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清朝順治帝的歷史評價:爲“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礎

清朝順治帝的歷史評價:爲“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礎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9.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清史稿》:順治之初,睿王攝政。入關定鼎,奄宅區夏。然兵事方殷,休養生息,未遑及之也。迨帝親總萬幾,勤政愛民,孜孜求治。清賦役以革橫徵,定律令以滌冤濫。蠲租貸賦,史不絕書。踐阼十有八年,登水火之民於衽席。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雖景命不融,而丕基已鞏。至於彌留之際,省躬自責,佈告臣民。禹、湯罪己,不啻過之。書曰:“亶聰明作元后,元后爲民父母。”其世祖之謂矣。

清朝順治帝的歷史評價:爲“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礎

《清實錄》:章皇帝達孝承先,洪仁撫世。以天縱之姿,奮有爲之業,掃除寇亂,奠安生民。六師所加,有征無戰。莫不望風懾息,競迓壺漿。即殊方異域、聲教未通之地,亦皆受吏請封,凜遵正朔。不數年間,天成地平,區宇寧謐。功高在昔,美冠將來……一事一言、皆二帝三王心法所寄。

歷代評價

皇太極:奇祥也,生子必建大業

樑清標:入主中華,奄有萬方,統一天下。

范文程:君明臣良,必交勉釋回,始克荷天休,濟國事。

朝鮮顯宗:好漢語,慕華制。

蕭一山:世祖年幼,賴多爾袞以爲治,駕馭貳臣,混一寰宇,痛愛妃之死而欲逃禪,其聰慧亦有過人者。清人既入北京,首爲崇禎帝發喪,示以倫理綱常之可重;減除三餉及加派,恢復萬曆初年稅率,以革苛政之根本。此不得不謂爲深知國家治亂之關鍵,與夫能善乘時機也。

當時除多爾袞攝政外,雖大半出於范文程、洪承疇諸人之政策,然順治自親政以後,亦復年少有爲,能粗立開國規模。惟時海內未一,南陬建號,戎馬倉皇,未暇專力於政治。而此英年睿主,遽於十八年遺詔殂謝,鴻圖大業,遂傳統於六十餘年勵精圖治之康熙帝玄燁矣。

衛匡國:這個皇帝雖然年輕,但一開始治理國事就表現得深謀遠慮,受到各個階層、各個集團的讚揚,勝過了頭髮灰白的最有才智的大臣們。他已經不再是一個傀儡了,在處理政務方面也表現出驚人的判斷力。

成積春:順治帝是一位立志高遠、孜孜求治、以明君聖王自期的有爲皇帝,負有“一夫不獲,罪在朕躬”的歷史責任感。順治帝是“漢化”的積極推動者,其“自罪”帝王觀念是儒家帝王思想、天人感應理論與清初特殊的政治局勢共同作用的產物。順治帝罪己是政治上有抱負、有作爲的表現,但後期一味自我責罪則在一定程度上映現了其壯志難酬的悲觀情緒和爲情所困的厭世心境。

戶衣:清王朝在漢族集聚地之所以能有幾百年的發展,順治帝的奠基之功不可沒。首先,改多爾袞的“勤兵黷武”爲撫剿並重,爲全國的統一奠定了基礎。其次,恢復經濟,整頓吏治,改善政治,提高國家機器的行政效率,以增強發展自己的實力。再次,順應歷史潮流,實行漢化政策,擺脫“極弊之勢”。

白壽彝:福臨是以幼小之年在激烈政治鬥爭中被擁上帝位的。……這位年僅六歲的童子皇帝,雖然尚不諳世事,但在滿族特有的尚武精神的薰陶下,卻有一種好勝的性格和天然的優越感。

閻崇年:清世祖章皇帝愛新覺羅·福臨,六歲登極,是清代歷史上有名的少年天子。年號順治:順,意順利;治,意治理。就是順利治國,華夏一統的意思。少年福臨的命運,真如同他的名字一樣“福”從天上降“臨”。

陳涴:全面來看,應該說他還是個有爲之君,他年輕的生命在歷史的星空中也曾經閃光,擔負起了歷史賦予他的使命。就個性來講,他聰明好學,志向高遠,具備很高的文化素養,且剛毅果斷,敢作敢爲。正因爲他個性剛強,所以,在處理朝政上,他也不示弱,還是有作爲的。

清朝順治帝的歷史評價:爲“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礎 第2張

李尚英:福臨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一代皇帝。他親政以後不過10年。一方面革除了明朝末年的許多弊政,另一方面又克服了滿族統治者自身的某些落後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以籠絡漢族士大夫洗刷關外傖荒,從而緩和了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發展了社會生產力,實現了除臺灣以外的中國領土的統一。這就爲康雍乾時期中國的發展奠定了堅固的基礎。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福臨是清朝開國時的關鍵君主,在中國歷史上起了進步的作用。

王亞英:順治帝—愛新覺羅·福臨在其前人努爾哈赤,皇太極以及攝政王多爾袞改革的基礎上,參照明制繼續進行社會改革。順治帝的改革對當時社會政治、經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併爲“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礎。

姚念慈:以遺詔十四罪來審視世祖親政十年的歷史,我確信遺詔宗旨與世祖本意全然不符。遺詔的宗旨在批判世祖背離滿洲,向化漢族。世祖的漢化改革則是維護清廷的全國統治,同時也鞏固滿族的既得利益所

不得不然。這是遺詔與世祖在政治取向上的分歧,當然,也含有短視與遠見、落後與進步的對立。但我認爲其意義尚不止於此。世祖的改革徘徊曲折,甚至夾雜着消極結果,較之多爾袞攝政時期,畢競是在深入、前進。看似緩慢的歷史進程,當時卻有如狂飆。漢化方向上每邁出微小的一步,人或覺得微不足道,但在世祖,也是極其艱難的。

滿族人關後施行野蠻的民族征服,使漢族人民遭受了巨大的犧牲。而要克服和扭轉這一趨勢,不僅要有漢族人民的反抗鬥爭,無疑也需要征服者付出代價。遺詔將世祖視爲本民族的叛逆,就是表達了滿族統治集團的切膚之痛。……世祖身上不時流露出征服者的失落。他個人的寂寞悲涼,何嘗不是滿族奠定中原王朝統治所付出的歷史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