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古代打尖到底是什麼意思 古人爲什麼把吃飯叫做打尖

古代打尖到底是什麼意思 古人爲什麼把吃飯叫做打尖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瞭解:古代打尖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古代客棧小二說的“打尖住店”中的“打尖”是什麼意思?

俗話說“民以食爲天”,古今中外的任何一個時代,任何一個國家,都必須把“吃飯”這件事情放在首位,也因此,對於吃飯的理解有了千差萬別的理解,同時也延伸出了很多深層次的含義,這其中不乏帶有地域和民族色彩。

拿咱們中國來說吧,古代雖然生產力不高,科技也不夠發達,但是古人對於吃的理解絕對是不弱於現代人的,這小到“東坡肉”這樣的一道道美食,大到《隨園食單》這樣系統性的理論著作,那是層出不窮,也反映出了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智慧。

不過我們平時在看古裝劇的時候,經常聽到“打尖住店”這個詞,很多朋友搞不清楚,爲什麼古人喜歡把吃飯叫做“打尖”呢?

古代打尖到底是什麼意思 古人爲什麼把吃飯叫做打尖

一、“打”和“尖”的意思

1、“尖”字的含義

我們先來看一下“尖”的意思,從傳統認知來看,自然是指一些尖銳的事物,然後延伸出“聲音尖”、“感覺敏銳”等意思,最後纔有了“出類拔萃之人或事”的含義,比如我們常說的“尖子生”、“尖貨”等。

從這上面的四層基本意思來看,似乎都和打尖扯不上關係,考慮到古人應用古漢字的習慣,這個“尖”會不會是通假字呢?在《聽雨叢談》中有寫“今人行役,於日中投店而飯,謂之打尖”,後來在《翠華巡幸》中又有了“謂中頓曰中火”的解釋。

但是尖和火之間畢竟有很大的差別,比如《西遊記》裏,唐僧在朱紫國的驛館裏說要打火做法,到了《水滸傳》中,武松到十字坡就成了打尖住店。

大慧個人認爲“尖”是個通假字,其本意應該是一個“足”和一個“朁”的古漢字,意思爲歇歇腳的意思,由於是一個異體字,目前在現代漢語中幾乎已經不用了。

不過對於這個字的解釋,《廣雅》等古籍中都有詳細的解釋,後來這個字和很多同一偏旁的字相互通用,音調上也發生了變化,再後來就直接被“尖”字替代。

2、“打”字的含義

在現代漢語字典中,“打”字有多達21種解釋,我認爲其中作爲動詞結合,也基本保留了原動詞含義的解釋比較合理,即組詞中的“打掃”、“打擾”等字義。

也就是說,“打”字一般在一個詞組裏充當基本的詞頭,並沒有什麼實際的含義,類似於老虎、老鼠中的“老”字。再舉個例子,比如和尚打坐、城市包打聽,以及《西遊記》中那句“天殺的弼馬溫!到這們苦處還來打詐財物哩!”

從以上的這些舉例不難看出,“打”字基本可以確定爲詞頭,是爲了湊夠音節,不具有特殊的意義,這種用法不管是在古代漢語中,還是現代漢語中都是比較常見的。

那麼瞭解了“尖”和“打”對應的意思,再來了解“打尖”這個詞就比較容易接受了。

二、“打尖住店”的演變過程

1、古代出行解決吃飯問題的方法

在古代,早期的客棧是不提供餐飲服務的,如果客人有需求的話,需要自己準備食材,然後藉助客棧的炊具來燒飯,等到要離開的時候,只需要付給店家一些使用的費用就可以了。

由於這部分錢店家主要是用來買柴買炭,因此也被稱之爲“打火錢”,《馬三立·吃餃子》、《西遊記》等古今民間作品中都有此類的解釋,所以古人出行的時候,過硬的身體素質是基本條件,你必須要能忍受路途勞累,還得具備不錯的手藝,否則只能捱餓。

對於客棧來說,那個時代可沒有什麼風景區,人們出行的頻率很低,考慮到成本,也根本不可能養上一幫大廚,這就和很多古裝劇表達的大相徑庭了。

不過從現實的角度來看,有問題出現,自然就會出現變通之法,客棧一般都會準備一些簡單的酒菜,如果客人不滿意,也不想吃,那麼就可以自己“打火”做飯,店家是不會有什麼意見的。

如果客人恰巧不怎麼會做飯,或者嫌麻煩,那麼就可以選擇付錢點菜吃飯,這個狀況在中國歷史上一直持續了千百年之久,一直到民國時期其實也沒有完全絕跡。

古代打尖到底是什麼意思 古人爲什麼把吃飯叫做打尖 第2張

2、“打尖”的演變

如果把自己親自動手做飯這種行爲比喻成“打火”的話,那麼由客棧老闆代勞,省去自己做飯辛苦的行爲,就被民間稱之爲“小火”,大慧認爲這個形容還是十分貼切和恰當的。

要了解,在封建時代,可沒有什麼義務教育之類的普及型教育,大部分老百姓都是目不識丁的,這“小”字和“火”字慢慢地就變成了“尖”字,恰巧“尖”的古義又和吃飯休息比較貼切,所以“打尖”這個詞也就正式誕生了。

換個角度來看,其實這也是社會發展的一種必然結果,大家也都對此普遍能夠接受,首先,大部分人趕路十分辛苦,能有現成的飯吃省去自己的辛勞,這自然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樂事。

其次,對於大大小小的客棧經營者來說,有更多的項目帶來收入,有了更高的利潤,這何樂而不爲呢?隨着這個現象越來越普遍,接受的人越來越多,這也就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古人出行時的原有模式。

原來的時候,大家通常都會選擇在白天趕路,靠着揹包裏的乾糧簡單的填一下肚子,等到了晚上住店的時候,就會選擇大餐一頓,緩解一下疲憊和飢餓,也算是犒勞一下自己。

但是“打尖”出現之後,只要是肚子餓了,就可以直接選擇到客棧裏點些東西吃,順便歇歇腳,然後再繼續趕路,所以到了封建時代中後期,“打火”和“住店”基本是被分割成了兩種不同的事情。

古代打尖到底是什麼意思 古人爲什麼把吃飯叫做打尖 第3張

也就是說,最早的“打火”是住店和打尖一起,後來酒店業有了餐飲服務,“打火”就被人淡忘,以“打尖住店”取而代之。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