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唐高祖李淵簡介:李淵父子爲何會選擇在晉陽起兵反隋?

唐高祖李淵簡介:李淵父子爲何會選擇在晉陽起兵反隋?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5.3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高祖李淵爲什麼會選擇在晉陽起兵?李淵父子晉陽起兵的歷史真相是什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唐高祖李淵簡介:

唐高祖李淵(566年-635年6月25日),字叔德,隴西成紀人,祖籍邢州堯山,唐朝開國皇帝。李淵出身於北周的貴族家庭,七歲襲封唐國公。開皇中,歷任譙、隴、岐三州刺史,隋煬帝即位後,李淵又歷任滎陽(今河南鄭州)、樓煩(今山西靜樂)二郡太守。後被召爲殿內少監,又升衛尉少卿。大業十一年(615年),李淵拜山西河東慰撫大使;大業十三年(617年),又拜太原留守。

隋末天下大亂時,李淵乘勢從太原起兵,攻佔長安。義寧二年(618年)農曆五月,李淵接受其所立的隋恭帝的禪讓稱帝,建立唐朝,定都長安,並逐步消滅各地割據勢力,統一全國。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門之變後,李淵退位稱太上皇,禪位於兒子李世民。貞觀九年(635年),李淵病逝。諡號太武皇帝,廟號高祖,葬在獻陵。上元元年(674年)農曆八月,改上尊號爲神堯皇帝。天寶十三載(754年)農曆二月,上尊號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

唐高祖李淵簡介:李淵父子爲何會選擇在晉陽起兵反隋?

李淵爲什麼在晉陽起兵?

公元617年,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事件莫過於李淵父子的晉陽起兵。它就像一道劈裂天空的絢麗閃電,一舉刺破隋帝國的茫茫黑夜;又像是一束穿越濃雲的熠熠曙光,瞬間照亮了大唐王朝的早晨。這個令天地爲之變色、令歷史爲之改轍的大事件有諸多人物參與,這些人後來都成爲大唐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開國功臣。他們是裴寂、劉文靜、長孫順德、劉弘基、唐儉、柴紹、殷開山、劉政會、溫大雅、武士彠(武則天的父親)……

這些人是晉陽起兵最重要的一批骨幹力量,正是有了他們的策劃、推動和實施,這次起義才能獲得成功,大唐王朝最終才得以橫空出世。可不管怎麼說,他們終究只是這個大事件的配角。而晉陽起兵的主角,當然非李淵父子莫屬。可問題是,在李淵父子當中,誰纔是這次起兵的首謀?誰纔是這個大事件真正的靈魂人物?誰纔是開創大唐三百年基業的第一人?對此,歷代官方正史都異口同聲地回答——李世民。

後晉劉昫修撰的《舊唐書》聲稱:“太宗與晉陽令劉文靜首謀,勸舉義兵。”北宋歐陽修等人編撰的《新唐書》也斷言:“高祖起太原,非其本意,而事出太宗。”司馬光主編的《資治通鑑》更是斬釘截鐵地說:“起兵晉陽也,皆秦王李世民之謀。”“高祖所以有天下,皆太宗之功!”然而,歷史的真相果真如此嗎?首先讓我們來看看,按照官方正史兩《唐書》和《資治通鑑》的記載,李世民和李淵在晉陽起兵前夕都做了些什麼。

李世民跟隨李淵來到太原後,結交了一批江湖義士。《舊唐書·太宗本紀》稱其“潛圖義舉,每折節下士,推財養客,羣盜大俠莫不願效死力”。《資治通鑑·隋紀七》說:“世民聰明勇決,識量過人,見隋室方亂,陰有安天下之志,傾身下士,散財結客,鹹得其歡心。”長孫順德與劉弘基就是在這個時候與李世民結成了生死之交。

長孫順德是長孫晟的族弟,與劉弘基原本都是隋宮廷的宿衛軍官,因逃避遼東兵役,亡命太原投靠了李淵,而得以與李世民相結納。這兩個人後來在募集義兵時都發揮了關鍵作用。此外,劉文靜和裴寂也先後加入了李世民“潛圖義舉”的行列。劉文靜時任晉陽令,裴寂時任晉陽宮監,二人因職務交往而成爲好友。他們目睹天下大亂,而自身前途未卜,時常相對而嘆。有一次裴寂說:“貧賤如此,又逢離亂,將何以自存?”

當時劉文靜還未參與李世民之謀,但是暗中已經對他極爲傾慕,所以趁機遊說裴寂道:“李世民非尋常之人,其胸襟豁達類似漢高祖,天縱神武如同魏武帝,雖然年少,卻是命世之才!”言下之意是讓裴寂和他一起依附李世民,可裴寂對此卻不以爲然。不久,劉文靜因與李密有姻親關係而坐罪,被關進郡獄。正當他對前途感到茫然之際,李世民忽然親自來獄中探望他。劉文靜大喜過望,馬上向李世民發出試探,說:“天下大亂,非漢高祖、光武帝之才華者,不可平定四海!”

唐高祖李淵簡介:李淵父子爲何會選擇在晉陽起兵反隋? 第2張

李世民笑着說:“先生怎麼知道沒有?只是常人不知道罷了。我之所以來看你,並不是像小兒女那樣注重個人感情,而是來和先生圖謀天下大事,不知先生有何見教?”劉文靜知道自己沒有看錯人,於是將自己的想法和盤托出:“如今主上南巡江淮,李密圍逼東都,天下羣盜多如牛毛。值此之際,若有真命之主應天順人、振臂一呼,取天下則易如反掌。

今太原百姓爲避戰亂,皆入晉陽,文靜爲晉陽令數年,知其中豪傑之士衆多,一朝嘯聚,可得十萬人。尊公所領之兵亦有數萬,一聲令下,誰敢不從?進而乘虛入關,號令天下,不出半年,帝業可成!”李世民聽完朗聲大笑:“君言正合我意。”從此李世民與劉文靜開始積極部署,準備起事。而這個時候,李淵在做什麼呢?按照正史的說法:“淵不之知也。”而李世民則是“恐淵不從,猶豫久之,不敢言”(《資治通鑑》卷一八三)。

李淵真的是這樣渾渾噩噩,對李世民的起兵密謀一無所知嗎?這個問題我們留待後面探討,現在接着來看在官方正史中,李世民是如何軟硬兼施地“說服”李淵起兵,而李淵又是如何舉棋不定、出爾反爾的。由於裴寂與李淵的私交很好,李世民決定從裴寂的身上突破。他天天與裴寂交遊,同時拿出私人的錢數百萬,讓人與裴寂賭博,每一次都詐輸,把裴寂樂壞了。等到那些錢輸得差不多的時候,李世民也順理成章地和裴寂變成好友了。最後李世民把自己的密謀告訴了裴寂,同時讓他想辦法說服李淵。

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短。此刻裴寂已經很清楚他那些錢是怎麼到手的了,只好點頭同意。李世民和裴寂很快就想了一計。隨後的日子裏,裴寂天天去找李淵喝酒,喝完酒又順便送上幾位美女。一連數日,把李淵伺候得舒舒服服。幾天之後,裴寂找了個四下無人的機會,不慌不忙地對李淵說:“二郎暗中蓄養兵馬,欲舉義旗,恐大事泄露被誅,所以讓我以晉陽宮女奉公,此乃情急之下迫不得已之計。如今衆人心意已決,不知公意下如何?”

李淵一聽,當場爆出冷汗。原來這幾天與他合歡的竟然全都是晉陽行宮的宮女——皇帝楊廣的女人!這可是滅門之罪啊!沒想到自己的兒子和老友居然使了這麼一招把他綁上了“賊船”。這一招可真損哪!李淵愣了很長時間,最後無可奈何地說:“吾兒既有此謀,事已至此,爲之奈何?只好從他了。”李淵雖然一隻腳踏上了“賊船”,可畢竟是被逼無奈,所以猶豫了幾天後又把腳縮了回去。

不久後又發生了一件讓他差點掉腦袋的事,再次把他逼入一個進退兩難的境地。那就是東突厥的入侵。從大業十二年底到次年正月之間,東突厥屢次出兵進犯馬邑(今山西朔縣),李淵派遣副留守高君雅會同馬邑太守王仁恭出兵抵禦,結果卻吃了一場敗仗。人在江都的隋煬帝楊廣聞訊大怒,以“不時捕虜,縱爲邊患”爲由,遣使赴太原將李淵就地拘押,並準備將王仁恭斬首。

李淵晉陽起兵的真相是什麼?

李世民一見時機成熟,終於當面對李淵說:“今主上無道,百姓困窮,晉陽城外皆爲戰場,父親若再拘守小節,下有盜寇、上有嚴刑,危亡無日啊!不如順民心舉義兵,轉禍爲福,此天授之時也。”李淵大驚失色:“你怎能說出如此大逆不道之言?我現在就告發你。”然後找出紙筆,做出一副馬上要奮筆疾書之狀。

唐高祖李淵簡介:李淵父子爲何會選擇在晉陽起兵反隋? 第3張

李世民一臉沉着,緩緩地說:“世民觀天時人事如此,所以敢說。倘若父親一定要告發我,不敢辭死!”李淵氣得把筆一扔,說:“我怎麼忍心告發你呢?你要慎重,別再說這種話了。”不料第二天一早,李世民又來了。李淵聽見他鍥而不捨地說:“今盜賊日繁,遍佈天下,父親受詔討賊,賊能討得完嗎?到最後還要承擔討賊不力的罪名。

而且世人紛傳李氏當應圖讖,所以李金才無罪,卻一朝族滅。退一步說,即便父親能將盜賊盡皆剿滅,自古功高不賞,屆時危險更大!只有昨日之言,可以救禍,此乃萬全之策,願父親勿疑!”李淵仰天長嘆:“我昨天一整夜都在想你說的話,其實還是很有道理的。今日不管是家破人亡由你,化家爲國也由你,一切都由你了。”此時的李淵真是一副萬般無奈、聽天由命之狀!

幾天後,隋煬帝的使者又到了,準備把李淵和王仁恭一起押赴江都問罪。李淵頓時驚慌失措。於是,李世民和裴寂等人再次向李淵進言:“今主昏國亂,盡忠無益。偏將副手戰場失利,竟然也要歸罪明公。危亡已經迫在眉睫,宜早定計。況且晉陽兵強馬壯,行宮中又蓄積金錢、布帛鉅萬,以此舉事,何患不成?今留守長安的代王幼弱,明公若擊鼓向西,據有長安如同探囊取物,何必被區區一個朝廷使者囚禁,坐以待斃呢?”

至此,李淵終於下定決心,開始暗中部署。可沒過幾天,江都的天子使臣又到了,宣詔赦免了李淵和王仁恭的戰敗之罪,並且讓他們官復原職。赦令一下,李淵立刻反悔,矢口不提舉義之事。接下來的日子,越來越多的人都在催促李淵起兵。如鷹揚府司馬許世緒、行軍司鎧武士彠、前太子左勳衛唐憲、其弟唐儉等等。然而,大夥把嘴皮子都磨破了,該說的話翻來覆去都講爛了,李淵還是遲遲不動。

劉文靜忍無可忍,只好向裴寂施壓:“先發制人,後發者制於人。你爲何不快點勸唐公起兵,怎能一再借故拖延呢?再說了,你身爲宮監,卻以宮女私侍他人,你一個人死就算了,何必拖累唐公?”裴寂被觸到痛處了。是啊,假如李淵遲遲不起事,萬一晉陽宮女陪侍之事泄露,那他裴寂就算有八顆腦袋也不夠砍啊!

此後裴寂只好天天追着李淵,死纏爛打、軟磨硬泡,終於把李淵徹底說服了。李淵隨後讓劉文靜假造敕書,以朝廷準備四徵高麗爲名,命令太原、西河、雁門、馬邑四郡凡二十歲以上、五十歲以下者全部要應徵入伍,藉此擴大武裝力量,準備起兵。這就是歷代正史所記載的關於晉陽起兵的起因和內幕。

在這裏,李淵被描繪成一個平庸、怯懦、胸無大志、多疑反覆的傀儡型人物,而年未二十的李世民則被塑造成一個目光遠大、足智多謀、意志堅定的領袖,表現出了一種遠遠超越他年齡的成熟和穩重。在此,李世民毋庸置疑地成了晉陽起兵的“首謀之人”,而李淵一開始就被矇在鼓裏,後來迫不得已捲入了這個事件,幾乎是被人用綁架的手段弄上了這條起兵叛隋的“賊船”,自始至終都表現得碌碌無能而且萬般無奈。難道,這就是歷史的真相?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