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王承恩只是一個太監 明十三陵中爲什麼會有他的身影

王承恩只是一個太監 明十三陵中爲什麼會有他的身影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7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王承恩和皇陵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在中國歷史上,存在太監專政弄權的有三個歷史時期,一是東漢時期,二是唐朝中晚期,三是明朝時期。東漢太監掌握皇家禁軍,唐朝太監掌握皇帝廢立,甚至還敢鴆殺皇帝。

而明朝的宦官更是權傾朝野,權力達到歷史的頂峯,東廠誕生於永樂年間,西廠誕生於正統年間。這兩個機構都是太監掌管的,而且是皇帝直轄的部門,權勢滔天。

太監屬於特殊的人羣,大多數太監內心都比較扭曲,尤其是恨那些在朝爲官的大臣,他們爲什麼能花天酒地、吃喝玩樂。而太監只能吃喝,不能玩樂。

王承恩只是一個太監 明十三陵中爲什麼會有他的身影

九千歲魏忠賢

明朝有一個叫魏忠賢的大太監,號稱九千歲,皇帝之下,萬人之上。明朝太監的知名度遠遠高於漢、唐兩朝,王振、汪直、劉瑾、魏忠賢等一系列作惡多端的名字,讓明朝的太監羣體幾乎成爲了明史上最爲臭名昭著的人羣。

有擾亂朝綱的太監,自然也有忠人耿耿之人。在明末時期,太監王承恩就算是一個,他不僅受到了史官們一致的稱讚,甚至連大清的順治帝都對他表現出了極大的尊敬,甚至在他死後,還獲得了陪葬皇陵的殊榮。

王承恩剛入宮時,曾投於太監曹化淳門下,因爲爲人機警,侍奉得體,很快便被崇禎皇帝所注意,王承恩也開始逐漸達到了人生的巔峯,做起了明朝的司禮秉筆太監。

王承恩只是一個太監 明十三陵中爲什麼會有他的身影 第2張

崇禎皇帝

整個崇禎一朝的十七年間,王承恩都深受崇禎皇帝的信賴,崇禎皇帝生性多疑,但對王承恩卻十分的放心,原因便在於王承恩無可挑剔而又得體地侍奉上。

崇禎17年3月19日,闖王李自成帶兵攻入北京時,王承恩是唯一陪伴在崇禎皇帝身邊的人,當時朝中大臣都自謀前程去了,崇禎皇帝鳴鐘召集百官,結果沒有一個人前來。

萬念俱灰的崇禎在王承恩的陪同下爬上景山,崇禎沉默良久後,寫下了詔書藏在衣服之內,隨即吊死在山腰壽皇亭附近的老槐樹上,陪在崇禎皇帝身邊的王承恩也吊死於旁邊的海棠樹上。

王承恩只是一個太監 明十三陵中爲什麼會有他的身影 第3張

崇禎吊死的老槐樹

兩天之後,李自成的在煤山老槐樹上發現了吊死兩天的崇禎皇帝和王承恩,李自成將崇禎皇帝入葬,同時也將王承恩葬在了崇禎陵墓之外不遠的地方。

後來清軍入關,順治皇帝重新爲崇禎帝發喪,還給王承恩修墓立碑。清朝的統治者爲了拉攏人心,就表彰了這個太監,並將他葬在崇禎皇帝的思陵門外,讓他“守護”思陵。當時遠在南京的弘光政權追諡王承恩爲“忠愍”。

後來,康熙皇帝知道王承恩的事蹟後,對其忠貞也是頗爲稱頌,康熙皇帝還命人在思陵附近爲王承恩豎碑立傳,以表彰他忠烈殉主的行爲。

王承恩只是一個太監 明十三陵中爲什麼會有他的身影 第4張

王承恩墓

王承恩其人在明朝的歷史上無論權力還是名氣,都遠遠不及劉瑾、魏忠賢等人,但是與劉瑾、魏忠賢等明朝太監相比,王承恩的殉葬崇禎皇帝的壯烈行爲,實在是光輝得多。

在大明王朝即將覆亡,幾十萬明朝士兵丟盔卸甲,文武百官招之不來時,一個作爲家奴的太監卻能陪伴君主左右,王承恩活的忠貞,死的悲壯。

如今,王承恩墓保存還算完好。陵只剩一個直徑6米的土堆,但完整地保留了三通石碑。王承恩墓坐西朝東,碑首有“敕建”字樣,碑文800字,爲清順治帝親自撰寫。緊靠墓前的碑高2米,碑首有“御製旌忠”四字,碑文240字,是順治二年營建思陵時,順治帝爲褒獎王承恩“貞臣爲主,捐軀以從”撰寫的。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