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漢景帝造成了七國之亂,他爲什麼還被稱爲明君?

漢景帝造成了七國之亂,他爲什麼還被稱爲明君?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了漢景帝的相關內容,不知能否幫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識?

所謂明君,歷來的評價標準往往都是君聖臣賢、廣開言路,百姓生活富足,國家安定太平等等。但是漢景帝這個明君的稱呼卻往往令人奇怪。

因爲在漢景帝時期造成了一場波及大半個天下的七國之亂,而這種戰爭往往代表着國力衰微,內外不穩,可以說很多時候都是王朝中衰的表現,比如唐之安史之亂,明之土木堡之變等等。

漢景帝造成了七國之亂,他爲什麼還被稱爲明君?

但是經過了一個七國之亂,漢景帝反而帶上了明君的帽子

劉啓是漢文帝的兒子,劉啓爲太子時,吳王劉濞的太子劉賢入京,陪伴劉啓喝酒下六博棋。劉賢的師傅都是楚人,從而使他養成輕佻、剽悍的個性,平時又很驕矜,與劉啓博弈時,爲棋路相爭,態度不恭敬。

劉啓就拿起棋盤打劉賢,不料把他打死了,漢文帝就派人將其遺體送回吳國去埋葬。從此劉濞怨恨劉啓,這也是後來“七王之亂”的開端。

而劉啓即位後,先提拔晁錯擔任內史,然後又升晁錯爲御史大夫,位列三公之一,晁錯極力主張劉啓削奪各王的封地,即削藩。漢景帝覺得有道理,也想要這麼搞決定先削奪吳國的會稽和豫章兩郡。

漢景帝造成了七國之亂,他爲什麼還被稱爲明君? 第2張

劉濞見朝廷開始動手,不願束手就擒,在公元前154年時聯合各地諸侯王打着誅殺晁錯、安定國家的旗號反叛作亂。這次叛亂共有七個諸侯王參加,史稱爲“七國之亂”。

但是這場叛亂與其他的叛亂不一樣,僅僅三個月就被平定了,因此並沒有對國家造成特大損失,這也是漢景帝能夠帶穩明君帽子的最大原因。

而且在漢景帝時期,漢朝開始改革才逐步真正走向富國強兵的道路。

文帝時期,西漢政府基本處於無爲而治的模式,在施政方針上採用藏富於民的政策,這種政策的確可以緩解農民的壓力,但更多的則是讓大地主和大商人受惠,而西漢國庫的收入卻因此收入大減,國家財政由此遭受巨大打擊。

漢景帝造成了七國之亂,他爲什麼還被稱爲明君? 第3張

而景帝上臺後,便走上了法家的耕戰強國之路。他重新開徵了文帝時期已經停止的田稅,既抑制了大地主和大商人的擴張,又增加了國庫收入。

同時一改文帝時期的放任態度,接連下發了"復置諸關"、”定鑄錢僞黃金棄市律"等等一系列改革政策,成功爲西漢國庫增加了一條財源。

而且七王之亂之後權威大漲的中央政權不僅逐步收回了國家鑄幣權,而且對全國的控制也在逐步加強,真正做到了中央集權,爲漢武帝的集權和北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同時漢景帝通過改革馬政、招降匈奴部衆等方式積極備戰,積累了豐厚的戰爭儲備。

可以說漢朝從漢景帝開始是一個改變,從漢初的無爲而治到法家富國強兵的改變,雖然這種改變在漢武帝時期正式完成,但毫無疑問漢景帝是開了一個好頭。

因此明君這個稱號漢景帝也還是帶得穩的。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