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劉邦是哪個國家的?爲什麼秦滅六國劉邦不提“亡國恨”?

劉邦是哪個國家的?爲什麼秦滅六國劉邦不提“亡國恨”?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5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劉邦是哪個國家人?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秦滅六國,劉邦做了哪一國的“亡國奴”呢?

這個問題並不容易搞清楚。

《史記·高祖本紀》交待有劉邦的出生地,說:“高祖,沛豐邑中陽里人。”

必須說明一下,東漢學者應劭曾解釋說:“沛,縣也;豐,其鄉也。”《史記集解》中孟康也稱:“後沛爲郡而豐爲縣。”

即沛原先是一個縣,而豐是一個鄉;後來沛改爲郡,豐改爲縣。

據說,以前豐縣老縣衙門匾有云:“古宋遺風,漢皇故里”。

說明了這個劉邦的故里所在,在春秋戰國時期屬於宋國領地。

事實上,豐縣不但屬於宋國領地,還是宋國最後一任國君宋王偃的都所。

但《史記·宋微子世家》記:“王偃立四十七年,齊湣王與魏、楚伐宋,殺王偃,遂滅宋而三分其地。”

宋王偃四十七年就是公元前286年,這一年,宋國被齊、魏、楚三國聯手瓜分了。

注意下這個時間點:公元前286年。

然後,我們不妨來看一下劉邦的出生年。

劉邦生年現在還是一個謎。

劉邦是哪個國家的?爲什麼秦滅六國劉邦不提“亡國恨”?

《高祖本紀》只記錄了劉邦的卒年——漢十二年“四月甲辰,高祖崩長樂宮。”這裏的“漢十二年”爲公元前195年。

宋代人裴駰的《史記·集解》引用西晉人皇甫謐的說法:“皇甫謐曰:高祖以秦昭王五十一年生,至漢十二年,年六十二。”秦昭王五十一年就是公元前256年。

如果皇甫謐的說法靠譜,那麼劉邦就出生於公元前256年。

不難看出,劉邦降生時,宋國已經滅亡了三十年。

即劉邦不能算是宋國人,但他父親劉太公可能是。

《漢書·高帝紀》引用有漢元帝時專門掌管皇族相關事務的宗正、漢朝封國楚元王劉交四世孫劉向說過的話:“漢帝本系,出自唐帝,降及於周,在秦作劉,涉魏而東,遂爲豐公,豐公蓋太上皇父,其遷日淺,墳墓在豐鮮焉。”

這裏提到的太上皇,是指劉邦的父親劉太公;而太上皇父指的就是劉邦的爺爺。

這整一句話的意思是說:劉氏本是唐帝后裔,先祖在秦國時以劉爲姓,後來遷入魏國。劉邦的爺爺被魏王封爲豐公,因爲遷到豐邑時間太短,所以豐邑沒有劉氏先人的墳墓。

這說明,劉邦一家,是在他爺爺輩才搬到豐邑的。

不過,劉邦爺爺這個“豐公”並不是宋國封的,而是魏國封的,這是怎麼回事?

劉邦是哪個國家的?爲什麼秦滅六國劉邦不提“亡國恨”? 第2張

原來,《史記·楚世家》又說:“(楚頃襄王)十五年,楚王與秦、三晉、燕共伐齊,取淮北。”

即頃襄王十五年,也就是公元前284年,楚王聯合了秦、魏、韓、趙、燕五國伐齊,攻取了齊淮北之地。

豐邑屬於淮北之地。按照這條記載,宋國滅亡後,豐邑先是被齊國佔領,兩年之後,又落入了楚國手裏。

不過,《史記·楚世家》又記:“(楚頃襄王)十八年,楚人有好以弱弓微繳加歸雁之上者,頃襄王聞,召而問之。對曰:‘……還射圉之東,解魏左肘;而外擊定陶,則魏之東外棄,而大宋、方與二郡者舉矣。’”

這段文字說的是:楚頃襄王十八年,楚國出現了一個善用小弓射擊北歸鴻雁的人,頃襄王慕名傳召他前來問話。他用射箭來比喻攻略六國,其中提到:回頭射擊圉的東部,就等於斬斷魏國左肘;射擊定陶,就會迫使魏國放棄東部要地,那麼,就可以輕鬆合拿下大宋、方與這兩個郡了。

“大宋”,就是今河南商丘及江蘇碭山一帶,而“方與”爲今山東嘉祥及江蘇豐縣一帶。

劉邦是哪個國家的?爲什麼秦滅六國劉邦不提“亡國恨”? 第3張

由此可知,豐邑已爲魏國所得。

那麼,劉邦的爺爺被魏國封爲豐公,應該是楚頃襄王十八年,即公元前281年前後的事。

即劉邦的父親劉太公並不是宋國人,也沒屬於過齊國,他和劉邦都應該屬於魏國人。

上面所引劉向的話裏,其實前面還有一句:“秦滅魏,遷大梁,都於豐。”即魏國都城大梁被秦國佔領後,魏國的流亡士大夫,又以豐邑爲新都,組建了流亡政府,繼續抗秦。

劉邦後來起事,留雍齒駐守豐邑,自己出徵薛地。

陳勝乘機讓魏國人周市前來攻城。

雍齒沒有作太多考慮就投降了。這其中除了有雍齒不服劉邦的因素,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豐邑城大多爲魏國人。

劉邦回來攻打了三次豐邑,都未能攻下,也充分說明豐邑是按國都標準修建的。

而結合周巿勸降雍齒說的那句話——“豐,故樑徙也”,也可以推知,在秦滅魏國時的公元前225年,豐邑還是屬於魏國。

當然,楚國比魏國多存活了兩年,豐邑後來被楚國佔領了,從這一點上說,劉邦原本是魏國人,因爲魏國亡了,他就成了楚國人,也未嘗不可。

秦滅六國,豐縣被併入了沛縣,劉邦做上了沛縣泗上亭長。由於泗上是前楚國沛縣屬地,秦的沛縣縣治也是前楚國沛縣縣治,劉幫從此居住到了前楚地沛縣城鄉,受楚風薰陶,善楚歌、能楚舞,也爲他的楚人身份增添上了幾分色彩。

最重要的是,楚國南公死前留下了“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詛咒,陳勝、項羽叔侄都以楚人的身份反秦,並且得到了廣大民衆的支持和響應,劉邦以楚人身份投入反秦洪流之中,也不足爲奇了。

有人也許會感到奇怪:劉邦先屬魏,再屬楚,當了兩次“亡國奴”,爲何他在反秦過程中沒提過半句關於“亡國之恨”的話呢?

話說,在天下諸侯共尊周天子的西周,各諸侯國的子民並不是很看重自己所在諸侯國的國籍的。

即使到了春秋戰國時代,對那些志在四方,一心要施展自己抱負的人來說,他們也不會被自己所在的諸侯國的國籍所羈絆。

比如說,百里奚本是齊國沒落宗室子弟,早年在齊遊學,壯年投虞爲大夫,虞滅爲晉滅,奔楚牧牛,最終入秦爲相。

又比如商鞅,他本是衛國國君的後裔,衛國人,入魏侍奉魏國國相公叔痤,再入秦效力。

再比如范雎,出生於魏國,先入齊,後事秦。

還有張儀,魏國人,長大後遊走於趙、楚、秦等國,成名於秦國。

與張儀齊名的蘇秦,雒陽人,得燕昭王賞識,使齊,一度兼佩六國相印。

……

秦滅六國,六國原貴族子弟不甘淪爲平民,不斷以恢復故國爲口號,一種“故國情懷”才倏然興起。

比如漢初開國功臣張良,他的祖上三代爲韓丞相,因韓被秦所滅,他就積極圖謀恢復韓國,結交刺客,並在古博浪沙行刺秦始皇。

陳勝和吳廣在大澤鄉率衆起兵,因爲兩人的家鄉原先都是在楚國境內,起義之後,就以“張楚”爲國號,意思是“張大楚國”。

還有項梁、項羽叔侄,先是擁立景駒爲楚王,後來又擁立楚懷王的孫子羋心爲義帝,打出了楚國旗號。

……

劉邦除了出身不顯,和張良、項羽這些人不可比之外,還要注意前面劉向那句話裏說的“在秦作劉,涉魏而東,遂爲豐公”,即劉邦的爺爺原本就是從秦國遷到魏國的,而且,從秦國遷到魏國後,直接就在豐邑落戶了。

劉邦是哪個國家的?爲什麼秦滅六國劉邦不提“亡國恨”? 第4張

那麼,說不準劉邦還是在秦國都城咸陽出生的。

我們看,劉邦舉事,他的妻子呂雉家族裏立刻有人出來追隨,比如呂雉的哥哥呂澤、呂釋之等等;劉太公的親戚,卻都是在劉邦攻入秦國都城咸陽後纔來投奔的,比如劉賈、劉澤等等。

還有一個小細節可以間接佐證劉邦對秦國咸陽飽有感情——劉邦成爲了沛縣泗上亭長,“常繇咸陽”,他之所以這麼熱衷於到到咸陽出差,說明他不但對咸陽熟,而且,咸陽那裏有自己的親屬。

也就是說,劉邦先是秦國人,後來遷居成了魏國人,魏國亡後成爲了楚國人,秦滅六國又成爲了秦國人,最後滅秦建立了大漢朝,成爲了大漢帝國的主人。

從這一點上來說,劉邦實在沒有什麼“亡國恨”可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