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劉備爲什麼對法正如此的信任 真正的原因是什麼

劉備爲什麼對法正如此的信任 真正的原因是什麼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法正和劉備,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是蜀國“第一智將”,是蜀國絕對的謀臣核心。但是,在正史中,諸葛亮的角色更多的是長於內政的“蕭何”。而劉備絕對信任,蜀國真正的謀臣核心,擔當“張良陳平”角色的是法正。劉備讓法正“外統都畿,內爲謀主”,而法正死後,劉備慟哭多日,最後“欽定”法正諡號“翼候”。劉備在世時,法正是唯一有諡號的大臣,甚至關張去世時都沒有諡號,而“思慮深遠曰翼”,可見劉備對他的倚重。夷陵之戰後,諸葛亮說:“如果法正還在,一定能阻止主上(劉備)伐吳,就算伐吳,也不會有危險”。足可見劉備對法正的絕對信任。

  法正像

  但是,這裏就有一個問題。法正並不是從一開始就加入劉備集團的,而是在赤壁之戰後,劉備入主巴蜀前,從劉璋處“叛逃”加入的。這樣的人,既不是關張那樣從起兵就跟隨劉備的“從龍之臣”,甚至還有“不忠”的“前科”,那他是怎麼獲得劉備的絕對信任的呢?

  首先,是因爲法正的軍事才能的確出色。

  法正張鬆孟達是最先從劉璋倒向劉備的人。劉備入川的時候,法正就是重要的軍事顧問,一路幫助成功拿下蜀國。而劉備人生中最重要的漢中之戰,也是在法正的謀劃下而取勝。可以說,法正爲劉備貢獻了西蜀和漢中兩個戰略要地,沒有法正,劉備就連進位漢中王都不可能,更不要說之後的稱帝了。

image.png

  龐統也是劉備入蜀的軍師之一

  其次,法正情商極高,有獨特的“勸諫手法。

  這主要體現在“處理許靖”和“勸娶穆氏”兩件事上。

  劉備伐蜀時,蜀郡太守許靖本來想投降,後來被劉璋發覺而失敗。劉備就因此輕視許靖,而法正就勸諫劉備:“天下有名無實的人太多了,許靖不過只是其中一個。但他已經出了名,如果對他輕慢,天下人反而會覺得是您不重視人才。所以還不如高官厚祿養着許靖,讓他幫您打‘廣告’。”劉備聞言後厚待許靖。

image.png

  許靖是三國的“名士”

  之後,孫夫人返回東吳,劉備正室“出缺”。羣臣都勸劉備以穆氏爲後,因爲穆氏背後是益州的豪族,聯姻有利於劉備鞏固與益州本地豪族的關係。但穆氏雖然寡居,卻曾是劉焉兒子劉瑁的夫人,劉備對娶同族夫人爲後有些牴觸。於是,法正又勸諫劉備:“說到親疏,晉文公曾經與侄子子圉的夫人聯姻,您與劉瑁這又算得了什麼呢?”於是,劉備就娶了穆氏,鞏固了與益州豪族的關係。

image.png

  許靖是三國的“名士”

  但是,即使法正是個軍事奇才,情商高會進言,固然能做一名重臣。若要獲得讓諸葛亮都“羨慕”的“絕對信任”,似乎還是“欠火候”。其實,真正的原因99%的人都不知道,因爲這個祕密隱藏在別人對法正“驕橫”的“批評”中。

  《三國志》記載,法正個性很獨特,再小的恩情他都報答,但再小的仇怨他更會清算。尤其是睚眥必報這點,《三國志》挑明,法正直接殺了多個誹謗他的人(擅殺毀傷已者數人)。有人受不了他,鬧到諸葛亮那裏去,說法正太驕橫,要諸葛亮稟報劉備,治治法正(抑其威福)。但諸葛亮無奈表示這個事自己也管不了。

image.png

  許靖是三國的“名士”

  乍一看,好像法正是個恃寵而驕,橫行無忌的“奸臣”。實際上,這纔是法正獲得劉備信任的真正原因。

  一方面,法正“恩怨分明”的個性,給人一種豪放的“遊俠”性格之感。如此“講義氣”的同志,殺了幾個誹謗他自己的人,這在同是草莽出身,喜好結交遊俠的劉備看來,完全就不是個問題,甚至是個加分項。畢竟自己當年也因爲怒火攻心鞭打過督郵兩三百鞭,誰還能沒有個過去呢?

image.png

  許靖是三國的“名士”

  不僅如此,法正這樣“作威作福”,看似與前面的“高情商”操作背道而馳。但其實這樣“恩怨分明”“作威作福”,才表明了法正是真正的“高段位”選手。法正通過這些行爲,實際上是不斷向劉備表明,自己甘願做一個不結黨不營私即使同事不喜也要忠於劉備的“孤臣”。法正明白,只有做孤臣,放棄與其他大臣“一團和氣”的機會,才能夠讓劉備放心地把權力交給自己這個“半路來投”的“貳臣”,一展自己的才華和抱負。劉備顯然也捕捉到了法正的“信號”,任何君主對於一個如此“政治成熟”的天才軍師,都不會少了“恩寵”。劉備對法正信任有加,對他的計策言聽計從,並先後在法正的輔助下奪取了巴蜀和漢中,成就了三分天下的功業,而法正也隨之名揚天下。

  所以,法正的這種“驕橫”,纔是99%人不知道的,他能夠獲得劉備信任的真正原因。當然,對我們普通人來說,就算知道了這個原因,也是做不到的。畢竟這種高段位的“驕橫”,實非我等常人能夠“施展”啊!

image.png

  可以想象,如果法正不死,以他的天縱奇才,要麼會想辦法在關羽與曹軍對戰時穩住東吳,不讓孫權偷襲;要麼會在關羽失敗後,想辦法保住關羽的性命;要麼會在伐吳開始前,就勸服劉備“以戰逼和”,甚至可能兵不血刃拿回荊州(事實上孫權在夷陵之戰前曾兩次遣使表示願意返還荊州,但是劉備因在氣頭上沒有接受);要麼就會在夷陵之戰時,看穿陸遜的計策,從而打贏伐吳的戰爭。可惜歷史沒有如果,法正在劉備進位漢中王后第二年就死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天妒英才”吧。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