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蒙古是且戰且奪的後勤制度 元朝建立後爲什麼就開始轉型了

蒙古是且戰且奪的後勤制度 元朝建立後爲什麼就開始轉型了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5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元朝後勤保障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拿破崙曾說“戰第一要素是錢,第二要素是錢,第三要素還是錢”。打仗除了比拼士兵以及各種裝備以外,最重要的還是物資的完善與否。一支強大的軍隊,必須具備這三點。

有些戰爭就是爲了物資而戰,比如明朝時,北元就曾經不斷的騷擾明邊境。其實,他們想要的就是封貢互市的權益。作爲北元的前身,元朝在物資方面準備的就非常充沛。而元朝的物資供應策略,也並不是一蹴而就的。

(一)、且戰且奪,無需多慮

“極目山川無盡頭,風煙不斷水長流”。這是長春真人丘處機,在去往塞北會見成吉思汗時所做之詩。古往今來,歷史上留下了許多描寫邊疆苦寒的塞外詩。而鐵木真正是在相對荒蕪的蒙古高原上起兵,從此縱橫歐亞大陸。其實,當時能夠供給部隊的物資很少。爲了維持可持續發展,他們實行的是一種掠奪式的攻佔。

蒙古是且戰且奪的後勤制度 元朝建立後爲什麼就開始轉型了

1. 十字軍是戰爭機器

在冷兵器時代,沒有大規模運輸設備,而且蒙古高原又相對比較貧瘠。所以,他們裝備的口糧大都是風乾肉一類的。當然,每當攻克下一座城池,大家都會盡情的享受。比如在西征時,就曾經幾度搶掠,尤其是旭烈兀在攻下敘利亞時,更是心狠手辣。

歷史學家馬修曾說當時的蒙古軍隊就像是嗜血軍團,他說蒙古人沒有人類的律法,同時沒有任何的安撫政策。只是如同老虎和獅子一般兇猛的屠戮和劫掠。所以,西方人將成吉思汗與阿提拉並稱爲“上帝之鞭”。就是說在他們眼中,成吉思汗是上帝派來懲罰他們之人。

可見,當時的蒙古軍隊之氣勢磅礴。當然,人們對其如此畏懼除了他們強勁的戰鬥力之外,還有就是在佔領城池以後,會開始打家劫舍。將其家中值錢的物件,全部搶走。

蒙古是且戰且奪的後勤制度 元朝建立後爲什麼就開始轉型了 第2張

2. 弋獵爲業,不常其居

在蒙古汗國建立以前,每個部落雖然都有士兵,但是多爲家丁或者爲了本部落的生存而戰。所以,基本上不用考慮後勤問題。並且,他們征伐的距離也較近,不需要補充物資。而在建國以後,士兵需要衣物禦寒,也需要糧食來維持溫飽。其實,他們最爲缺乏的還是武器。

而蒙古軍隊當時攻佔下的國家、城池,相對而言比較富庶。而他們還需要繼續征伐,若是從家鄉再徵調物資,有些困難。況且,蒙古高原上雖然水草豐美但是也不足以支撐數十萬軍隊連年作戰。

對於他們而言,最好的辦法便是從自己打下來的地方掠奪。也就是以戰養戰,因爲成吉思汗領導下的帝國,生產力和生產水平並不高。爲了緩解各種矛盾,他們只能硬着頭皮繼續作戰。只有這樣,才能夠保持國家的長盛不衰。

其實,說白了元朝建立以前的蒙古汗國,很類似於三國時期的蜀漢政權。兩者都是類似於十字軍團那樣,並不是想要真正的治理一個國家。而是要將全部之人,變爲戰爭機器。其實,主要還是當時的國家觀念有些單薄,畢竟是多個部落聯合起來的。

以戰養戰,其實就是個無限循環的過程。因爲剛開始就是以這種方式起家,後來也嚐到了甜頭。也就是說,元朝之前的蒙古沒有考慮過可持續發展這件事。

蒙古是且戰且奪的後勤制度 元朝建立後爲什麼就開始轉型了 第3張

(二)、國家轉型,持續發展

“元自世祖混一天下,寬恤愛人,亦可謂有仁心矣”。元世祖忽必烈,在與阿里不哥的皇位爭奪戰中大獲全勝,自此接任蒙古薛禪汗以及元朝開國皇帝,也就是元世祖。因爲窩闊臺去世以後,蒙古帝國內部就已經出現了分崩離析的跡象。

此時,又愈發嚴重。再加上窩闊臺系不斷的叫囂,忽必烈的實際統治區域就只剩下了元朝。他這個蒙古大汗,也不過是一個虛名。

1.家國天下,意識增強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自從秦始皇統一六國開始,皇帝爲天下君父的人設便樹立了下來。在他們的眼中,天下都是屬於自己家的。所以也會倍加的愛惜。而以戰養戰的傳統,由此便發生了改變。

元朝雖然是蒙古汗國的一個“子公司”。雖然他的皇帝,也是汗國的“董事長”,但是忽必烈想要建立的絕對不是軍事殖民的國家。他非常希望在自己的治理下,這裏能呈現出一番盛世的景象。

此時,以戰養戰,顯然不適合元朝的發展情況。既然都變成了一個家天下的國家,而皇帝作爲一家之主,肯定也這片好不容易打下來的江山,就此落寞。若是總想着向外擴張,民不聊生。而且,也已經沒有土地可以佔領了。

蒙古是且戰且奪的後勤制度 元朝建立後爲什麼就開始轉型了 第4張

其實,在忽必烈執政前期,仍然想要用以戰養戰的方式生存,就像進攻日本或者攻擊越南,但是這兩個國家地勢複雜,易守難攻。而且,地域狹小,並沒有什麼特別得佔領的地方。所以,久攻不下之後便放棄了。

元朝並不是沒有實力,將兩者兼併,只是沒有必要罷了。曾經忽必烈也設想過,把中原廣袤的耕地全部變爲牧場,好在身邊的漢臣多加相勸,使其最終放棄了這種想法。以戰養戰,並不是合適的發展政策。

3. 漢化影響,頗爲嚴重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這是元朝詞人張養浩發出的感嘆。同時,他也是忽必烈身邊的謀臣。此外忽必烈從小接受漢人教育。劉秉忠、趙璧、張文聯、張德輝等二十餘人,他們有些是自元世祖幼年便跟隨,對他後期的執政生涯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這些漢臣都是些儒士,他們從小學習忠君愛國的思想。對於儒家學術所提出的呢絨也都是稔熟於心。所以,在輔佐忽必烈的時候,也會時不時地指正其錯誤做法。忽必烈本人對於漢人文化也是十分感興趣的。

蒙古是且戰且奪的後勤制度 元朝建立後爲什麼就開始轉型了 第5張

這也成爲了許多蒙古貴族反對讓他的原因。正是在逐步漢化的過程中,忽必烈會決定改變以前的做法。他開始學着漢人那樣,將整個天下都當成自己的家對待。沒有哪個人,希望自己的家裏烏煙瘴氣,也沒有哪個人願意整天帶着自己家中的青年與人廝殺。所以,對於戰略物資的籌措方式,也自此開始發生了改變。

(三)、物產富饒,地大物博

“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元朝的疆域非常遼闊,而且單單中原地區和江南所生產的糧食,就足夠使用。完全沒有必要,再借着向外擴張的名義,來換取經濟的發展。它已經不是那個在塞北的政權,而是變成了一個龐大的帝國。

1. 無處可徵,自給自足

成吉思汗去世以後,他的四個兒子及其子嗣,都擁有了自己的封地。而這其中,拖累後裔忽必烈所佔據着的中原地區是最爲富饒的。其他的就是諸王汗國,就像察合臺汗國還有窩闊臺汗國。伊爾汗國,則是忽必烈的親兄弟旭烈兀所掌管。

蒙古是且戰且奪的後勤制度 元朝建立後爲什麼就開始轉型了 第6張

這幾個國家,已經佔據了歐亞大陸一半以上的領土面積,幾乎所有富庶之地盡歸其手。對於忽必烈而言,他已經沒有地方可以征討。儘管還有東南亞的些許小國,但是當地地形複雜距離大都又較遠,很難攻佔。

最重要的是,打下來以後並沒有多大的益處,反而還需要耗費人力物力無管理。北面則是西伯利亞平原,乃苦寒之地,也沒有佔領的價值。西面,是自己堂兄弟或者親兄弟的地盤,況且鞭長莫及;東面則是高麗和日本。

高麗已經臣服,日本屬於島國,路途遙遠且易守難攻,最終放棄。而且,島上的各種資源也並不豐富。所謂以戰養戰,就是通過不斷的戰爭來使自己強大,來化解內部的危機。顯然對於元朝而言已無必要。

2. 設施配套,後勤完備

自從元朝建立以後,就已經開始轉型。不再是一個部落聯盟的軍事主義國家,開始逐步的向封建皇權轉化。忽裏勒臺大會的不再召開便是一個很好的標誌,國家繼承人不再需要草原式的民主決定,完全由皇帝本人決定。

蒙古是且戰且奪的後勤制度 元朝建立後爲什麼就開始轉型了 第7張

其實,成吉思汗做的很多政策,都代表着其與過去的決裂。他仿照漢人,建立了很多的行政機構。“至元初,命統軍司造兵,壞則諸萬戶行營選匠自修之”。當時的太僕寺以及軍器監,就是掌管着全國的軍用物資。

而在地方上,也設置了很多的機構。行中書省掌管着中央和地方的軍備物資,內有武備寺,外有雜造局。在各路上,還有軍屯田萬戶府以及屯田等等。因爲忽必烈建立元朝以後,實際上已經代表着從那個以戰養戰的國家剝離開來了。

結語:

《孫子兵法》“故智將務食於敵。食敵一鍾”。所謂務食於敵,就是在敵人的身上尋找食物。就是要不斷地尋找敵人,對於元朝而言這種方法已經不適用了。因爲它已經有了元漢雜糅的獨特運行方式,不再需要通過打仗來維持基本運轉。同時,也已經沒有地方再供其攻伐。

參考文獻:

《孫子》

《元史》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