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唐憲宗促成的中興局面爲什麼沒堅持多久?真相是什麼

唐憲宗促成的中興局面爲什麼沒堅持多久?真相是什麼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唐憲宗促成的中興局面爲什麼沒堅持多久?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在中晚唐一個多世紀的歷史之中,恐怕沒有皇帝能夠同唐憲宗李純並駕齊驅。以至於,每當人們提到中晚唐的歷史時,總是會在第一時間的唐憲宗。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爲,歷史上唐憲宗在位的時期,唐王朝迎來了一個高光時刻,即我們後世所熟知的“元和中興”而這次中興的歷史片段所以能夠成爲唐王朝的高光時刻,主要還是因爲這次中興局面,暫時結束了藩鎮割據的混亂局面。

唐憲宗促成的中興局面爲什麼沒堅持多久?真相是什麼

根據史料的記載,唐憲宗繼位之初,便致力於打破唐德宗時遺留下的困局。其在位的十五年時間裏,任用賢能加強相權,並始終都對遊離的藩鎮以雷霆手段進行彈壓,這中間尤其是對淮西藩鎮的用兵,更是中晚唐時期所有削藩戰中,最爲激烈的一場大戰。而後面的歷史也證明,唐憲宗時期的削藩之戰使得唐朝再次歸於一統,國勢也得以復振。但讓人覺得意外的是,唐朝因唐憲宗而改變的歷史線路,在唐憲宗死後旋即又回到了原來既定的軌道上。

歷史上唐憲宗在元和十五年死後,因“河朔復叛”的原因,唐王朝內部再一次開始搖搖欲墜起來,而這也導致“元和中興”積累十餘年的成果被付之一炬。當我們回顧這段發生於中晚唐時期的歷史,便會發現,榮枯驟變人亡政息成爲了這段歷史的真實寫照。並且,伴隨着“元和中興”所遠去的則是唐帝國重新振興的可能。那麼,唐憲宗以雷霆手段促成的中興局面,爲什麼會轉瞬即逝?

唐憲宗促成的中興局面爲什麼沒堅持多久?真相是什麼 第2張

首先,唐憲宗以雷霆手段促成的中興,所以會轉瞬即逝,實際上同制度上的變革沒能及時跟進有很大的關係。這是因爲,從唐朝當時藩鎮割據的角度的來看,唐朝若要徹底的平復藩鎮並復興唐室,必然需要武力征服與兵制、節度使制度變革並道而行,即在以武力削平藩鎮之後,迅速進行改革,以此來穩定整體的局勢。而回顧這段歷史便能發現,恰巧就是在這個需要兵制與節度使制度變革的關鍵節點唐憲宗卻突然離世,而這則使得其以雷霆手段促成的中興,最終轉瞬即逝。

實際上,唐憲宗在位的末期,關於節度使制度的改革已經悄然開始。在公元819年,也就是唐憲宗死前的一年,一些限制節度使權力的政策已經陸續出臺。根據《劍橋中國隋唐史》的總結歸類,其涉及的主要是三個方面,一來取消部分節度使的屯田收入,再者便是限制節度使任命地方官職,而最後一點便是有意的加強州郡刺史的地位,並讓其擁有一定的兵權,從而使節度使只能控制一州之地。對此,當時的橫海節度使烏重胤曾言道“向使刺史各得行其職,則雖有奸雄如安、史,必不得以一州獨反也”可見,唐憲宗在位的末期,大刀闊斧的改革實際上已經被提上議程,這中間如果唐王朝具有改革的資源優勢,那麼藩鎮問題還是很有可能被根治的。

唐憲宗促成的中興局面爲什麼沒堅持多久?真相是什麼 第3張

但就是在這個兵制、節度使制度變革的關鍵時期,唐憲宗卻突然離世,這使得其之前以雷霆手段換來的成果被付之一炬。而在唐穆宗繼位之後,唐朝便選擇了以更爲激進的銷兵之策來剪除藩鎮。對此《舊唐書》的記載則爲“宰臣蕭俯等不顧遠圖,乃獻銷兵之議”而這個所謂的“銷兵之議”瞬間便點燃了藩鎮牙兵這個火藥桶,這就有了後面的“河朔復叛”可見,若是憲宗仍然在位,並依照此前的頂層設計由表及裏式的進行變革的話,“元和中興”或許也還不至於憲宗剛離世便徹底崩潰。

歷史就是這樣,藩鎮被平復之後,唐憲宗的離世導致了一系列變革沒能及時跟進,而穆宗朝大臣的昏聵則徹底點燃了牙兵心中的怒火。這樣的背景下,“元和中興”自然也就成爲了轉瞬即逝的存在,而同“元和中興”一道轉瞬即逝的還有唐王朝扭轉乾坤的一次大好機會。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