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劉備曹操爭奪要地時,諸葛亮他們在幹什麼?

劉備曹操爭奪要地時,諸葛亮他們在幹什麼?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每當一提起諸葛亮總會和電視裏面的那位,那麼小編就不得不給大家詳細的說一下了

劉備進佔西川不久,曹操於公元215年親率十萬大軍征討張魯。曹操從陳倉(今陝西寶雞)進至陽平關(今陝西勉縣西北),攻破張魯弟張衛拒守的關城。漢中西大門失守,張魯退到巴中,後投降曹操。曹操順風順水地取得漢中,卻拒絕了司馬懿、劉曄進攻益州的建議,只留夏侯淵等鎮守漢中,自己率主力於216年春天返回。

曹操得了漢中,雖沒有立即進攻劉備,但漢中的曹軍無疑成爲蜀漢的達摩克利斯劍,寢食難安。謀士法正以其敏銳的戰略洞察力,建議劉備“舉衆往討,則必可克”。奪取治中後,“廣農積穀,觀釁伺隙。上可傾覆寇敵,尊獎王室;中可蠶食雍涼,廣拓境土;下可固守要害,爲持久計。此蓋天以與我,時不可失也。”劉備對法正的戰略眼光大加讚許,於217年親領大軍,爭奪漢中。

《三國演義》從第七十回開始涉及漢中之戰,演義中張飛擊敗張郃,智取瓦口隘是漢中之戰的序曲,歷史上確有其事。但黃忠與嚴顏奪天蕩山的故事雖精彩,其實是羅老先生虛構。羅老先生對蜀漢方面的敗仗惜字如金,馬超戰敗被一筆帶過,張飛西線戰敗隻字未提。總之,漢中之戰初期並不順利。到219年春,老將黃忠刀劈夏侯淵於定軍山,扭轉了漢中之戰不利的戰局。曹操親率大軍趕到南鄭(今陝西省漢中市南鄭縣)增援,卻被趙雲在漢水之濱打敗,不得已,放棄了漢中。與此同時,劉備又命孟達從秭歸北上攻取了房陵(今湖北省房縣)、上庸(今湖北省竹山縣),進一步保證了漢中東南的安全。

劉備曹操爭奪要地時,諸葛亮他們在幹什麼?

在劉備與曹操本人的交戰中,歷時兩年多的漢中之戰是唯一的取得最後勝利的一次。劉備方面除了鎮守荊州的關羽,名將差不多悉數參戰,可謂傾盡全力爭奪漢中。與演義中不同的是,諸葛亮並沒有直接參與漢中之戰,漢中之戰的男一號應當是法正。扭轉戰局的關鍵幾步棋,都是法正提出的。當然,諸葛亮在後方處理政務,保障前線物資供應,貢獻也很大。相比之下,曹魏集團出動的精兵良將也不少,爲什麼會最終放棄漢中?趙雲在漢水用空城計打敗曹軍,曹軍丟失糧草,是曹操敗退的直接原因,但從深層次看,漢中對曹劉雙方戰略地位的差異,纔是曹操放棄漢中的根本原因。

我們先來看一下漢中的位置。

從圖上看,漢中北有秦嶺,南有大巴山,米倉山屬於廣義的大巴山的一部分。漢中作爲南北雙方的一箇中間地帶,夾在北方的關中平原與南方的四川盆地之間。關中平原爲當時北方地區的上游,秦嶺爲關中平原的南面屏障;四川盆地爲南方地區的上游,大巴山脈爲四川的北面屏障。漢中盆地就位於秦嶺和大巴山之間。從氣候上看,漢中盆地屬於溼潤的亞熱帶季風氣候,活動積溫4500~4800℃,年降水量超過800毫米,農業上可實行稻麥一年兩熟,發展農業的條件優越。正是依靠優越的氣候條件,在曹操把漢中居民遷走後,蜀漢照樣可以在此屯田,發展農業。

劉備曹操爭奪要地時,諸葛亮他們在幹什麼? 第2張

地形是影響漢中戰略地位的主要因素,起決定作用的是秦嶺和大巴山脈。兩列山脈平行聳立,東西橫亙,將中國地勢第二級階梯截斷成差異明顯的南北兩部分。秦嶺西抵隴山,東連伏牛山,高峻險拔。狹義的秦嶺東西長400~500千米,南北寬100~150千米,海拔2000~3000米。秦嶺有三條穀道穿越中部,爲漢中盆地與關中平原之間的通道,分別是褒斜道、儻駱道和子午道。每條穀道都曲折迴旋,幽深險峻,不利於人力物力的大規模運動,尤其不利於糧草補給的運輸。漢中與四川之間爲大巴山,海拔1300~2000米,延綿於川、陝、鄂邊境,與武當山、荊山、巫山等山相連。一般稱任河以西爲米倉山,以東爲大山。大巴山爲四川盆地、漢中盆地的界山,通道有金牛道和米倉道。四川盆地的重心在成都平原,自金牛道進軍要比米倉道捷近。若由米倉道進軍,可威脅四川與東南的交通線。

不難看出,在南北對峙的形勢下,漢中對於南方的意義遠比對北方的意義重大。一方面,從河流上看,漢中作爲嘉陵江和漢江(漢水)的上游,經嘉陵江可進入四川盆地腹地,經漢江可進入長江中下游平原,所以漢中與南方的聯繫更密切;另一方面,從地形上看,秦嶺遠比大巴山更險峻,自漢中越過秦嶺北進難,越過大巴山南進卻較易。如果雙方以秦嶺爲界,可共享秦嶺之險;如果曹魏集團把前線推進到大巴山,那就享盡了地理優勢,蜀漢就會十分危險。黃權就對劉備說,“若失漢中,則三巴不振,此割蜀人股臂也。”這就難怪,劉備即使面對多次打敗自己的曹操,不管心理陰影面積有多大,一定要拿下漢中。

漢中初戰不利,劉備馳書留守成都的諸葛亮發兵增援。諸葛亮問從事楊洪,楊洪回答說:“漢中,蜀之咽喉,存亡之機,若無漢中,則無蜀矣。此家門之禍,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發兵何疑!”劉備集團爲了漢中不惜孤注一擲,反觀曹操方面,由於補給困難,作戰決心遠沒有劉備那麼大,曹操有計劃地把漢中居民撤到關中就是明證,演義中楊修被殺的“雞肋”事件,其實是曹操內心的寫照。

劉備曹操爭奪要地時,諸葛亮他們在幹什麼? 第3張

劉備集團攻取了漢中,成爲三國鼎立的重要條件。奪取漢中後,劉備出人意料地任命魏延爲漢中太守,魏延也不辱使命,採取分兵駐守漢中險要關口,禦敵於國門之外的策略,多次打敗魏軍來犯,保障了漢中的安全。諸葛亮矢志北伐時,漢中就成爲北伐的前進基地。魏延被冤殺後,王平延續了魏延的禦敵之策,使來犯的曹爽損兵折將,無功而返。但姜維上任後,廢棄了魏延行之有效的防禦策略,改爲“斂兵聚谷之法”,即將各處隘口的蜀漢軍隊統一撤回到漢城和樂城,依靠這兩座堅城,堅壁清野,企圖將來犯的曹魏大軍困在城下,然後蜀漢軍隊機動遊擊,截斷歸路,實現關門打狗。姜維策略太過於異想天開,脫離蜀漢的實際,後來鍾會伐蜀,漢中很快失守,蜀漢也敲響了喪鐘。漢中對於蜀治興亡的價值,由此可見一斑。

正因爲漢中對於四川盆地戰略地位重要,失去了漢中,四川盆地很難割據,元朝開始的行省制度,將漢中盆地的漢中、安康一併劃分陝西,這種行政區劃一直延續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