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春秋到戰國時期到底發生了什麼 秦國的名聲是怎麼敗壞的

春秋到戰國時期到底發生了什麼 秦國的名聲是怎麼敗壞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4.6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秦國的名聲,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春秋到戰國時期到底發生了什麼 秦國的名聲是怎麼敗壞的

我們所說的秦國指的是秦朝建立之前的那個秦國。春秋時代,秦國的名聲還是不錯的,但到了戰國,秦國的名聲卻一天一天被敗壞,甚至到了爲天下所不齒的地步。那麼,從春秋到戰國,秦國的名聲怎麼敗壞的呢?

春秋到戰國時期到底發生了什麼 秦國的名聲是怎麼敗壞的 第2張

所謂“攮外必先安內”,在西周和春秋時期,秦國一直忙着和西邊的西戎作戰,甚至秦襄公之前幾位國君都因此壯烈犧牲,根本無暇爭霸中原,其他國家看秦國很安分,沒得黑。後來又發生了秦襄公護送周平王東遷、秦穆公“霸西戎”以及秦穆公禮賢下士並幫助晉文公繼位這些事情,秦國的名聲更是好得不得了。

春秋到戰國時期到底發生了什麼 秦國的名聲是怎麼敗壞的 第3張

到了戰國就不一樣了,這是一個爾虞我詐、弱肉強食的時代。秦國當然不可能坐等被人魚肉,只能自強以存活,秦孝公商鞅變法後,秦國日益強大,統一天下的野心也昭然若揭。商鞅變法實行獎勵軍功的“二十級爵”制度,這讓每一個秦國士兵變得殘忍好戰,秦昭襄王時期白起甚至坑殺40萬降將。秦國的名聲能不壞嗎?

春秋到戰國時期到底發生了什麼 秦國的名聲是怎麼敗壞的 第4張

秦國名聲敗壞的關鍵在於秦國的3次背信行爲,包括扣公子卬、扣楚懷王、扣平原君。

公子卬是魏國公子,商鞅的好友,當時的魏國和秦國以黃河爲界限,魏國的東邊是險要的山嶺,如果秦國可以吞併魏國就能佔據天險,形勢絕對大好。秦孝公於是就派了商鞅去攻打魏國,商鞅太狡猾,騙公子卬要和他訂立盟約,結果把人給扣了,魏國因爲失去主帥大敗。這件事直接引起了齊、楚兩強的警惕——當時秦國的實力遠不及齊、楚——魏惠王的合縱計劃因此能提前實施。

春秋到戰國時期到底發生了什麼 秦國的名聲是怎麼敗壞的 第5張

張儀戲楚其實是張儀和楚懷王對着騙。蘇秦死後,六國堅持“合縱”擯秦,楚國和齊國2個強國是核心。張儀想方設法要瓦解齊楚聯盟,他騙楚懷王要歸還楚國被侵佔的領地,條件是楚國和齊國絕交。楚懷王表面上答應,實際卻暗中保持和齊國的隱形聯盟,秦國則是藉機爭取時間收拾好趙國。

春秋到戰國時期到底發生了什麼 秦國的名聲是怎麼敗壞的 第6張

至於扣平原君可以說是秦國一次重大的外交失誤。得罪秦國的魏齊躲到平原君處尋求庇護,平原君收留了他。後來平原君到秦國被扣留,秦王要求交出魏齊,還寫信威脅要攻打趙國,逼得魏齊自殺,趙國賢臣虞卿下野。

秦國的這3次背信行爲把自己的名聲逐漸敗壞,這就像一個經常不守信用的人,當然名聲不會好。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