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楊維楨聽到朱元璋要招攬自己時,爲何要逃跑?

楊維楨聽到朱元璋要招攬自己時,爲何要逃跑?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楊維楨聽到朱元璋要招攬自己時,爲何要逃跑?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楊維楨聽到朱元璋要招攬自己時,爲何要逃跑?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建立明朝。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放眼望去,朝堂上武將居多,而文官寥寥。畢竟,打天下靠武將,治天下靠的是文臣。於是,朱元璋下令各地舉薦賢才,此時,有人舉薦了一位元朝末年的名士,他叫楊維楨。

  沒想到的是,楊維楨聽聞朱元璋要招攬自己,立即收拾東西逃跑,朱元璋下令讓侍衛前去追趕,在半路上,楊維楨故意讀錯三個字,成功從朱元璋眼皮底下逃走。

  提及楊維楨,大家可能不熟悉,但他有個外號,叫“鐵冠道人”或“鐵笛道人”。熟悉金庸文學的讀者可能知道,在《倚天屠龍記》中,鐵冠道人是明教“五散人”之一。不過,“五散人”中的鐵冠道人名叫張中,和本文所說的楊維楨並不是同一人,楊維楨雖然也叫“鐵冠道人”,但他的故事更加離奇。

  據《明史·文苑一》記載,楊維楨,字廉夫,山陰人。他祖上世代行醫,其曾祖父楊文修更是宋朝享譽全國的名醫。楊維楨兄弟三人,父親爲了讓三個兒子刻苦讀書,不被外界所擾。在鐵巖山懸崖上修築一個讀書閣樓,在閣樓中放置萬卷書,然後把三個兒子住在閣樓中,把梯子撤掉,平時用轆轤傳遞飯食。就這樣,楊維楨在懸崖上讀了5年書,未曾下崖。

  父宏,築樓鐵崖山中,繞樓植梅百株,聚書數萬卷,去其梯,俾誦讀樓上者五年,因自號鐵崖。

  楊維楨在父親的特殊教育下,能夠日記文章千言,詩詞歌賦無所不通。

  元朝泰定四年(1327年),楊維楨考中進士,任天台縣尹,在任職期間,他發覺元朝對百姓徵收的賦稅過重,於是多次上書要求朝廷減稅,朝廷不答應,他最後決定以辭官威脅,這場風波鬧得太大,元朝朝廷爲了避免天下動亂,決定免除天台縣三千稅賦,但楊維楨卻因此得罪朝廷,十年沒有得到升遷。後來楊維楨辭去官職,在浙西一帶流連於山水之間。

  元朝末年,張士誠起兵,雄踞浙西,久聞楊維楨的大名,幾度派人召他爲官,楊維楨都拒絕。張士誠求賢若渴,派自己的弟弟張士德親自上門,楊維楨給張士誠留了一封信,直言張氏將來“不有內變,必有外禍”,然後揚長而去。

  朱元璋滅掉張士誠後,正式登基爲帝,當時朝廷中浙西官員逐漸增多,有人曾說楊維楨詩詞歌賦都冠絕一時,建議朱元璋派人邀請楊維楨來南京做官。朱元璋於是派翰林學士詹同帶上重禮親自來請楊維楨,不料卻被楊維楨拒絕。《明史》雲:

  以維楨前朝老文學,遣翰林詹同奉幣詣門,維楨謝曰:“豈有老婦將就木,而再理嫁者邪?”

  楊維楨爲何拒絕朱元璋呢?他說了一句話:“豈有老婦將就木,而再理嫁者邪?”翻譯過來是:我是一個將死的老太太,不打算再改嫁了。

  其實,楊維楨的意思是說:我曾效力於元朝,而且現在老邁,忠臣不事二主,不打算再爲明朝效力了。

  朱元璋聽聞此言,十分生氣。心想:我召你爲官,你竟然說“忠臣不事二主”,難道我還不如元朝皇帝?

  於是,朱元璋你派侍衛帶上兵器去“請”楊維楨,楊維楨早料到如此,收拾包裹趕緊逃走。在路上,侍衛看到一位書生,相貌和楊維楨有些相似,便急忙跟蹤。不曾想,楊維楨在一座名叫“紫暘宮”的道觀前停了下來,對着牌匾念道“柴湯官”。侍衛聽到後十分驚愕,嘆息道:“他不識字,應該不是楊維楨。”然後到別處去尋找。楊維楨見侍衛離開,成功抄小路逃走。

  洪武三年,楊維楨消失三年後,還是沒逃過朱元璋的眼線,朱元璋派人把楊維楨請到南京。但他的心不在南京,最終朱元璋還是未能留住楊維楨。

  留百有一十日,所纂敘便例定,即乞骸骨。帝成其志,仍給安車還山。

  楊維楨在南京待了110天,幫朱元璋編撰書籍,然後就請求告老還鄉。朱元璋雖然生氣,但楊維楨的名氣實在太大,朱元璋也不好發作,只好同意,派人將楊維楨送回家鄉。楊維楨於當年底病逝,善終。

  元末明初多隱士,楊維楨曾入仕於元朝,最後選擇隱於江湖。其實,朱元璋登基之初,勵精圖治,還是有一番大作爲的,楊維楨不願入仕明朝,並非看不上朱元璋,而是他真的厭倦了仕途生涯。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