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古代城門晚上關閉之後 古人能找到其他小路出去嗎

古代城門晚上關閉之後 古人能找到其他小路出去嗎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4.9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古代城門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城池是古代相當重要的一個防禦建築體系,所謂城池,有城有池,即由城牆和護城河組成。城池的出現在於它的對外防禦性,其次纔是地域的劃分。也就是說城池之所以出現就是爲了防禦外敵,而城池出現之後,又有了另外的作用,即對區域進行劃分,便於管理百姓。

古代城門晚上關閉之後 古人能找到其他小路出去嗎

既然城池是爲了防禦外敵,所以作爲城池的一部分,城牆必須是堅固無比的,但最早的時候,城牆都是土築的,而且技術比較粗糙,這在很大程度上就很難保證它的牢固性,而爲了增強牢固性,增加城牆的高度,那麼城牆就必須很寬、很厚。

比如春秋戰國時期的一些重要城池,城牆的厚度能達到20米,少的也得十幾米,這樣的寬度做成的城牆,自然是相當堅固的,除了在下大雨的時候可能會沖毀一部分,基本就不可能被破壞,當然,即便遭到了破壞,因爲是土築的,修復也比較容易一些。

後來隨着築城技術的提高,城牆建造的越來越好,也越來越堅固。那麼,僅僅依靠簡單的城牆能不能達到一定的防禦功能呢?當外敵入侵的時候,城牆能否阻擋住外敵呢?我們知道,城牆最薄弱的地方就是城門,而一座城池,城門最少也要有四個。

古代城門晚上關閉之後 古人能找到其他小路出去嗎 第2張

城門是最薄弱的,是外敵首先會進攻的地方,爲了防止入侵,就必須守好城門,而在建築上,則會設置懸門或者吊橋。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輔助建築物,即甕城,所謂甕城,有甕中捉鱉之意,一般城門之外甚至城門內會設置甕城,將城門保護起來,即便有外敵入侵,進了甕城很容易形成甕中捉鱉之勢。

除了甕城,城牆的輔助建築物還有角樓、馬面等,再加上城牆外面的護城河,這在很大程度上就給一座城的安全提供了保障。當然戰爭並不總是有的,很多時候都是和平時期,在這樣的時期,城池的作用一般就是便於管理百姓,防止流民、強盜等地流入,保證百姓的安全。

所以,城門在晚上都是會關閉的,而且還有士兵守衛,那麼問題就來了,如果城門在已經關了的情況下,有人有急事想要出城,又得不到准許出城的文書,那麼這個人能不能找個小路出去呢?比如說野外的小路、某個地方的洞口,或者城牆坍塌了一塊,又或者在城牆內外墊了很高的土層可以爬上去等等,實際上,這完全是不可能的。

古代城門晚上關閉之後 古人能找到其他小路出去嗎 第3張

影視劇中其實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可以說明這個問題,比如官府在抓捕疑犯的時候,通常就會下令關閉城門,或者在城門口進行搜查。如果有人想要阻攔別人出城,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城門口守株待兔。還有那些做生意的或者什麼人想要出城,就必須趕在城門關閉之前離開,等等。

城門一關,插翅難飛,這些都說明,城門是人們進出一個城的唯一通道,進只能從城門進,出只能從城門出。那是不是小路很隱祕,只有很少人知道呢?這也是不可能能。前面說了,最開始的城牆非常的寬,寬達十幾米以上,這樣的寬度想要挖出一個洞來是不可能的,即便想挖,也是不被允許的。

小路就更加不可能了,要知道城池的作用最主要是防禦外敵,所以城牆各處都會有士兵把守,尤其是城門更是有很多護衛,而在沒有城門的地方,也會安排士兵把守,隨時檢查城牆有沒有損毀的地方,隨時檢查有沒有異樣。如果出現了損毀,就趕緊修補起來。

古代城門晚上關閉之後 古人能找到其他小路出去嗎 第4張

試想一下,如果真的有那麼一個洞口或者小路通向外面,這會是多麼嚴重的問題啊,普通百姓從中進出倒不算是什麼大事,但如果是盜賊呢?他們在晚上經過隱祕的小路進入城中盜竊,然後再離開,或者乾脆不離開,那城中的治安就會混亂很多。

最嚴重的就是戰爭,如果有敵人發現了進出城市的小道,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從那裏悄無聲息的大範圍進城,那攻下一座城池還不是分分鐘的事情?

這樣的話,城牆再怎麼堅固,城門再怎麼防守也沒有意義了。所以想都不用想,這樣的小路是不存在的,城門就是唯一的進出通道,外敵想要攻進城去,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攻城門,利用雲梯登上城樓,或者用水灌城。

歷史上用水灌城的例子有不少,比如春秋戰國時期,智伯帶領韓氏和魏氏攻打晉陽的趙氏,在久攻不下的情況下,就用汾水灌城,還有白起攻打楚國的時候也用過灌城的招數。而之所以會用灌城的招數,就是因爲城牆很牢固,密不透風,所以水灌進去之後出不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