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朱允炆和朱棣的差距在什麼地方 朱元璋對兩人的態度爲何不同

朱允炆和朱棣的差距在什麼地方 朱元璋對兩人的態度爲何不同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朱允炆和朱棣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死後,繼位的是他早亡的長子朱標之子朱允炆,也就是建文帝,緊接着,封藩且一直在北平戍邊的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燕王朱棣就起兵造反,史稱"靖難之役",朱棣用四年時間打敗了朱允炆代表的朝廷,改變了明朝歷史的未來走向,將皇位從朱元璋長子朱標一系轉移到朱棣一系。

朱允炆和朱棣的差距在什麼地方 朱元璋對兩人的態度爲何不同

朱棣發動叛亂前,僅僅只有北平一座城池,而代表正朔的建文帝朱允炆卻擁有整個天下,可"靖難之役"最終的結果是朱棣以一隅敵全國,反而取得了最後的勝利,至少從雙方的實力對比上看,朱棣是螞蟻咬大象成功,建文帝爲何在軍隊數量絕對佔優的情況下遭到毀滅性的失敗?他和朱棣的差距在哪?小編總結出六條原因。

朱允炆和朱棣的差距在什麼地方 朱元璋對兩人的態度爲何不同 第2張

1、建文帝強硬的削藩態度得罪了所有的皇族

其實,對於藩王的應對政策,早在漢代就有了很好的辦法,就是漢武帝時期的主父偃提出來的"推恩令",不斷的分封藩王們的後代,給他們同樣的爵位和待遇,讓藩王的實力和財富在一代又一代的稀釋中漸漸弱小,不用一兵一卒就可以解決藩王對於朝廷的威脅。

朱允炆和朱棣的差距在什麼地方 朱元璋對兩人的態度爲何不同 第3張

但建文帝卻忽視了這個比較柔和的辦法,在文官集團的慫恿下,建文帝對各地的親王叔叔們採取了最激烈的行動,派出錦衣衛強行收集藩王們不法的證據,用武力手段收回他們的封地和爵位,根據《明史》中的記載,短短几個月時間,建文帝爲儘快削藩就逼死一個親王,逮捕和貶斥多位親王:

夏四月,湘王柏自焚死。齊王榑、代王桂有罪,廢爲庶人……六月,岷王楩有罪,廢爲庶人,徙漳州。

這些強硬措施直接把分散在全國各地的藩王們全部給得罪了,導致的後果就是,當燕王朱棣舉起反旗時,所有的皇族藩王全部站在了朱棣一邊,即使因爲擔心朱棣的實力弱小,不直接幫助朱棣造反,但也沒有任何一家藩王幫助建文帝。特別是在朱棣封地周邊的、且有兵權的藩王,他們的中立行爲讓朱棣毫無後顧之憂,部分藩王還準備配合朱棣起兵。

朱允炆和朱棣的差距在什麼地方 朱元璋對兩人的態度爲何不同 第4張

2、建文帝朱允炆的婦人之仁:"毋使朕有殺叔父名"

朱棣舉兵造反後,建文帝當然要派兵去剿滅這個敢於反叛的叔叔,但建文帝在大軍出征的儀式上公然宣佈不允許在戰場上殺掉朱棣,原因僅僅只是爲了:"毋使朕有殺叔父名",朱棣沒造反前,建文帝就逼死過親王,沒造反的被逼自殺,造反的卻不允許殺,活生生給出徵將士們戴上緊箍咒,等於削減了大半戰鬥力。

朱允炆和朱棣的差距在什麼地方 朱元璋對兩人的態度爲何不同 第5張

3、平叛的軍事行動中,以文官主導,頻繁換將

整個"靖難之役"進行的四年中,建文帝是讓齊泰、黃子澄等文官在背後主導平叛,軍事上,前後派出過三位統帥,分別是耿炳文、李景隆和盛庸。兵少地少的朱棣忍受住了多次失敗,可文官集團卻一次都不能忍受,比如最先派出去的是開國勳貴耿炳文,他在和朱棣的野戰中失利。

但這位擅長防禦戰的將軍卻守住了朱棣南下的主要通道真定,朱棣屢攻不克:"炳文退保真定。燕兵攻之不克,引去"。如果耿炳文一直守在真定,朱棣想要發展,就只能去長城外,南方就安定了,時間一長,建文帝幾乎可以不戰而勝,但黃子澄不懂軍事,直接撤掉耿炳文,換上李景隆打進攻戰。

朱允炆和朱棣的差距在什麼地方 朱元璋對兩人的態度爲何不同 第6張

結果李景隆率五十萬大軍都沒能攻下只有萬餘守軍的朱棣老巢北平。不僅如此,李景隆還在野戰中被朱棣擊潰,供應數十萬大軍的後勤物資、軍資、糧食等全部被朱棣獲得,讓朱棣的恢復能力大大加強。之後,黃子澄又撤掉李景隆,換上盛庸和朱棣對峙,這樣頻繁的換將讓明軍始終沒有一套堅定的平叛戰略,讓採取靈活戰略的朱棣屢屢起死回生。

朱允炆和朱棣的差距在什麼地方 朱元璋對兩人的態度爲何不同 第7張

4、朱棣的運氣很不錯,老天爺屢屢幫忙

明軍平叛的軍事實力遠超朱棣,包括被視爲廢柴的李景隆其實都能夠擊敗朱棣,一度以絕對的兵力優勢讓朱棣的部下充滿絕望之情:"時南軍益集,燕將士皆失色",後來接替李景隆的盛庸也曾殺得朱棣狼狽逃竄:"庸以火器勁弩殲王兵。會平安軍至,合圍數重,王大敗,潰圍以免,亡數萬人,張玉戰死"。

但朱棣在分別和李景隆、盛庸交戰時,多次獲得老天爺的幫助,白溝河之戰之戰中,李景隆的帥旗被大風吹倒,直接導致李景隆大敗。夾河之戰和藳城之戰中,盛庸更倒黴,連續兩次遇到強風吹面,讓朱棣趁勢殺得大敗,李景隆、盛庸在幾次和朱棣的決戰中其實都是敗在天氣

朱允炆和朱棣的差距在什麼地方 朱元璋對兩人的態度爲何不同 第8張

5、和朱元璋呵護長大的朱允炆相比,一直戍邊的朱棣明顯更懂得鬥爭

兩股勢力爭奪天下,主帥的能力是絕對的勝負手。和建文帝相比,朱棣的鬥爭策略和軍事策略都要高明得多,他起兵時發佈的檄文中,爲不讓天下人反感,主要矛頭沒有針對建文帝這個合法皇帝,而是指向部分臣僚:"夫昔我皇考廣求嗣續,惟恐不盛,今奸臣欲絕滅宗室,惟恐不速",當然,也直接拉攏了所有的藩王。

朱允炆和朱棣的差距在什麼地方 朱元璋對兩人的態度爲何不同 第9張

顯然,和朱允炆剛繼位就剷除朱元璋子孫爵位的行爲相比,朱棣的檄文更可信。朱棣把"靖難之役"的目的美化爲剷除奸佞,雖然有識之士都知道他其實是想自己做皇帝,可動作上,建文帝在文官集團慫恿下的操切削藩行爲獲得的同情遠遠弱於朱棣,朱元璋在老百姓心目中是驅趕暴元的好皇帝,他的子孫獲得點好待遇和權力難道不行?

普通老百姓哪會知道封建對國家的危害,明朝時的教育水準還沒到那個地步。政治上,朱棣的檄文保證了自己不是舉國皆敵,至於軍事上,在北平戍邊二十多年的朱棣更是比建文帝要強太多,也不是整天之乎者也的齊泰、黃子澄等人能比的,"靖難之役"中,朱棣屢敗屢翻身,掌握全國資源的建文帝卻連一絲機會都抓不住,失敗能怪誰?

朱允炆和朱棣的差距在什麼地方 朱元璋對兩人的態度爲何不同 第10張

6、朱棣是朱元璋的兒子,名分上也是嫡子,稱帝的抵制較小

朱棣在進入南京後,殺掉大批忠於建文帝的大臣,甚至因爲方孝孺不給他寫傳位詔書,殺掉了方孝孺的十族,看似被抵制,實際上是表面現象,抵制朱棣的全是南方士紳,更細分的話,是江、浙一帶的士紳,全國其餘地方的士紳其實是無所謂的,朱棣本來就是皇族,即使奪位成功也並非改朝換代,大家的接受度還是很高的。

把時間往前推,在朱棣攻進南京之前,即使多次遭受到重大失敗,但很多地方官員在這場朱棣和建文帝的叔、侄大戰中,其實都是觀望的,特別是各地藩王,或明或暗的都站在朱棣身後,這些藩王們也能影響到相當多的地方官員。至於南京城中的勳貴們,只要不剝奪他們的特權,支持誰都行。

朱允炆和朱棣的差距在什麼地方 朱元璋對兩人的態度爲何不同 第11張

比如和朱棣進行過生死大戰的勳貴代表李景隆(永樂二年被削爵)在朱棣殺到南京城下時,第一個就開城投降,而陪同他一起打開南京城門的就是極度討厭建文帝削藩政策的藩王們的代表谷王朱橞(永樂十五年被朱棣廢爲庶人)。也就是說,除了江、浙的士紳代表,全國大多數人是不反感朱棣的,換個朱家皇帝沒有不可逆的阻力。

朱允炆和朱棣的差距在什麼地方 朱元璋對兩人的態度爲何不同 第12張

所以,綜合以上論點,在"靖難之役"中,看似龐大的建文帝一方其實除了軍隊數量佔據絕對優勢,在其餘各方面都是被朱棣碾壓,即使是軍隊數量,也在朱棣不斷的遊擊中逐漸失去優勢,特別是政治上,建文帝的合法性優勢其實沒那麼大,朱棣到底也是朱元璋親生的兒子,大多數士紳、官員、勳貴們因爲各自的利益,不會死保建文帝,只要換皇帝不換制度,他們的特權能夠延續,誰在那位置上都行,大明朝始終還是大明朝。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