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晉武帝司馬炎有什麼能力?他爲什麼能代魏立晉統一三國?

晉武帝司馬炎有什麼能力?他爲什麼能代魏立晉統一三國?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6.8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晉武帝司馬炎有什麼能力?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晉武帝司馬炎在歷史上是個頗有爭議的皇帝。一方面,他代魏立晉,統一三國,在天下紛亂數十年後重新建立起了大一統王朝。另一方面,他在任時的一些舉措對晉朝產生了直接影響,成爲東晉迅速分崩離析的關鍵原因。

司馬炎的功過,一言難以蔽之,今天來說說司馬炎之所以能取代魏國,建立晉朝,平定吳國,這一切過渡平穩,除了司馬昭打下的基礎,還有個重要原因,就是司馬炎同樣是個很有能力的皇帝。

後人談到司馬炎滅吳統一天下,津津樂道的多是羊祜的足智多謀,王濬的樓船下益州,這些固然沒錯,不過在他們背後,我們同樣不能忽視作爲軍政一把手的司馬炎的能力。

晉武帝司馬炎有什麼能力?他爲什麼能代魏立晉統一三國?

首先,我們要看到,雖然司馬炎繼承了一個好底子,司馬氏獨攬大權,勢力龐大,但真正要代魏也沒有那麼容易。

因爲在封建社會,“篡位”是件非常受忌諱的事,尤其是身爲臣子篡了自己的皇帝,這被視爲大逆不道,會被後世千秋詬病,晉朝歷來被人嘲諷得國不正,也正是這個原因。

正因爲如此,司馬炎不得不小心翼翼,篡位之後,首要目的不是大興刀兵,而是發展生產,鞏固民心。

所以直到泰始五年(269年),司馬炎才基本完成伐吳的準備工作。準備歸準備,到他真正出兵伐吳時,則又過去了十一年,原因是北方少數民族不斷反叛,晉朝必須不斷出兵討伐,牽制了很大兵力。

針對這樣的局勢,朝中以重臣賈充爲首的許多大臣都反對伐吳,在司馬炎的心腹裏,只有羊祜、杜預、張華、王濬等幾個人支持。

“帝潛與羊祜謀伐吳,而羣臣多以爲不可。”

面對北方局勢的不穩和羣臣的反對,司馬炎也不能不慎重考慮,這一耽擱就是十年。

晉武帝司馬炎有什麼能力?他爲什麼能代魏立晉統一三國? 第2張

到咸寧五年(279年),伐吳的時機終於成熟了。

首先是對北方少數民族的作戰取得了勝利,“咸寧元年二月...叛虜樹機能送質請降”。

樹機能是鮮卑族的重要領袖,反晉的強敵,他的送質請降反映了西晉與周邊特別是北方少數民族的戰爭發生了重大變化,自此以後西晉基本上掌握了軍事的主動權。

同年間,東晉對少數民族的作戰又取得了一系列勝利。

“西域戊已校尉馬循討叛鮮卑,破之,斬其渠帥”,五月,“鎮西大將軍、汝陰王駿討北胡,斬其渠帥吐敦”,秋七月“東夷十七國內附”,周邊的少數民族已不敢輕易侵犯,基本上解除了伐吳的後顧之憂。

強大的水軍也建立起來了。

王濬在巴蜀造船七年,“其木柿蔽江而下”,“舟揖之盛,自古未有”。

另外,在東吳,孫皓的統治已經到了衆叛親離的地步。

陳壽說:“況皓兇頑,肆行殘暴,忠諫者誅,讒訣者進,虐用其民,窮淫極侈,宜腰首分離,以謝百姓。”

王濬力主抓住吳王腐敗這一有利時機興兵致伐,他說“若今不伐,天變難預。令皓早卒,更立賢主,文武各得其所,則強敵也”。

王濬說得有道理,如果不乘孫皓在位無道的時機,如果孫皓早死,吳國再出個明主,事情就要麻煩很多。

司馬炎及時抓住了這個有利戰機,興兵伐吳一旦決策,堅定不移。

咸寧五年十一月“詔賈充爲使持節、假黃鑲、大都督、總統六師”。而賈充竟抗拒王命,說“興軍致討,俱非其時。又臣老邁,非所克堪”。

晉武帝面對腹心重臣的拼命反抗,毫不動搖,柔中有剛地說“君不行,吾便自出”,也就是說你個人是否出征我可以讓步,但伐吳之策決不變動同時給賈充一個難題,看他是否敢再次抗拒。

當然賈充不管有多老的資格,多大的功勞,也不敢逼皇帝御駕親征。“充不得巳,乃受節鑲,將中軍,爲諸軍節度。”

實際上任命賈充爲元帥完全出於政治動機,而非軍事需要。

這樣做一方面不至於使腹心之人產生離心,另一方面由於賈充位高,以示伐吳決心之大。

晉武帝司馬炎有什麼能力?他爲什麼能代魏立晉統一三國? 第3張

晉武帝對這樣一位元帥,沒有也不會把軍事重擔全撂給他,這擔子實際上是武帝自己擔起來了。

就在任命賈充爲元帥的同時,司馬炎已調遣了六路大軍分軍出擊,早已做好了戰爭的具體部署。

“遣鎮軍將軍、琅邪王仙出塗中,安東將軍王渾出江西,建威將軍王戎掛武昌,平南將軍胡奮出夏口,鎮南將軍杜預出江陵,龍驥將軍王溶、廣武將軍唐彬率巴蜀之卒浮江而下。

後來王濬、杜預、胡奮等進軍順利連打勝仗時,司馬炎又於太康元年公元年二月下詔:

“溶、彬東下,掃除巴丘,與胡奮、王戎共平夏口、武昌,順流長鶩,直造株陵,與奮、戎審量其宣。杜預當鎮靜零、桂,懷輯衡陽。大兵既過,荊州南境固當傳檄而定,預當分萬人給槽,七千給彬。夏口既平,奮宜以七千人給溶。武昌既了,戎當以六千人增彬。太尉充移屯項,總督諸方。”

從整體戰略到具體戰術,司馬炎指揮得面面俱到。司馬炎也沒有隻顧着伐吳,對於北方他同樣保持戒備,咸寧五年十一月遣兵伐吳,十二月就派馬隆討伐降而復叛鮮卑樹機能,一點也沒落下,表現出很強的全局觀念。

晉武帝司馬炎有什麼能力?他爲什麼能代魏立晉統一三國? 第4張

對北方的作戰,實際上是以攻爲守,要徹底方除後顧之憂。但卻出乎意料地大獲全勝,“大破,斬之,涼州平”預定的軍事目的完全達到了。

這比羊枯主張的全力伐吳,“速戰速勝,“平吳則胡自定”要穩妥得多。在這一點上應該說比羊枯高一籌。

在司馬炎發動的統一之戰裏,他表現得是充分準備,選擇良機,慎重果斷,統籌全局,決勝千里,應居統一之首功。

當然,司馬炎不是完人,他在個人品格上有正有反,在政治上也有得有失,這些到下面文章裏再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