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曹操不惜親率大軍征討馬超,他的目的是什麼?

曹操不惜親率大軍征討馬超,他的目的是什麼?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8.1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潼關的地理位置究竟有多重要你知道嗎?不知道沒關係,小編告訴你。

《三國志·武帝紀》中記載:是時關中諸將疑繇欲自襲,馬超遂與韓遂、楊秋、李堪、成宜等叛。遣曹仁討之。超等屯潼關,公敕諸將:“關西兵精悍,堅壁勿與戰。”

根據以上記載,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三月,馬超、韓遂爲首的關西軍閥都懷疑曹操實行假道滅虢之計,想要打着討伐張魯的名號,吞併涼州。他馬超聯合侯選、程銀、李堪、張橫、樑興、成宜、馬玩、楊秋、韓遂等十部共十萬人馬起兵反曹,很快包圍了潼關。

此時,曹操非常震驚,雖然有“防守專家”曹仁在潼關,也不放心,於是親率大軍支援潼關,討伐馬超。那麼,潼關到底有多重用,曹操爲此不惜傾國之力,討伐馬超呢?個人認爲潼關是三秦鎖鑰,長安門戶,潼關在,長安安,潼關失,長安危,而馬超也是西涼悍將,值得曹操親自征討。

潼關地理位置重要性

其一,潼關是三秦鎖鑰。

曹操不惜親率大軍征討馬超,他的目的是什麼?

潼關,位於黃河渡口,位居晉、陝、豫三省要衝,佔據潼關,就能扼守長安至洛陽驛道的要衝。它是關東進出三秦的鎖鑰,歷來爲兵家必爭之地,已經取代先秦時期的函谷關地位。潼關素有“畿內首險”、“四鎮咽喉”、“百二重關”之譽。

其二,潼關易守難攻。

潼關,位於陝西省渭南市潼關縣北,北臨黃河,南踞山腰。東漢末年設置此關,大約是東漢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潼關是是關中的東大門,就連清朝乾隆皇帝遊歷到此,也深深感慨潼關之險峻,還在城樓外留下“第一關”的鎏金御書。

曹操不惜親率大軍征討馬超,他的目的是什麼? 第2張

曹操爲何親率大軍征討馬超

其一,西涼馬超鐵騎驍勇善戰,非曹仁所能阻擋。

西涼民風彪悍,尤其是騎兵,來無蹤去無影,天下無雙。想當年,西涼董卓率軍進入洛陽,“挾天子以令諸侯”。當時關東十八路諸侯,才勉強把董卓趕跑,也沒有徹底消滅董卓西涼兵。現在不只是馬超一個軍閥反了,而是以馬超、韓遂爲首的十個勢力反了,聲勢浩大。馬超在三國演義中排名第五,比燕人張飛還高一個名次。曹仁雖然也是久經戰陣的大將,可是和馬超相比,還是有很大的差距。

曹操對於馬超還是非常忌憚的,在馬超反後,並沒有第一時間殺掉在京城的馬騰、馬休、馬鐵等人。可知,曹操不敢把事情做絕,想以此威脅馬超,甚至和馬超講條件。而演義中所描述的,因爲馬騰、馬休、馬鐵等人被曹操所殺,馬超才舉起反叛大旗的,這和正史上有一定的差距。馬騰等人被殺,是因爲第二年,馬超在涼州捲土重來,攻克隴上諸縣才被捕殺的。《後漢書·孝獻帝紀》相關記載如下 :

十七年夏五月癸未,誅韂尉馬騰,夷三族。

曹操不惜親率大軍征討馬超,他的目的是什麼? 第3張

因此,曹操是怕馬超的,爲了萬無一失,於是不顧年事已高,率軍出征,親自排兵佈陣,將馬超、韓遂聯軍消滅在萌芽狀態。如果換做其餘人叛亂,是不需要曹操親自帶兵征討的,派一員上將,即可平定。

其二,曹操親率大軍征討馬超,爲了確保潼關萬無一失。

潼關是關中平原的門戶,守潼關意義重大。如果潼關丟失,曹操將會失去關中平原,損失慘重。想要保住關中平原及西京長安,首先得保證潼關萬無一失。曹操本來是想借道,討伐尚未歸順的漢中張魯,結果引起馬超、韓遂等軍閥的強烈不滿,還因此發生了戰爭。曹操擔憂潼關,怕曹仁兵少,阻擋不住馬超軍隊。

曹操的擔憂是有道理的,演義中,曹仁防守潼關不到十天,就丟了。因此,曹操不得不籌集糧草,親自帶兵征討馬超。他剛開始,也被馬超殺得割須棄袍,狼狽不堪。最後,曹操採納賈詡的反間計,成功離間馬超和韓遂,這才擊潰馬超,取得成功,保住潼關。

總結:潼關是關中平原的門戶,潼關在,關中安,潼關失,關中危。因此,曹操爲了保住土地肥沃的關中平原,不得不親自率領大軍,討伐馬超。雙方在潼關進行了一場驚天動地的大決戰,最終以曹操完勝告終。曹操看到了潼關的重要性,它是三秦鎖鑰,想要保住關中平原,必須守住潼關。因此,曹操親自帶兵征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支援潼關,分化瓦解韓遂、馬超等十部聯軍,平定西涼。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