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長阪坡之戰到底是什麼樣的 趙雲真的能夠七進七出嗎

長阪坡之戰到底是什麼樣的 趙雲真的能夠七進七出嗎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瞭解:長阪坡之戰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長阪坡之戰趙雲能夠七進七出,歷史上有這件事情存在嗎?

長阪之會是孫劉聯合的起點

建安五年(公元 200 年) 這一年對於劉備來說可以說是極其重要的一年,因爲正是在這一年裏,劉備在與曹操和袁紹兩方打得不可開交之時,劉備果斷的決定,脫離袁紹的聯盟到汝南(今河南汝南市)一帶圖謀發展。建安六年(公元 201 年) 曹操破袁紹後南擊劉備,劉備依劉表,劉表給他增加大軍,讓他在新野(今河南新野縣)抵抗曹操,荊州的不少豪傑之士如徐庶、簡雍、伊籍等紛紛投靠劉備麾下劉表“疑其心,陰御之”。因此,到長阪之戰以前,劉備雖然在荊州已經經營了七年,實力仍然相當薄弱。

長阪坡之戰到底是什麼樣的 趙雲真的能夠七進七出嗎

▲長阪坡之戰歷史研究圖

赤壁戰前,諸葛亮從夏口赴柴桑(今九江)與孫權談判說,在經過長板之戰那一次失敗之後,我們的部隊已經是所剩無幾了,現如今我方的軍備實力全加起來也不過是一些僥倖從戰場之中逃回來的幾百士兵以及關羽部下的一些精甲士兵一萬人罷了。由此便可見,劉備決定在樊城出發時,其兵力也就是一萬出頭而已。劉表死後,魯肅認爲劉表與劉備、劉表兩個兒子之間都有矛盾,並且劉表去世之後,他們二者之間也逐漸開始出現了裂縫,而真正能夠修補這個裂縫的人也只有劉備了,只有劉備才能夠團結好劉表內部的將領與士兵,而且在當時也只有劉備最有意志和能力與孫吳聯手,能使得他們齊心協力的共同與曹魏一國對抗。時間倒回至七年之前,在那時,魯肅那時的想法可能也很簡單,他可能已經看到了曹魏、孫吳這兩方勢力日後必定能夠崛起,但是在七年之後,魯肅已經十分清醒地認識到了劉備集團也是一支應予充分重視的力量。魯肅向孫權進言後,“孫權即遣魯肅出行。

長阪坡之戰到底是什麼樣的 趙雲真的能夠七進七出嗎 第2張

▲長阪坡之戰歷史研究圖

到夏口(今武漢),聞曹公已向荊州(今襄陽),晨夜兼道。終於在多日之後趕到了比至南郡(今荊州江陵),但是當時劉琮已經向曹操投降,劉備瞬時間就慌忙地逃離此地準備南下渡過江岸,魯肅便決定在江畔岸邊迎接劉備,和他一起去往當陽長阪。《資治通鑑·卷六十五》詳細記敘了這次會面的情形。劉備便決定用魯肅之計,進駐鄂縣之樊口。

《三國志》和《資治通鑑》的記載表明,魯肅出發後,他所期望的理想局面,即“說備使撫表衆,同心一意,共治曹操”,由於劉琮的投降已不可能出現,所以在當時來講,劉備的慌忙逃走變得有其的危急,而在此時魯肅就發揮出了他作爲一個具有遠謀之略的一種智慧,他對劉備說“徑迎之”,趕在曹軍到達之前在長阪坡見到了劉備,充分表達了孫權聯劉抗曹的誠意,得到劉備的首肯,決定了此後劉備的進軍路線;同時,魯肅還與諸葛亮建立了良好的私人關係,爲後來諸葛亮出使東吳建立鞏固的孫劉聯盟創造了重要條件。

由此,便可得知雖然劉備一方最終決定與孫吳聯手結成聯盟共同抗擊曹魏一國,但是若論此次妙計的最大功臣那麼還要屬諸葛亮莫屬,而若細細追究,那麼,雖然首次提出這條妙計的確實是諸葛亮,但是真正的,將此次妙計真正的在實際中發揮出其作用的還是魯肅。由於劉備堅持“信大義於天下”的原則,而這一點也許是由於曹魏一國將此事推進得太過於急切,所以才導致劉備一方沒能夠在成功的佔領襄陽之後一鼓作氣的將荊州也佔據,與之相悖的是劉備一方而後決定將計劃改變,決定首先在長阪坡之會上先確立好孫劉聯合的具體方針,赤壁之戰中破曹操後,再奪取荊州(之一部)。

長阪坡之戰到底是什麼樣的 趙雲真的能夠七進七出嗎 第3張

▲長阪坡之戰歷史研究圖

長阪之戰是劉備集團發展的轉折點

劉備繼承了劉邦的“基因”,同樣地認爲自己的生命安全是最爲重要的事情,也正因爲如此,劉備在面對一些危急到性命的危急時刻時,都會首先十分在意自己的安全是否能夠得到保證。建安三年(198年),劉備在小沛被高順擊敗,在這十萬火急的時刻,劉備再次做出了一個困難的決定,那就是再度將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們拋棄,自己孤身一人往南走,並且對張飛下令,命令張飛留在此地,保護他安然撤退。而他自己選擇與諸葛亮等人率先逃走。面對追趕的曹軍,張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說:“身是張翼德也,可來共決死!”曹軍無人敢於迎戰,轉而搶奪劉備家眷和輜重。到了此時,劉備也只能堪堪算得上是暫時安全,在這種情況之下,劉備也開始了尋找家人的過程,而在他的家人之中他最爲惦記的也還是他的兒子劉阿斗。劉備的這個兒子劉阿斗誕生於一年以前,據後人相傳,其母甘氏夢吞北斗而孕,因此乳名“阿斗”。劉備在這一年,已經是48歲了,人生已接近半百之年,雖說是操勞了一輩子,但是自己的親生兒子卻也只有這麼一個了,所以這個兒子對於劉備來說可以說是十分重要,而一旦曹操將他的兒子作爲砝碼來要挾的話,那麼對於劉備來說還真的想不出來一個既能保證兒子的生命安全,又能不落入曹操的小人之計的萬全之策。

長阪坡之戰到底是什麼樣的 趙雲真的能夠七進七出嗎 第4張

▲長阪坡之戰歷史研究圖

因此,在建安七年(202年),和劉備陷入同樣的兩難之地的孫權也面臨着這一情況,這一年,曹操提出要將孫權的兒子送到許都去當人質,同樣的作爲一個父親,孫權對此要求也是十分憤然,但又不敢直接回絕曹操。由此,他決定與周瑜共同商議此事,而周瑜在得知此事之後也是態度十分堅決地拒絕了曹操的這個提議。而在此時,另一個讓劉備感覺到着急的壞消息也是接踵而至,那就是有人向劉備進言稱,劉備部下的一員大將趙雲已經向北前去,想要歸降到曹魏一國。而這種事在戰事良多的三國時期屬實是不新鮮了。例如在建安三年(197年),徐晃就曾離開楊奉投降曹操,徐晃選擇歸降至太祖,楊奉欲從之,後悔。太祖討奉於樑,遂歸太祖。”(《三國志·魏書·徐晃傳》)再如,建安五年(200年),而在(《三國志·魏書·武帝紀》)長阪坡之戰中,當時還是諸葛亮摯友的徐庶同樣也選擇棄諸葛亮而不顧,最後歸降至曹魏,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臨陣歸降這件事其實是很見怪不怪的。但是,真正令劉備感覺到意外的並不是這個原因,而是這個歸降的人竟然是趙雲,因爲劉備十分了解趙雲,並且十分確定趙雲並不會這樣去做。因爲自趙雲跟隨劉備以來,趙雲從來都沒有背叛過劉備,一直都是盡心盡責、忠心耿耿地選擇追隨劉備一起打天下,況且,這麼多年以來,劉備的戰況幾乎是屢戰屢敗十分慘烈,但即使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趙雲都未曾選擇離開過劉備,因此,真正讓劉備感到驚訝的並不是他的部下有人選擇向曹操投降這個消息,而是這個消息中的人竟然是趙雲,雖然這則消息在後來被證實是假的,但是當時在劉備正在爲戰爭之事煩心之時,這則消息還是讓劉備亂了心神。

長阪坡之戰到底是什麼樣的 趙雲真的能夠七進七出嗎 第5張

▲長阪坡之戰歷史研究圖

趙雲,作爲一個赫赫有名的常勝將軍,首先他的武藝十分高超,趙雲在戰場上的熱血讓豪傑曹操“愛不釋手”,對其敬愛不已。在漢水之戰中,其武藝的高超更是得到了作者詩情畫意般的讚美,“那槍渾身上下,若舞梨花 ;遍體紛紛,如飄瑞雪”。讀後讓人感覺其槍法有着舞蹈般的審美。大開空門迎戰數十萬敵軍,我認爲比孔明的空城計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爲孔明的空城計賭的是司馬懿的心理,無任何準備,倘若司馬懿一根筋出擊,孔明一世英名盡毀,其冒險成分較大。而趙雲是有着精心佈置的伏兵作爲後盾的。趙雲無數次出身戰場,奮勇善戰,有無數次將劉備保護得十分安全,無數次保護劉備從戰場之上毫髮無損地平安歸來,可謂是護主有功,而趙雲之所以能夠保護君主全身而退,無任何損失,歸根結底都是因爲趙雲這種臨戰的鎮定,不得不說與其機智與謀略有關。再次,趙雲善於處理人事問題。當時,孫夫人蠻橫地執意將將劉禪帶回東吳,背後是劉孫兩大軍事集團利益矛盾的鬥爭,趙雲比任何人都清楚,面對孫夫人的胡攪蠻纏,他的態度也十分堅決,並且最終冷靜的將劉蟬護送回宮,這都歸功於趙雲遇事的一種冷靜與理性的性格優勢。

長阪坡之戰到底是什麼樣的 趙雲真的能夠七進七出嗎 第6張

▲長阪坡之戰歷史研究圖

長阪坡是三方勢力角逐荊襄的地理中心

以長阪坡爲地理中心,三方在與長阪坡距離大致相當的東南、西南、南、北四個方向(頂點分別爲赤壁、江陵、夷陵、襄陽) 展開漩渦式角逐:劉備集團在此折向東南,向西發展,再向東收縮,之後再向西、向北經長阪坡強勁發展,最後在向南向東收縮中消失;曹魏(後來爲晉)先經過長阪坡向南和東南推進,再沿原路收縮,然後再沿原路重新向南挺進,之後向東、西、南三個方向全面推進。具體演進,可分爲五個階段:第一階段:孫劉聯手勝曹操於東(赤壁)、南 (江陵)。

建安十三年(公元 208 年)十二月,曹操大敗於孫劉聯軍,曹操大軍隨即引軍北還。同年,周瑜率得勝之師,攻打夷陵(今宜昌) 河南郡(今荊州江陵),劉備趁機取得荊州的長沙(今湖南長沙)、武陵(今湖南常德)、桂陽(治今湖南郴州)、零陵(治今廣西全州)四郡。次年,建安十四年(公元 209 年) 十二月,曹仁、徐晃退守襄陽,同月,劉琦死,劉備被推舉爲荊州牧,治公安(今湖北公安境內),三分形勢現出雛形。第二階段:孫、劉爭鬥和妥協於南方。建安十五年(公元 210 年) 十二月,劉備赴鎮江,向孫權借得荊州南郡的北部(不含襄陽),以共拒曹操,曹操“方作書,落筆於地”。建安十九年(公元 214 年),劉備得益州。次年,孫權遣呂蒙率兵二萬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劉備率兵五萬下公安,關羽率兵三萬進益陽。恰逢曹操平定漢中,劉、孫連和,雙方以湘水(今湘江) 爲界,最終共同商議出一個結果,確定了東邊的長沙、江夏、桂陽屬孫權,西邊的南郡、零陵、武陵屬劉備。而在這一戰之後,劉備、孫權也先後勝曹魏於北方。

長阪坡之戰到底是什麼樣的 趙雲真的能夠七進七出嗎 第7張

▲長阪坡之戰歷史研究圖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 219 年),劉備與曹操在漢中激戰,關羽從江陵出師北伐以爲呼應,在襄陽殲滅曹軍三萬餘人,威震華夏,蜀漢勢力達到全盛。同年冬,關羽在襄陽敗於曹仁和徐晃,孫權派呂蒙攻取劉備的湘西三郡,將關羽擒殺於撤退途中。關羽從襄陽撤退時,曹仁潰圍而出,孫權以陳軺爲太守入據襄陽,孫權勝劉備於西南。自此之後,吳將陸遜在夷陵(今湖北宜都)一帶大敗漢軍,劉備退守永安(今重慶奉節),次年去世。自此,蜀漢勢力退出荊州,三國自此進入穩定對峙階段。而在三國後期,三國的格局形勢已經大致確定爲魏勝吳於北方(襄陽),魏勝。魏黃初三年(公元 222 年),在這一階段之內,魏文帝曹丕使曹真、曹操 侯尚、張郃等攻江陵(今襄陽),歷時六個月,不肯退還。直到吳赤烏十二年(公元 250 年),魏將王昶才攻陷江陵,複稱襄陽郡。劉備稱漢中王后,並未給趙雲一官一職,趙雲從未計較過。他在戰爭中援救黃忠,而又讓功於黃忠。他常默默無聞地跟隨在劉備、諸葛亮身邊,種種事例都說明了謙虛謹慎的美德在他身上十分突出。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