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比周瑜更厲害的水軍都督,滅吳之功無人能比!

比周瑜更厲害的水軍都督,滅吳之功無人能比!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7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司馬昭通過滅蜀活動,樹立了自己的權威,於是重演了曹操當年表演過的把戲,由晉公前進一步,變成了晉王。這套把戲以前在歷史上上演過,以後還要經常演,成爲改朝換代、殺人滅口、百試不爽的良好工具。

這個馬兒是匹有追求的馬兒,以王莽、曹丕等哥們爲榜樣,在政治上積極要求進步,結果操作過猛,陰謀也變成了陽謀,特別渴望想當皇帝的野心弄得是路人皆知。但是老天沒有給他這個機會,還沒來得及實現這個願望就死了。這沒關係,把希望寄託在下一代身上。

比周瑜更厲害的水軍都督,滅吳之功無人能比!

公元265年(魏鹹熙二年),其犬子司馬炎廢魏元帝曹奐,終於圓了一家三代的夢想,自稱皇帝,改國號爲晉,仍定都洛陽。

晉建國後的頭等大事就是滅吳,小馬只有把東吳滅了,才能顯示自己的能耐,才能證明自己不僅僅是官二代,也是靠才華混飯吃的。

當然,最關鍵的條件是政治條件,當時天下分裂已經近百年了,人心都希望能統一。

其二是孫吳內部出現了巨大問題。孫權統治的後期,逐漸失去早年的銳意圖強精神,日益剛愎自用,信任校事呂壹,殺了很多功臣。

孫權死後,皇族中爭權奪利鬥爭極爲嚴重。能力挽狂瀾的是平定山越而享有很高聲譽的諸葛恪,受命輔政後,在一年中打敗魏的七次進攻,不料卻引起孫氏的猜忌,真是出力不討好,還被孫峻、孫貅殺害。

後來皇帝孫休又殺掉孫貅,宗室大族間的傾軋愈加嚴重。尤其是在孫皓即位之後,大興土木,賦役繁重,老百姓的反抗情緒日增,統治極爲不穩。

蜀的滅亡不但使吳徹底孤立,也使它失去長江天險,晉擁有上游優勢。晉還在蜀地大造艦船,調練水師,對滅吳作了充分的準備。

今天我們的主角就是在蜀地大造艦船,調練水師,對滅吳作準備的大將王濬。此人可以說是比周瑜更厲害的水軍都督,滅吳之功無人比,活到80得善終。具體情況我們接着看。

比周瑜更厲害的水軍都督,滅吳之功無人能比! 第2張

王濬字士治,小字阿童。弘農郡湖縣(今河南靈寶西)人。王濬出身官二代,小夥不僅長得帥,而且愛學習,爽朗曠達,恢宏有大志。

比如有一次,王濬曾經翻蓋自己家的老宅第院,特意在門前開了一條數十步寬的路。街坊對他說路太寬沒有啥用、浪費土地,王濬自豪的說:“主要是以後我回家,肯定前呼後擁的隨從太多,還有好多儀仗兵,所以路得留寬點。”吹牛不怕吹死呀,鄰居都笑他,王濬說:“陳勝這個農民還說過,燕雀哪能知道鴻鵠的大志呢?何況我還是官二代,你們可不要小瞧我!”

王濬後在徵南將軍哪裏當了個參謀,作爲主帥的名將羊祜非常器重這個小夥子,以深交知己待他。

羊祜的侄子羊暨對羊祜說:“王濬爲人志向太高,奢侈不節,不可單獨擔當大事,對他應該有所抑制。”羊祜說:“王濬有大才,將要實現他的願望,是可以任用的。”後轉爲車騎將軍從事中郎,大家都認爲認爲羊祜可算是善於薦賢的人了。

晉武帝泰始八年(272年),王濬轉任廣漢太守,對百姓廣施德政,百姓非常愛戴他。因爲政績突出,很快就升任益州刺史,當了一把手。王濬在任,廣施仁政,樹立威信,當地各族百姓,多來歸附。

王濬因政績突出,被拜爲右衛將軍、大司農,準備回到朝廷擔任要職。

這時,車騎將軍羊祜開始籌劃滅吳大計,首先想到的是王濬這個人才。便密上表章,要求朝廷仍留王濬於益州,參與平吳大計。同年,晉武帝依羊祜之建議,復任王濬爲益州刺史。

滅吳的關鍵障礙是長江天險,71年前赤壁大戰失敗的關鍵就在於水軍不行。司馬氏明顯汲取了曹操的教訓,重點將打造水軍的任務交給了王濬。

比周瑜更厲害的水軍都督,滅吳之功無人能比! 第3張

王濬在蜀地建造許多連舫大船,大船方一百二十步,每艘可裝載二千餘人,即使放在現在,在排水量也屬於艦的級別了。大船周邊以木柵爲城,修城樓望臺,有四道門出入,船上可以來往馳馬,這在當時,簡直就是航空母艦了。又在船頭畫上益鳥怪獸,以恐嚇江神,船艦規模之大數量之多,自古未有。

因爲造艦規模太大,保密工作根本沒法開展,削下的竹屑木片浮滿江面,順流漂下。吳建平太守吾彥看到這滿江的垃圾後,很是憂心忡忡,就給孫皓打了個報告,並附上撈的木片,說:“晉必有攻吳的打算,應在建平增兵防守,建平攻不下,晉軍終不敢東下。”孫皓這沒心沒肺的貨竟然不理不睬。

吾彥一看,根本指望不上這夥,沒辦法,只好自己動手、自力更生,在長江淺灘處佈置大量的鐵錐,在險要之處安裝許多道大鐵索,作爲攔截措施。

可是左等右等,就是等不到開戰的消息,望眼欲穿,也望不見晉軍的到來。發生了什麼是?原來,自從赤壁大火後,把北方燒出了恐懼症,對跨江作戰都有心裏陰影,尤其以賈充、荀勖爲代表的主和派更是進諫以爲不可伐吳。結果一晃就是十幾年,羊祜熬死了,也沒等到開戰的命令。

直到咸寧五年(279年),王濬給司馬打了報告,說:“臣多次查訪研究吳楚的情況,孫皓荒淫兇暴,荊揚一帶無論賢愚,沒有不怨恨的,觀察目前形勢,應從速伐吳。今日不伐,形勢變化不可預測。如果孫皓突然死去,吳人更立賢主,文武各得其所,人盡其才,則吳國就成了我們的強敵。再者,臣造船已經七年,船日漸腐朽損壞,另外臣年已七十,死期臨近。以上三事如不遂人願,伐吳更加困難。誠懇希望陛下不要失去良機。”

司馬炎內心十分贊成王濬的意見,準備在報告上籤同意的時候,賈充、荀勖這兩主和貨再次提出了反對意見,司馬炎又再次開始了左右搖擺,正好這時杜預自荊州上表請求伐吳,正在下棋的司馬炎就徵求棋友張華的意見,張華表示堅決同意武帝伐吳,武帝這才下詔,分別佈署伐吳兵力。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渡江作戰拉開序幕。

當時吳國有童謠:“阿童復阿童,銜刀浮渡江,不畏岸上獸,但畏水中龍。”而王濬的小字又是“阿童”,正應了童謠之言,爲了應景,迷信的晉武帝還加封王濬爲龍驤將軍,監樑益諸軍事。統帥蜀地水軍順流而下。

王濬的水陸大軍自成都沿江而下,過瞿塘峽、巫峽,進至秭歸附近。王濬率巴東監軍、廣武將軍唐彬攻破吳丹陽,擒吳丹陽監盛紀。然後順流而下,進入西陵峽,遇到了吳軍設置的攔江鐵鎖和暗置江中的鐵錐。爲了對付這些路障江障,王濬做了幾十個大木筏,每個也有方百餘步大,筏上安放稻草人,個個被甲執杖,令善水士兵乘筏先行,鐵錐刺到筏上都被筏帶去。又做火炬,長十餘丈,大數十圍,灌上麻油,放在船前,遇到鐵鎖,就點起火炬,將鐵鎖熔化燒斷,於是戰船通行無阻。

太康元年(280年)二月初三,攻克西陵,俘獲吳鎮南將軍留憲、徵南將軍成據、宜都太守虞忠。初五,攻克荊門、夷道二城,俘獲監軍陸晏。初八,攻克樂鄉,俘獲水軍督陸景,平西將軍施洪等投降。十八日,晉武帝下詔進王濬爲平東將軍、假節、都督益樑諸軍事。

晉武帝害怕王濬打亂整體部署,就下詔書要求王濬攻下建平以後受杜預調度。杜預到江陵,對諸將帥說:“如果王濬能攻下建平,則可順流長驅東下,威名顯赫,不應受我的制約。如果不能攻下建平,則也無理由去調度他了。”

王濬到了西陵,杜預給他寫信說:“足下能摧毀吳西邊的屏障,便當直取秣陵,討伐數世爲患的逃寇,解救吳民於塗炭之中。再自江入淮,渡過泗水汴水,溯黃河而上,整軍還都,這是曠世未有的盛事啊!”

王濬將到秣陵時,有孤軍深入的危險,晉武帝要求王濬接受王渾指揮,王渾也派遣使者令王濬暫停,到自己軍中商量事情,王濬根本看不起這貨,直接命令張起船帆直往前駛,回報王渾說:“風大,船不能停。”

王濬從蜀出兵,無堅不摧,夏口、武昌的吳軍,無敢支吾抗拒者。於是揮師順流而下,直抵吳都附近的三山,孫皓派遣遊擊將軍張象率水軍萬人抵禦王濬,號稱精銳的吳國水軍望見晉軍旗幟就直接投降了,要是當年大破曹操的周瑜知道後人是這個熊樣子,在棺材裏能不能氣的打滾?

比周瑜更厲害的水軍都督,滅吳之功無人能比! 第4張

孫皓等聽說王濬軍隊的旗幟器甲,連天蔽江,威勢極盛,直接嚇破了膽。決定好漢不吃眼前虧,直接投降,保命要緊,於是向王濬遞上降表。太康元年(280年)三月十五日,王濬進入石頭城。孫皓這哥們駕着素車白馬,袒露肢體,縛住雙手,銜璧牽羊,率領着老婆孩子一大幫人,來到王濬軍營門前。王濬親自爲孫皓鬆綁,接受了玉璧,燒掉了棺材,將孫皓送往洛陽。從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分裂了近百年的中國,終於再次迎來了大統一,儘管此次統一時間有點短。

王濬平吳後,功勞非常大,害怕受到猜忌,尤其是害怕鄧艾滅蜀而被殺這種事情在自己身上上演,於是就開始食則佳餚,衣則錦繡,縱情奢侈享受,表示自己就這點追求,用來防止司馬炎卸磨殺驢、過河拆橋。

太康六年,王濬去世,終年八十歲,諡號爲武。唐朝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併爲他們設廟享奠,當中就包括“撫軍大將軍襄陽侯王濬”。及至北宋,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爲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王濬。在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王濬亦位列其中。

唐代詩人劉禹錫有詩《西塞山懷古》曰: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從今四海爲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