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康熙許諾三藩歸順不殺 爲什麼康熙最後會食言呢

康熙許諾三藩歸順不殺 爲什麼康熙最後會食言呢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康熙爲何會食言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一直以來,人們對康熙帝的評價很高,特別是受到影視劇的影響,甚至有人說他是“千古一帝”。毋庸置疑,康熙帝在位期間,多次用兵,在鞏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然而,康熙帝也有一些不太光彩的事情。

比如在三藩之亂期間,康熙帝多次下詔宣稱,只要叛將們放下武器,歸順清朝,他就給與優厚的待遇,對於之前的罪行,既往不咎。當時康熙帝表示,“朕決不食言”,然而叛亂快要結束的時候,這些叛將們卻被揪了出來,定罪處死!

康熙許諾三藩歸順不殺 爲什麼康熙最後會食言呢

常言說得好,做人要一諾千金。康熙帝貴爲大清天子,每一句話都代表着“國家的信用”,正所謂“君無戲言”。康熙帝不會不明白這個到底,然而他爲何卻自食其言,將那些已經歸降,甚至爲清朝平叛做出貢獻的降將處死呢?

事情還得從三藩之亂爆發前說起。康熙十二年,平南王尚可喜申請“退休”。康熙帝抓到機會,趁機下旨撤掉平南藩。吳三桂、耿精忠聞訊後,也假意上書,請求撤藩。沒想到弄巧成真,康熙帝同意了兩人撤藩的奏摺。

康熙許諾三藩歸順不殺 爲什麼康熙最後會食言呢 第2張

吳三桂惱羞成怒,於是在經過一番周密準備後,在雲南舉兵造反。吳三桂叛亂這件事,超乎康熙帝的意料,他認爲吳三桂不敢反,所以在軍事上沒什麼準備。吳三桂的軍隊兵不血刃佔領貴州,接着又進入湖南,兵鋒直抵長江南岸。

戰爭爆發之初,清軍連戰皆敗,加上耿精忠、尚之信、孫延齡起兵響應,一時間西南半壁江山都落入叛軍的手中。康熙帝爲了平定叛亂,他幾乎將所有八旗軍隊派往南方,甚至抽調部分蒙古騎兵助戰。

康熙許諾三藩歸順不殺 爲什麼康熙最後會食言呢 第3張

然而此時的八旗軍隊已經廢弛,無論是將領,還是士兵,都消極避戰,且屢戰屢敗。坐鎮北京的康熙帝心急如焚,甚至一度想御駕親征。爲了對付叛軍,康熙帝又想出了剿撫兼用的策略,招撫那些叛軍將領。

康熙帝表示,“誤從賊黨,但能悔罪歸誠,悉赦已往,不復究治”,“歸命自效者,論功從優敘錄”,“朕不食言”。特別是在吳三桂死後,康熙帝直接派人招撫叛軍高級將領,比如馬寶、夏國相等,“若能悔罪歸誠,前罪悉赦,仍論功敘錄”。

康熙許諾三藩歸順不殺 爲什麼康熙最後會食言呢 第4張

在這個過程中,許多叛將先後歸降,比如說尚之信、耿精忠等人。到最後,馬寶也率領殘部歸降,連吳三桂的親族吳應麒等九人也向清朝投降。然而等待他們的卻是死亡!在平叛戰爭結束後,耿精忠、馬寶等人被凌遲處死。

尚之信、吳應麟等人也被處死。此外還有許多原吳三桂麾下的降將,都被正法,大多數是被凌遲處死的。當時,康熙帝招撫叛將不過是權宜之計,也可以說是誘降,因爲當時的戰局對清朝不利。當叛亂結束後,這些叛將還是要死的。不過,康熙帝這麼做,確實是不講信用、背信棄義的行爲。

參考資料:1.《清聖祖實錄》;2.《三藩事略》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