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秦朝存在時間比較短 百姓平時吃的主食又是什麼樣的

秦朝存在時間比較短 百姓平時吃的主食又是什麼樣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6.1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真的瞭解秦朝生活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秦朝存在的時間比較短,所以研究這一時間段的歷史文化,一般會連着後面的漢朝,又或者貼着前面的戰國。在飲食方面,也是一樣。

就主食而言,從春秋到戰國再到秦漢,變化都不是很大。

主食主要有五穀、六穀、九穀三種說法。但總的來說,不外有黍、稷、粱、麥、稻、豆、菰、麻、秫、稌這麼幾種。

在主食的種類上,王公貴族講究膳食的調和:

“牛宜稌(糯米)、羊宜黍(黃米)、豕(豬)宜稷(慄)、犬宜粱、雁宜麥、魚宜菰,凡君子之食恆放焉。”

這是禮所認爲最適宜的飯菜搭配法,也是君王和貴族大夫們用膳的共同準則。而貧民的日常飯食,則是以豆飯藿(豆類植物的葉子,比如豌豆莢)羹爲主。

豆類在古代是救荒濟貧的粗糧,《戰國策》中就說:“民之所食,大抵豆飯藿羹;一歲不收,民不饜(吃飽的意思)糟糠。”

秦朝存在時間比較短 百姓平時吃的主食又是什麼樣的

《詩經》裏也說:“中原有菽(豆類總稱),庶民採之。”

在副食上,在先秦時期,肉食是貴族階層才能享受的食物。

《左傳》雲:“食肉之祿,冰皆與焉,位爲大夫,乃得食肉。”

當時的大夫在朝廷供職,公家提供膳食,一天給兩隻雞,即每餐吃一隻。

而普通的人民大衆,是很難吃到肉的、

《禮記》上嚴格規定,庶人無故不得食珍。因此,平民只能“六月食鬱(李子)及薁(葡萄),七月享葵及菽。”

“七月食瓜,八月斷壺,九月叔苴,採荼薪樗,食我農夫。”

反正一年到頭,只能吃素材瓜果,主食永遠是豆子,慘得很!

當然也不是所有平民都不得肉食,上了年紀的是可以吃的。《孟子·梁惠王上》中就說:“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食,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食肉爲貴族、食藿(豆葉子)爲平民,因而“肉食”與“藿食”,也就成了兩大不同階級的身份符號。

秦朝存在時間比較短 百姓平時吃的主食又是什麼樣的 第2張

除了吃肉上有着相當明顯的區別,菜餚的數目也因地位和年齡而異。

在商周時期上層的貴族階級是實行分食制的,即每個人個別進餐,各人跪坐在自己的餐席上,旁邊放一個矮几作爲一個小案子或倚靠之用。

在每人之前或旁邊放一組餐具,盛着這一餐所用的食物和飲料。

一餐飯包括穀類食物、肉菜的菜餚和水酒。

每人每餐可吃四碗飯(主食),但菜餚的數目和種類則依地位與年齡而異。

《禮記·禮器》雲:

“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諸公十有六,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

貴族的菜餚以肉類爲主,平民的菜餚則是以蔬菜爲主。

不同階級的食譜劃分極爲明顯。

平民在鄉飲酒(村子裏聚會喝飲酒之禮)時,最爲恭敬的長者,也只能享受六盤菜的禮,只相當於一個下大夫平日的生活水平,而且平民所享受的這種禮,也只是一種表面文章。

當然,以上嚴格的膳食禮儀尊卑制度,在秦這個只重法而越禮的國度裏,大抵是廢棄不守的。

但是,周禮作爲尊卑秩序存在了幾百年,不會因爲明面上的制度摧毀而消失,相信在秦時的貴族中依然存在,只是沒有先秦時代那麼嚴苛而已。

秦朝存在時間比較短 百姓平時吃的主食又是什麼樣的 第3張

秦漢時的烹飪技術雖然沒有後世那麼豐富,但除了煮以外,有炙(燒烤,一般只烤肉),膾(把肉切細生吃),羹(一般是肉湯),脯(肉乾),菹(煙肉和醃菜)。

當然,以上烹飪,除了菹和羹以外,基本與平民沒啥關係,老百姓一年都吃不上幾燉肉,只能喝藿羹、吃菹菜吧。

從先秦時,就已經出現麪點糕餅了,到秦漢時,烹飪大師們以糧食爲主要原料進行研究,烹製了種類豐富的食品。

大部分的食品種類屬於面、點、糕、餅,起初俗稱餅。

有水煮或者油炸的麪食,今天我們稱之爲混沌、元宵、苗條的在那個時代的稱之爲“湯餅”,種類也很單一;

用爐烘烤的燒餅之類的搞點稱之爲“爐餅”;還有用蒸籠蒸的稱之爲蒸餅。

但這些加工食品,都具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基本屬於麪食。

然而,在秦漢時代,小麥產量並不高,平民一年四季只吃得起菽(豆類),大抵只有在稍微富裕的家庭才能吃得起“餅”。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