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的朱祁鎮是昏君嗎?爲什麼後世對他褒貶不一?

歷史上的朱祁鎮是昏君嗎?爲什麼後世對他褒貶不一?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歷史上的朱祁鎮是昏君嗎?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大明風華》朱瞻基和孫若微的兒子朱祁鎮終於是要出場了。朱祁鎮一生的經歷,在皇帝中也是絕無僅有,御駕親征卻成爲敵人俘虜。好不容易活着回來,但皇帝已經不是自己的了,後來在一衆大臣的幫助下奇蹟般的復位成功,也沒那個皇帝的經歷有他這麼刺激的。不過朱祁鎮爲了復位狠心殺掉忠臣于謙,這讓後人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那歷史上朱祁鎮到底是一位怎樣的皇帝呢?

歷史上的朱祁鎮是昏君嗎?爲什麼後世對他褒貶不一?

朱祁鎮是不是昏君?

正統和天順是明朝第六位和第八位皇帝朱祁鎮在位時候的年號,朱祁鎮九歲登基,作爲明朝歷史上唯一一個兩度稱帝,擁有兩個年號的人物,正統皇帝朱祁鎮是昏君嗎?《大明風華》朱祁鎮做了幾年的皇帝?歷史上朱祁鎮因爲土木堡之變,失去了皇位,在當了幾年的太上皇之後,雖說他又成功復位,但是歷史對朱祁鎮的評價並不高,下面一起來看看他都做過哪些備受非議的事情吧。

正統皇帝朱祁鎮是明宣宗的長子,明仁宗的長孫,在他之前,明仁宗跟明宣宗這兩位都是大家心中仁政愛民的好皇帝,他們父子二人共同開創了“仁宣之治”,這也是大明歷史上的一段盛世。但是,當皇位到了朱祁鎮手裏的時候,大明就開始走下坡路了,因爲朱祁鎮是個空有雄心壯志,但是卻又驕矜浮躁,親近小人的昏君。

歷史上的朱祁鎮是昏君嗎?爲什麼後世對他褒貶不一? 第2張

九歲就登基的朱祁鎮,是名副其實的少年天子。小小年紀就龍袍加身,如果他能好好成長的話,將來或許能夠成爲一代明君。但是朱祁鎮偏偏長歪了,他因爲急功近利,迫切想要像先皇們那樣,做出一番功績來,所以他寵信宦官,自高自大,最終也因爲聽信宦官慫恿,率20萬大軍親征瓦剌,結果在土木堡兵敗被俘,丟掉了皇位。

雖然朱祁鎮後來被瓦剌放回來了,但是彼時的大明江山早已換了主人。朱祁鎮在渾渾噩噩當了幾年太上皇之後,最終在景泰皇帝病重的時候,他在曹吉祥、石亨等人的幫助下,通過奪門之變復位成功。

經歷了種種波折,再次繼位的朱祁鎮相較於之前的年少魯莽也有了不少的長進,但是聽信讒言,處死忠臣于謙一事,仍使得他備受非議。明英宗朱祁鎮兩次稱帝,總共在位二十二年的時間,他總共擁有兩個年號,正統是他第一次當皇帝的年號,第二次稱帝后,朱祁鎮改年號爲天順。

歷史上的朱祁鎮是昏君嗎?爲什麼後世對他褒貶不一? 第3張

歷史上如何評價朱祁鎮?

隨着劇情的深入發展,明朝第六位皇帝,也就是劇中孫若薇的兒子朱祁鎮終於上線了,而這個角色正是由張藝興出演的。這部劇的前期其實是充滿歡聲笑語的,但是加入復仇大戲後就逐漸變得嚴肅了,直到朱祁鎮的出場,纔給劇情添加了一絲搞笑的情節。

朱祁鎮繼位的時候才9歲,張藝興出演的朱祁鎮登場時已經成年,不過爲了貼合人物性格,張藝興的整個扮相都是非常青春活力,洋溢着十足的少年感。他身上的那種活潑調皮,並不像是一個六歲就登基的皇帝該有的,由此可見,他從小到大也是在大家的幫助和保護下成長的。

在新播出的劇情裏,張藝興一登場,就給大家呈現了一個又慫又熊的帝王形象。爲了防止他做出某些錯誤決定,母親孫若薇對他一直都是悉心教導,然而年紀輕輕的朱祁鎮對於母親的苦口婆心是左耳進右耳出。

孫若薇是一個講道理的母親,面對不開竅的皇帝兒子,她只好打一棒子給一顆甜棗,在朝堂上罵了兒子,下了朝就給兒子端茶賠罪,還把朱瞻基搬出來給朱祁鎮訓話,孫若薇表示:“只要你能夠當一個好皇帝,就算你不認我這娘,我也是高興”一聽母親這樣狠的話都說出口了,朱祁鎮一秒鐘就慫了,立馬回答:“娘這是說的什麼話!”

歷史上的朱祁鎮是昏君嗎?爲什麼後世對他褒貶不一? 第4張

雖然嘴巴說着好聽的話,但是朱祁鎮的不耐煩已經完全寫在臉上了。母親的語氣是溫柔的,但是這對於一個孩子來說就是在聽訓,怎麼能夠忍受得住。於是趁着母親轉身的功夫,朱祁鎮開始東張西望,屁股在坐榻上動來動去,一刻也停不下來,可偏偏就是不敢和母親對視,完全就是一個慫萌慫萌的多動症患者!

明英宗的一生並不算光彩,他寵信過奸邪小人,打過敗仗,當過俘虜,做過囚犯,殺過忠臣,要說他是好皇帝,真是連鬼都不信。但他是一個好人。他幾乎相信了在他身邊的每一個人,從王振到徐有貞、再到石亨、李賢,無論這些人是忠是奸,不管在什麼樣的環境下,他都能夠和善待人,鎮定自若,搶劫的蒙古兵、看守、伯顏帖木爾、阮浪,最後都成爲了他的朋友。

可是事實證明,好人是做不了好皇帝的。

天順八年正月(1464),朱祁鎮在病榻之上,召見了他的兒子、同樣飽經風波的朱見深,將帝國的重任交給了他。然後,這位即將離世的皇帝思慮良久,對朱見深說出了他最後的遺言,正是這個遺願,給他的人生添加了最爲亮麗的一抹色彩。

明英宗說:“自高皇帝以來,但逢帝崩,總要後宮多人殉葬,我不忍心這樣做,我死後不要殉葬,你要記住,今後也不能再有這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