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諸葛亮的隆中對是一份完美的計劃 龐統爲什麼還會反對

諸葛亮的隆中對是一份完美的計劃 龐統爲什麼還會反對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龐統反對隆中對?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說到隆中對,很多人都是知道的,隆中對給了還是落魄諸侯的劉備一個很完善的戰略規劃,可以說隆中對是一個三分天下的規劃,也是一個統一天下的規劃,但是看起來這個戰略很完美,但是事實上蘊含着極大的戰略缺點,而這缺點被和諸葛亮同名的,“鳳雛”龐統看出來了。

在三國演義中,水鏡先生司馬徽曾說過:臥龍鳳雛,得一便可安天下。可見龐統的智慧絕不下於諸葛亮的,諸葛亮的隆中對本身是一份完美的戰略規劃,爲何龐統會去反對呢?那麼他的規劃又是怎樣的呢?

據西晉司馬彪編寫的《九州秋春》這一歷史資料記述,龐統曾向主公三國劉備表達:“荊州荒殘,角色殫盡,東有吳孫,北有曹氏,鼎足之計,無法得志”。

可以看出,龐統對隆中對作出了自己的評價,鼎足之計,不能實現,儘管,龐統在出任謀士協助劉備平定益州的時候死了,但在之後發生的事情裏,能夠知道龐統在戰略上的確比諸葛亮有遠見得多。

諸葛亮的隆中對是一份完美的計劃 龐統爲什麼還會反對

隆中對策略

01 諸葛亮想定都荊州,龐統想定都益州

那麼,龐統覺得隆中對的錯誤是什麼呢?隆中對的關鍵戰略就是要跨荊州和益州這2個州,這裏龐統是贊同的,區別就在於總部是設在益州還是荊州。

諸葛亮在《隆中對》中覺得,荊州“北據漢、沔,利盡東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而在《出師表》中對益州的描述是“益州疲敝”,二者結合在一起看,諸葛亮是力主將荊州做爲蜀漢集團的總部的,並不是益州。

在龐統來看,荊州殘舊,當攻取益州,以之做爲蜀漢集團的總部,避免蜀漢在荊州這一四戰之地上投入過多,到時竹籃大叔一場空,不要對荊州太過執着了。

從之後的發展趨勢來看,在荊州丟失了後,還是回到了龐統的戰略規劃中,從三國時代的幾大戰役看來,官渡之戰、赤壁大戰、襄樊對決、夷陵之戰中有三個都是暴發在荊州地域的,荊州果如龐統所說,變成”荒殘之地“,而龐統對隆中對的戰略點評,除非是一部分捨棄荊州,不然“鼎足之計,無法得志“也一樣靈驗,自夷陵之戰蜀國喪失荊州後,蜀和吳才真實同盟,三國鼎足之勢才徹底建立。

諸葛亮的隆中對是一份完美的計劃 龐統爲什麼還會反對 第2張

四戰之地:荊州

從上面這張圖可以看出,荊州是三方都會爭奪的一個地方,經過歷時證明,龐統的戰略目光是超前的,可惜的是蜀漢在丟掉荊州和夷陵之戰後,已經元氣大傷了,假如當初劉備首先選用龐統的對策,全力以赴運營益州和漢中地域,像秦國、漢高祖劉邦、漢光武帝劉秀那般,整盤操縱漢中和益州兩大糧庫,出陝西關中、下楚地,則必定可以一統天下。

另外,陝西關中自身就處在半溼潤半乾旱氣候的地區,農田資源十分豐厚。往西看,就是說大草原的河西走廊。這兒擁有豐碩的騎兵起源,能夠得到高品質的戰馬,對於補強軍隊戰鬥力有很重要的作用。

針對中國南方的巴蜀,也就是現在的四川,進可攻退可守,而且物產豐富,一直有天府之國的稱呼,作爲糧倉是最好不過的了,儘管二地中間隔着漢中,但並非難以逾越的天然屏障。只要掌握了漢中,北邊的敵人很難從這裏攻入蜀漢。

02 跨有荊益,計劃趕不上變化

假如諸葛亮的計劃貫徹落實了,那麼自身盡忠的劉備勢力將成一個相近末期秦國與初期漢朝的雛形。然後,精兵將沿着漢水流域南進,進到下游的漢江區域。這條路的重點就是四戰之地荊州了。

漢江區域是聯接南北方2個發展戰略的主動脈,所以你把總部放在荊州更是不可靠的,可能蜀漢會滅亡得更快,秦漢時期的楚國,就運用這類地利人和大張旗鼓擴大。最終也由於喪失漢江區域,導致舊都被毀,關鍵勢力退往東部。

諸葛亮的隆中對是一份完美的計劃 龐統爲什麼還會反對 第3張

計劃很完美,計劃趕不上變化

因而,諸葛亮在制訂《隆中對》時,應當也充分考慮處理江東的孫氏集團公司。諸葛亮和劉備兩個人對待問題的心態都很明確,不太可能像當地人扎堆的孫權集團和早已據有整體優點的曹軍勢力。

如果一旦在這些細節上沒有詳細方案,那麼劉備集團也就寸步難行了,諸葛亮與劉備的需求全是極限擴張,從這點兒看來,陝西關中的實際意義還取決於那邊是秦制王國的起源地。

諸葛亮一生着眼於修復的秦漢時期和法家耕戰線路,當然是特別關心這一地區。劉備做爲破落的列侯後代,也期待振興祖先的光輝。因而獲得陝西關中,就不僅代表搶回舊都,也有復建強勁集權政冶的寓意。

諸葛亮的隆中對是一份完美的計劃 龐統爲什麼還會反對 第4張

劉備版圖最大的時候

比較之下,就算以洛陽市和鄭州爲關鍵的三國曹操勢力,也但是是關東豪強政冶的物質。其起源與得勢,自身就歸屬於漢朝獨特政冶自然環境的持續。在堅持以大秦與漢朝建國方式的諸葛亮來看,那樣的“振興漢室”毫無疑問是不可取的。

總結

因而,《隆中對》反映出的地域發展戰略佈局,實際上綜合了諸葛亮自身的法家政冶理想,也有秦代與兩漢的歷史經驗。諸葛亮之後的數次北伐很好的說明了這個問題,它的目的是以自我保護爲實際目地,再努力實現自身利益的再次擴大。

但一切常有變化。諸葛亮的計劃得再詳細,也沒法讓蜀漢在人口數量、人才方面抑制曹軍。另外,東邊的孫權勢力也並不是原地不動的。偷襲荊州,殺掉關羽,就可以看出,東吳對荊州也是勢在必得的。

諸葛亮的隆中對是一份完美的計劃 龐統爲什麼還會反對 第5張

關羽把荊州丟掉了

因爲衆多不可抗拒的要素,使得《隆中對》的發展戰略終究沒法取得成功,換句話說,早就在劉備死後,《隆中對》所描述的發展戰略優點就已化爲烏有。自此的蜀漢政黨,只有想方設法從陝西關中着手,卻進一步發現自身的整體實力不夠。

後代也許會感慨諸葛亮的決勝千里,倘若龐統不死,他是可能推翻諸葛亮的隆中對的?爲何龐統前面說的時候,劉備不相信呢?一是龐統剛剛來,還沒有什麼功勞,比不上諸葛亮已經幫劉備謀劃了許久了,所以龐統急於證明自己,想幫助劉備打下益州後,再來跟劉備陳述厲害,結果還沒打下益州,在落鳳坡就死了。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