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對貪官污吏毫不留情的朱元璋是如何對待自己的姐夫李貞的?

對貪官污吏毫不留情的朱元璋是如何對待自己的姐夫李貞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9.4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朱元璋,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小編爲各位介紹一下此人的歷史事蹟。

明初,明太祖朱元璋大封功臣,第一批封賞之中,最顯赫的是六位公爵,也被稱爲開國六大國公,他們是:韓國公李善長、 魏國公徐達、鄭國公常茂(常遇春之子)、曹國公李文忠、宋國公馮勝、衛國公鄧愈。

這就是大明的頂級開國功臣了,個個都跟隨老朱出生入死,換來榮華富貴也是理所應當。

鮮爲人知的是,這裏面的曹國公實際上是同時封的兩個人——李文忠和他父親李貞,這叫做父子同爵。

李文忠雖然是朱元璋外甥,但完全是憑實力吃飯。他在常遇春死後成長爲僅次於徐達的將領,戰功赫赫,封個曹國公一點問題也沒有。

李貞卻不一樣,他比朱元璋要大25歲,在1353年帶着李文忠投到朱元璋軍中時,已經年過50,在當時已是垂垂老矣。

隨後李貞也沒有留下什麼光輝的事蹟,終其一生,始終也是個忠厚的農民本色,

但李貞的榮寵絲毫不減,生前封曹國公,朱元璋數次給他下誥書,如今僅存下的幾件朱元璋御筆裏,就有一副是老朱寫給李貞的親筆御書。死後追封隴西王,第一文臣李善長親自爲他書志。

李貞雖然沒啥拿得出手的業績,《明實錄》中,記錄他生平的文字竟達到2000字以上,與劉基不相上下。

文言文惜字如金,幾乎沒有水份,2000字的記載有多少信息量,大家可以想象一下。

如此待遇,很容易讓人認爲李貞是沾了老婆孩子的光,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是個坐享其成的皇親國戚而已。

這是誤解了李貞,這位姐夫不以軍功或謀略見長,但他的封賞,大部分也是自己掙來的。

對貪官污吏毫不留情的朱元璋是如何對待自己的姐夫李貞的?

李家和朱家是世交,李貞之父李七三和朱元璋父親朱五四既是鄰居又是好友,兩家關係親密。

朱元璋多次回憶兩家的交情

駙馬李貞,年耆英,德稱鄉郡。修孝義於平素,聯姻眷於我家。昔居里之時,曾有周旋之益。篤生驥嗣,爲我虎臣。

這簡單幾句話,就包含了多重意思了。李貞在鄉間既有德望,又是姻親,這兩條隨便挑一條,朱元璋也得知恩圖報。

何況還有最關鍵的第三條“昔居里之時,曾有周旋之益。”

老朱家裏是赤貧,又有許多嘴要吃飯,有句老話叫“金鄉鄰,銀親眷”,居住在現代都市裏的我們可能很難體會到,在古時確實是鐵一般的定律,就是靠着李貞這樣友善鄰居的接濟,朱家的日子才能稍稍好過一點。

“金鄉鄰,銀親眷”,李貞兩條都佔齊了,但這還不是全部原因。

再看另一道誥文:

“駙馬都尉李貞,年既老成,性惟樸直,爲恩親侯。在昔,皇考與其慈父循良相類,一起相孚,結爲姻家。其來久矣。”

朱五四本來一直和大哥,也就是朱元璋的伯父朱五一一起生活,在他認識李貞之父李七三後,與大哥分別,來到曹公城,在這裏連生兩子,也就是朱元璋的大哥和二哥,其中自然少不了李貞一家的照拂,“皇考與其慈父循良相類,一起相孚”說得很明白了,這就是世交之誼。

李貞娶了朱五四二女兒爲妻,她沒有留下確切的名字,大家稱她爲“”,可能是由於她信佛的緣故。李家是當地也不算富戶,勉強能吃飽,李貞是長子,也是家庭的主持人。

李貞夫婦事親至孝,佛女對小弟朱元璋來說是慈母般的存在——“撫弟以慈”,朱五四夫婦在荒年過得十分艱難,多虧李貞夫婦的資助,得以“雖歉不荒”,在並不寬裕的家庭條件下還能始終接濟丈人,這並不容易做到。

至正四年(1344年)春天,朱家遭遇大禍,短短半個月內,朱元璋父母長兄等四人接連亡故,只剩下朱元璋孤苦伶仃一個孤兒,隨後他在鄉鄰陪同下入皇覺寺爲僧,跨出了成爲亂世梟雄的第一步。

看到這裏,或許出現疑問,既然李貞家境還勉強過得去,又對朱家這麼照顧,爲什麼在丈人家裏遭災之後,不收養這位小弟,要讓他在外面顛沛流離呢。

這也是有實際原因的。當時,李家與朱家相距將近百里,路途遙遠,且瘟疫橫行,人人自危,朱家也已無人報喪,李貞夫婦對此並不知情。朱元璋還沒成年,入寺爲僧後也沒能主動聯繫姐姐一家,就此與李貞夫婦失去了聯繫。

六年後,大禍也降臨到李家。數月內,李貞母親和他四個弟弟先後病卒,緊接着又是佛女和她的一子二女,一家11口,僅剩下李貞和幼子李文忠,情形之悽慘不可言狀。

當地已無法生存,李貞帶着李文忠到淮東避災,直到至正十四年(1354年),聽說朱元璋已是滁州主帥,這才前往投奔,路上艱苦難行,到達時已形同乞丐。

親人分別再次相見,朱元璋也是涕淚縱橫,在他的皇陵碑中記下了這段感情:

思親詢舊,終日慨慷,知仲姊已逝,獨存駙馬與甥雙。駙馬引兒來我棲,外甥見舅如見娘。此時孟嫂亦有知,攜兒挈女皆從傍,次兄已歿又數載,獨遺寡婦野持筐:因兵南北,生計忙忙,一時會聚如再生,牽衣訴昔以難當。

對貪官污吏毫不留情的朱元璋是如何對待自己的姐夫李貞的? 第2張

李貞此時年事已高,但之後仍然爲朱元璋在軍中效力過,留下兩次記錄:

一次是至正二十五年,張士誠派20萬大軍攻打諸暨,李貞父子正是城中主將,他執掌軍務,令李文忠引兵出擊,大敗敵軍。

一次是至正二十六年,嚴州城內防務空虛,降卒密謀叛變。李貞察覺後,設宴召集降卒,在席上將大部分人灌醉後生擒,然後械送到應天,避免了一場兵變,朱元璋“大喜”。

李貞忠誠可鑑,朱元璋對李貞的感情也出於赤誠,兩人上演的是一出親情佳話,這絕非利益交換可比。

洪武二年六月的一個晚上,朱元璋做了一個夢,夢到了往日居住破舊的房屋和自己父母,李貞正在屋中伺候。醒後老朱嚎啕大哭,第二天早上他立即寫下致駙馬李貞的手書,派遣內官代表自己前往杭州探視李貞。

這份手書,經歷六個半世紀的風雨,至今完好無損,是難得的朱元璋墨跡。

洪武三年,李貞已年近七十了,朱元璋意識到李貞時日不多,想再多看李貞幾眼,自己又朝務繁忙。於是下詔,在南京西華門旁新建宅邸,讓李貞搬來居住,給李貞的待遇是“敕免常朝,贊拜不名”,又親自到李貞府內赴宴,自己沒空,就常派長子朱標和其他兒子代表自己慰問。

朱標此時早已封太子,其他兒子也都封王,這份恩典,李貞絕對是獨一份。

朱元璋和李貞見的最後一面,是洪武十一年六月,李貞突然得病,口不能言。

朱元璋聞訊,立即親自趕到李貞宅邸,拉着姐夫的手問:“還認識我嗎?”李貞已無法講話,只能流淚點頭以對,朱元璋也不禁動容,嗚咽不止。

這一刻的朱元璋,身份不是皇帝,只是個普通的老頭,表現出的只有發自內心的親情,李貞對他來說,承載着家族的寄託。

朱元璋下令儘量延長李貞生命,奈何李貞已76歲,大限已到,很快薨逝,朱元璋爲此輟朝三日,親臨祭奠,追封李貞爲“隴西王”,諡號“恭獻”。

對貪官污吏毫不留情的朱元璋是如何對待自己的姐夫李貞的? 第3張

從以上種種來看,李貞生前封公,死後封王,並不僅是依靠老婆兒子的庇佑,與他自身也是分不開的。既是世交,又是,更是姻親,三重身份下才是全部原因,老朱雖對大臣兇猛,其實也是個重感情的人啊。

李貞是朱元璋稱帝后僅存一個活着的同輩親人。他也並沒有因皇帝的榮寵而有一絲得意,保持着謙卑與簡樸,“一旦富貴而忘貧賤,君子不爲也”,“今上方以勤儉化天下,吾爲戚里之長,苟爲奢靡,何以勸率家人!”其一貫保持的正人君子作風,也是朱元璋對他一如既往尊敬的重要原因。

李貞薨後,先是葬於盱眙靈蹟鬥光山,後被李文忠“還葬於先隴”,與朱元璋二姐佛女的靈柩合葬於滁州明光。按照明制,駙馬公主合葬墳以公主封號爲名,所以稱爲“曹國長公主墳”,流傳到今天,當地俗稱“曹姑墳”,地名一直流傳到今天。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