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唐順宗當了26年太子,爲何登基半年就讓位?

唐順宗當了26年太子,爲何登基半年就讓位?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7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德宗在上位之初栽了一個大跟頭後,就開始了長達20年的韜光養晦,並且在此過程中,不斷擴大宦官的權力,更挖空心思的橫徵暴斂。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面對唐德宗的所作所爲,朝野難免會出現各種反對力量,而太子李誦就是這些力量的代表人物。

唐順宗當了26年太子,爲何登基半年就讓位?

當太子流露出類似的傾向後,他的智囊就提醒道:“你千萬不要這樣做,因爲你是太子,如果你公開反對你老爸的政策,你這是想幹什麼呢?更主要的是,如果反對現在政策的人,都表示支持你,你就更危險了。因爲面對此情此景,你老爸肯定會害怕提前退休。”

雖然這個智囊所說的話非常含蓄,但是太子一想也就是這個道理,於是就爲自己輕率的想法感到非常後悔,更把這個智囊當成心腹來看待。

太子嘗與侍讀論政道,因言宮市之弊,太子曰:“寡人見上,當極言之。”諸生稱讚其美,叔文獨無言。罷坐,太子謂叔文曰:“向論宮市,君獨無言何也”?叔文曰:“皇太子之事上也,視膳問安之外,不合輒預外事。陛下在位歲久,如小人離間,謂殿下收取人情,則安能自解?”太子謝之曰:“苟無先生,安得聞此言?”由是重之,宮中之事,倚之裁決。

在這種背景下,太子雖然選擇了韜光養晦。但是誰也知道,他就是等着老爸一死,然後開始大幹特幹。

所以,太子身邊很快聚集起一個激進的政治集團,他們都躍躍欲試,就等着老皇帝一死,然後開始對帝國進行全面改革。

從某種意義上,太子、太子身邊的親信比較幸運,因爲唐德宗不久後就死了。

如果唐德宗如唐玄宗一樣長壽,他們這一羣人估計都要被殺頭了,就是太子恐怕也難逃一死。

就他們這種表現,往溫和了說,肯定都是希望唐德宗趕緊退休;往激進了說,肯定都是盼着唐德宗趕緊死。

唐德宗壽命不長,所以他們的願望,用極度溫和的方式實現了。但是,從某種意義上講,太子和他身邊的人也實在是不幸。

唐德宗終於被太子熬倒了,但是太子本人的身體也快不行了。事實上,老皇帝還沒有死,太子就因爲中風,連話都不會說了。

這一下問題就來了,話都不會說的太子應該繼位嗎?

基於大道理,自然應該讓太子繼位。但是基於現實道理,太子都成這副德性了,還繼啥位呢?太子的弟弟英明神武,直接讓他繼位不就得了嗎?或者說,皇太孫早已成年,而且英明神武,直接讓他繼位不就得了嗎?爲什麼非要讓一個話都不會說的太子繼位呢?

唐順宗當了26年太子,爲何登基半年就讓位? 第2張

太子成爲唐順宗後,類似的爭論也一直存在:皇帝連話也不會說了,他還應該繼續當皇帝嗎?

皇帝的嫡系成員自然認爲,皇帝再怎麼樣,他也是皇帝,只要皇帝一息尚存,我們就應該忠於他。

問題是,反對派顯然認爲,皇帝都成這樣了,還怎麼主持帝國工作?關鍵是,你們這麼擁戴這樣一個皇帝,是不是就爲了方便你們假傳聖旨啊?

唐順宗多少有些高估皇權的力量,唐順宗身邊的東宮集團,也多少有些高估皇權的力量。皇權的維持,永遠需要強大的力量支持,而唐順宗爲代表的東宮集團,都是一些缺乏資歷背景的人。

唐順宗的東宮集團領銜人物,一個是王叔文,一個是王伾,這就是傳說中的二王。他們之所以進入權力中樞,一個是因爲字寫得不錯,一個是因爲棋下得好,所以有幸陪太子學習。

初,翰林待詔王善書,山陰王叔文善棋,俱出入東宮,娛侍太子。

唐順宗東宮集團八個核心成員,後來都被唐憲宗貶爲偏遠地區的司馬,這就是傳說中的八司馬。

他們都是一心上進的中下層官員,只因爲跟太子走得近,所以唐德宗一死,就迅速的進入了權力核心。

密結翰林學士韋執誼及當時朝士有名而求速進者陸淳、呂溫、李景儉、韓譁、韓泰、陳諫、柳宗元、劉禹錫等,定爲死友。

沒有背景和資歷,那他們的改革怎麼樣呢?

第一威脅了宦官集團的利益,因爲唐德宗執政的弊端,重用宦官通常是排在第一位的。

第二威脅了那些資深的高級官員權力,因爲任由唐順宗這樣發展下去,東宮集團的核心成員就會取代他們地位。

第三威脅地方藩鎮的利益,因爲唐德宗執政的弊端,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就是對藩鎮太過妥協。

既然如此,唐順宗爲代表的東宮集團,那必然是有些凶多吉少了。

宦官集團掌握着禁軍和決策權力,資深的高級官員控制着帝國中央政府,而藩鎮大佬控制着地方的軍事權力。

唐順宗爲代表的東宮集團到底有多少籌碼?他們最主要的籌碼,大約就是自己的領銜人物是皇帝,而且所有的改革,有可能獲得底層社會的支持。

問題是,皇帝的稱號到底有多大的力量,對於經常看我文章的人,肯定不會高估的。

底層力量呢?在一個交通媒介落後的小農社會中,他們通常就是一盤散砂,而且皇帝也不可能發動底層力量支持自己的改革。在這種背景下,唐順宗爲代表的東宮集團失敗只是分分鐘鐘的事。

唐順宗的疾病,對唐順宗爲代表的東宮集團來說,是不幸的事,因爲這是他們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是從某種意義上,這也是他們的幸運,因爲在這種背景下,反對派讓唐順宗下臺時,相對就比較容易,於是這場政變變得相對溫和。否則,他們可能會失敗得更難看。

看到唐順宗爲代表的東宮集團這樣無法無天,利益受到威脅的人自然開始編造各種段子,醜化他們。

因爲類似的原因,當時有一種流傳非常廣泛的說法,那就是唐順宗爲代表的東宮集團,賣官賣瘋了。

換而言之,他們之所以大肆清理異己,就是爲了賣官;換而言之,他們這樣胡折騰,哪是爲了帝國的根本利益啊,就是爲了方便自己斂財。

其黨或言曰,“某可爲某官,”不過一二日,輒已得之。於是叔文及其黨十餘家之門,晝夜車馬如市。客候見叔文、者,至宿其坊中餅肆、酒壚下,一人得千錢,乃容之。

於是,一個普遍史書都記錄的經典段子是這樣說的,太子的主要智囊王伾,在家裏放着一個大櫃子,賣官的錢全放在這裏,到了黑夜,夫妻兩個人就睡在這個大櫃子上。

尤茸,專以納賄爲事,作大匱貯金帛,夫婦寢其上。

這一切是真是假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當時大多數人都認爲它是真的,這就非常危險了。

唐順宗被迫禪讓後,他一系的八個骨幹成員,都被貶到邊遠地區當副市級官員(司馬)了。

這八個骨幹成員,有兩個後世非常著名,一個是劉禹錫,一個是柳宗元。這兩個人之所以著名,是因爲他們的文章都入選了我們的中學課本。

這就是傳說中的八司馬。

所謂的二王,就是唐順宗最核心的兩個王姓骨幹,他們沒有那麼幸運,王伾被貶後很快病死;王叔文被貶後賜死。

二王八司馬(唐德宗時代的太子黨),在太子成爲皇帝后,折騰了一百多天,就被清出了政治舞臺。

從此就進入了唐憲宗時代,我把這段時期的改革,稱之爲大唐版本的“百日維新”。

唐憲宗上位後,因爲唐德宗留下了不錯的家底,所以難免會想着做一番大事業。

而且,因爲唐德宗後來的20年時間裏,對藩鎮比較寬容,所以藩鎮多少有點認不清自己,於是憲宗剛上位,就有三個不知死活的小藩鎮,跳出來對抗中央政府。於是,讓唐憲宗佔了先機。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