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東突厥投降後,李靖爲什麼還要突襲他們?

東突厥投降後,李靖爲什麼還要突襲他們?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5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東突厥投降後,李靖爲什麼還要突襲他們?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貞觀四年(公元630年)春,在李靖、李世勣這兩位大唐最傑出的將領領銜下,唐軍發起了對東突厥的總攻戰。兵鋒所指,摧枯拉朽,突厥潰不成軍,頡利可汗倉皇逃往鐵山,並派人向唐帝國請降。李世民接受了這一請求,派出鴻臚卿唐儉等人前往突厥大營慰撫,並命令李靖率大軍迎接頡利。

東突厥投降後,李靖爲什麼還要突襲他們?

而李靖在與李世勣商議後認爲,突厥人此舉是以圖拖延時間,如果讓他們往北越過大漠,必將成爲大唐的心腹大患;因此,不如趁對方放鬆警惕之際,率1萬精騎直奔對方老巢,可一舉將其斬草除根。在行軍副總管張公謹擔憂此舉可能將唐儉等人置於死地時, 李靖卻說:

此韓信所以破齊也。唐儉輩何足惜!

他指的是,當初楚漢相爭之際,韓信無視齊王在酈生的勸說下已經投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滅掉齊國。在那次,酈生最終被憤怒的齊王烹殺。

由於早已在突厥人內部安插了沿線,李靖對敵軍的位置瞭如指掌。在定下方案後,他親自帥精銳騎兵出發,以大霧爲掩護向突厥大營所在地掩殺而去;唐軍抵達頡利牙帳七裏之地時,對方纔察覺,頡利倉皇而逃,突厥人被斬首萬餘人、被俘十餘萬;不久後,走投無路的頡利可汗也被唐軍俘獲、押送長安。

經此一戰,曾經雄踞北方、襲擾大唐十餘年的東突厥正式被滅;南起陰山、北至大漠,原北方遊牧民族的棲息地,首次納入中原王朝的直接管控下。

但也正是由於這次頗有爭議的舉動,引發了一個爭議問題:“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就罷了,但李靖不顧朝廷一衆使者的性命,是不是太過於不厚道了?

筆者認爲,要這麼看待這個問題:

首先,要對付無賴,你能講規矩?

其次,唐儉的命是命,那些常年被突厥掠奪、屠殺的百姓,以及在戰鬥中死去的戰士們難道不是命啦?

東突厥投降後,李靖爲什麼還要突襲他們? 第2張

突厥人從來都沒有什麼信用可言,不能放虎歸山

突厥人曾經向中原投降過一次。

公元600年,東突厥頭領啓民可汗爲了感謝隋朝的再造之恩,上表稱隋文帝楊堅爲“聖人可汗”,並且表示要世世代代爲隋王朝養牛養馬;

他是做到了,不過他死後,他的兒子始畢可汗一語不合就翻臉,在楊廣最需要他的時候,於公元615年在雁門關突然發動襲擊,差點把楊廣幹掉;

其後隋朝大亂,突厥人則扶植各股勢力,攪得中原雞飛狗跳;

唐朝建立後,由於西進長安時曾得到突厥人的資助,李淵對突厥是客客氣氣,送金銀財寶那是相當殷勤,不過突厥人一有不滿意,就仗着往來如風的騎兵優勢,肆意南侵,燒殺搶掠;

公元624年,突厥人舉國入侵,李世民軟硬兼施、離間分化,雙方達成和親後,突厥人才退去;

不過突厥人翻臉比翻書快多了,沒過幾個月就再次大舉入侵朔州,唐軍行軍總管張謹寡不敵衆、全軍覆沒;

其後突厥的掠奪行爲幾乎沒有間斷過,每當唐軍擺開架勢,他們立即求和;唐朝同意後,他們轉頭馬上撕毀協議,基本沒啥信用可言。

最讓人痛恨的是,玄武門之變後,得知李世民剛剛即位,不久前纔講和的突厥人喜出望外,立馬把諾言扔到了九霄雲外,組織了20萬大軍直抵長安城40裏,逼得李世民達成渭水之盟、獲得無數財寶後才心滿意足的退去。

東突厥投降後,李靖爲什麼還要突襲他們? 第3張

回到題目所講的時刻。此時的突厥爲什麼要向李世民投降?只是因爲被揍了,希望以此作爲緩兵之計,等喘過氣後捲土重來而已。

對此,李世民當然明白,但他作爲中原皇帝,對外既要展示實力,也要顯示仁德,那麼多藩屬國在一旁看着,哪能對外族趕盡殺絕;況且從古到今,從來沒有不允許敵人投降的道理。

不過李靖是一線的負責將領,政治、外交因素不該他考慮(否則就是踩過線了)。具體怎麼做,完全看他對戰局的判斷,不然爲啥有“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的傳統?辦得好,大佬自然龍顏大悅;辦砸了,也有李世民兜底;身爲馬仔,本來就要做好背鍋的準備。

而在當時,趁機將突厥一網打盡,無疑是李靖的最佳選擇。

當時,得知突厥頡利可汗上表謝罪,李世民安排負責外交事務的鴻臚卿唐儉前去撫慰,並讓李靖率軍迎接對方。而作爲常年跟突厥人打交道的老將,李靖等人對敵人的德性一清二楚,於是他和李世勣商量:“頡利雖然連敗,但其實力仍不可小覷,如果他趁機往北逃竄,依託大漠爲屏障,到時我們要追那可就難了。現在唐儉已前往,對方正無戒備,不如挑選精騎一萬、帶二十天的乾糧前去突襲,一定能將他趕盡殺絕。”

李靖的擔心,也正是中原王朝面對遊牧民族的最大煩惱:依託更爲領先的生產力、組織紀律,若跟對方硬鋼,中原軍隊向來不怕,最煩的就是對方仗着弓馬嫺熟、來去如風;我進敵退、我退敵擾,找準中原的防守薄弱之處搶一波就跑,那才叫真正的噩夢。因此,現在對方在一處集結,這無疑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李靖作爲有責任感的職業軍人,自然不會錯失。

東突厥投降後,李靖爲什麼還要突襲他們? 第4張

打仗總會有犧牲,關鍵看值不值得;而跟突厥這種世仇作戰,每位唐朝將士、官員都有義務和職責。如果犧牲唐儉一人,卻能把困擾唐朝多年的突厥一網打盡,那唐儉稱得上死得重於泰山了;假設讓突厥人溜走,今後必定會發起瘋狂的報復,屆時唐朝可能犧牲多少將士和無辜的百姓?

慈不掌兵,況且李靖的決定正是爲了減少今後的犧牲。話說回來,也正是憑這樣雷厲風行、一劍封喉的作戰風格,李靖才成爲當之無愧的大唐第一名將。

好在唐儉最終也順利逃脫,否則的話,他一定會被追認爲大唐烈士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