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爲國犧牲的丁汝昌,不但沒有收到嘉獎爲何還被下令鎖棺

爲國犧牲的丁汝昌,不但沒有收到嘉獎爲何還被下令鎖棺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5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丁汝昌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丁汝昌出生於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在丁汝昌幼年因爲家境貧困,只在私塾中讀過三年書,在十來歲失學之後,便以給人打各種零工補貼家用,十四五歲時到豆腐店當了一名學徒。丁汝昌在父母病故後加入了太平軍,成爲程學啓部下。

爲國犧牲的丁汝昌,不但沒有收到嘉獎爲何還被下令鎖棺

後來程學啓帶着丁汝昌等人一同向清廷投降,隨着程學啓一同歸到了李鴻章治下,參與了剿滅捻軍的征戰,丁汝昌立了不少功,被加封爲提督。此後丁汝昌卻未能在仕途上再進一步,反而被罷職歸田,後來因投奔李鴻章而被重新啓用,不但成爲李鴻章的左膀右臂,還擔任了北洋海軍的水師提督。

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7月1日,甲午戰爭爆發,在戰爭爆發初期,光緒帝便對丁汝昌極爲不信任,在數日間,便連發數封電報指責丁汝昌作戰未能取得戰果,準備將其革職並送交刑部治罪。但是這一次由於對丁汝昌的指控沒有實際證據,再加上李鴻章力保,最後光緒帝並沒有處分丁汝昌。

對於丁汝昌所有的指控中,有一條特別顯眼,那就是丁汝昌原本出身陸軍,根本沒有統領海軍的經驗,卻被提拔爲北洋水師的海軍提督。那麼丁汝昌在上任之後的表現,是否符合這一職位呢?

明代詩人楊基在《感懷》詩中寫道:“英雄各有見,何必問出處。”也就是莫以出身論英雄的意思,對丁汝昌或者任何將領的評價也應如此。這並不是說一個將領領軍打仗的經驗不重要,而是說關於對丁汝昌的評價不能太過武斷,應該綜合各方情況來看。

爲國犧牲的丁汝昌,不但沒有收到嘉獎爲何還被下令鎖棺 第2張

當時在清廷朝堂之上拿着這一條攻擊丁汝昌的人不少,但是其根本原因並不是因爲丁汝昌在之前沒有統領過海軍,而是因爲他所身處的派系。李鴻章力保丁汝昌成爲海軍提督,肯定不是全然的大公無私,事實上恰好相反,他大有私心。很明顯,丁汝昌是他的嫡系,李鴻章任用自己的嫡系,作爲海軍提督,可以保證自己對北洋水師的掌控。

丁汝昌在任職期間,並未玩忽職守,相反他對北洋海軍和海防的建設非常重視,對自己要求嚴格,正由於丁汝昌是李鴻章的嫡系,所以對李鴻章言聽計從,治軍不嚴以至於軍紀不嚴。但是在軍事策略上來說,丁汝昌卻並無太大紕漏。

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中國水師在黃海海戰中慘敗,這次慘敗除了當時的軍事力量不如日方,丁汝昌作爲當時的戰場指揮官,對於這場敗仗有着不可推卸的責任。由於他的指揮失誤,使整個艦隊處於羣龍無首被動挨打的狀態。此後北洋艦隊元氣大傷,丁汝昌被革職,但是暫時留在任上。但是很快丁汝昌又被人拿住話柄,舉報爲通敵誤國,被朝廷下令交給刑部治罪。此時劉步蟾和李鴻章再次奮力爲丁汝昌申辯,於是朝廷下令暫緩押送刑部。

爲國犧牲的丁汝昌,不但沒有收到嘉獎爲何還被下令鎖棺 第3張

丁汝昌當時已經到了舉步維艱的地步,但是他仍然沒有放棄爲北洋水師出謀劃策,經常召集將領商議戰事。在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的除夕,日軍向丁汝昌送來勸降書,但是丁汝昌並不爲所動,決心死戰到底。在隨後的戰事中,丁汝昌做了他能做的所有一切,甚至組織了敢死隊炸燬敵方的克虜伯大炮,可惜由於寡不敵衆,援軍無望,所以丁汝昌依然戰敗了。

在最後關頭,丁汝昌並非朝廷威風凜凜的領軍將領,已經被革職查辦。日方的艦船已經將炮臺佔領,日軍再次勸降丁汝昌,此時的丁汝昌選擇了自盡。

不管丁汝昌願不願意,總之在他死後戰敗所有的責任都由他一力承擔,各種彈劾如雪片般飛向光緒帝的案頭,光緒帝認爲丁汝昌最大惡極,不但下旨將他抄家,還命令,在他的屍體上穿上黑色囚衣,棺材也同樣漆成黑色,再加上三道銅箍牢牢捆綁,不允許下葬。這樣的懲罰在封建社會無異於挖墳掘屍,是極大的羞辱。一直到宣統二年(公元1910年),丁汝昌才得以平反,官復原職,入土爲安。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