軍隊,組建新軍,包括曾經被認爲是亞洲第一的北洋艦隊,大力建設基礎事業,輪船工業,在一定程度上威懾了侵略者,至少經濟收入從早年間的四千萬兩到了後續的八千萬兩,乃至辛亥前的2億兩。雖然也有一些著作認爲這是歐洲侵略者的金本位替換銀本位,導致白銀大量在清朝流通的緣故,但是足以證明,清朝在此期間確實有了一些起色,包括歷史上的同治中興,就是從這開始的。

在大量的戰爭賠款和國土喪失的情況下 晚清爲何延續到1912年才滅亡 第4張

算起來,清朝的延續離不開奕訢,文祥等人的眼光,包括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在此期間無論是對太平天國運動,還是洋務運動,都在爲清朝政府的延續做着貢獻,要是從整個晚清來看,擔當的起救國角色的人物的消失,一直得說到榮祿。 這個人或許不是很熟悉,但是說的近些,他是溥儀的外公。說的誠懇些, 這個人的掌握着清朝整個新式軍隊北洋陸軍。

說起來這個人頗有遠見,洋務運動只能改變一時,不能改變所有,這是站在高處人所知道的事實,在康有爲,梁啓超提出的戊戌變法中,榮祿是支持的,但是作爲封建政治階級,他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認爲改革得徐徐圖之,首先應以整軍豐財、力圖自強爲急務。中國“積習相仍,驟難移易。譬之起虛弱而仁痿痹,輔以善藥,效雖緩而有功;投以猛劑,病未除而增劇”,戊戌變法要求瞬間直接改變千年體制是無法完成的,所以不足百日便消失在歷史舞臺。清朝柱國人物在1903年榮祿消失之後,就沒有了人才的填補。可以說是這些人延續了清朝60年。

在大量的戰爭賠款和國土喪失的情況下 晚清爲何延續到1912年才滅亡 第5張

而更加給予清朝重擊的還是1894年的甲午戰爭,北洋艦隊被全軍覆沒,意味着維繫30年的洋務運動破產,清朝近代化的失敗,侵略者進一步的蠶食,尤其《馬關條約》給予了日本戰略重地臺灣和足夠經濟實力。爲後續埋下隱患。

被租借的清朝。

《馬關條約》2億兩的巨大賠款,讓整個清朝陷入財政負擔,至少當時的清朝財政三年不吃不喝才足夠。後續的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簽訂的《辛丑條約》9.8億兩。原本的清朝以海關,鐵路作爲抵押向列強的貸款,現在加上馬關的賠款,庚子賠款,近乎一年就得掏出五千萬白銀,幾乎佔據當年清朝政府收入過半,要不是清朝當時還是中國唯一的合法政府,控制着部分關稅和鹽稅,還能拿地方租界換取貸款,估計早已崩潰。這個時候清政府意識到自己整個國家無以爲繼了,開始了最後的掙扎。

在大量的戰爭賠款和國土喪失的情況下 晚清爲何延續到1912年才滅亡 第6張

清末新政這是一個從保守派開始的改變千年體制的自我變法,從官制,軍事,法律等一系列徹底的革新,妄圖復興。這場遮羞運動確實讓清政府從甲午初年的歲收接近翻倍,但是還是不足以維繫高額的軍隊和賠款,乃至於從百姓身上榨乾 最後一滴血,從肉類,油類這些傳統食物增加稅收。也是因此造成的湖南搶米潮和四川的保路運動。更加諷刺的是隨着慈禧的去世,新政的國會從開始體長全民參與國家管理,變成滿洲貴族在次專政的工具。而地方官員與中央理念相違背,在中央日益衰弱的情況下,地方日益權重,何況新式軍隊的出現,讓整個地方變得無法管轄,逐漸擁兵自重。

在大量的戰爭賠款和國土喪失的情況下 晚清爲何延續到1912年才滅亡 第7張

積累無數矛盾,承受賠款貸款重壓的清朝,在1912年消失在歷史的舞臺上。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