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唐武宗李炎毀佛的原因是什麼?背後有何動機

唐武宗李炎毀佛的原因是什麼?背後有何動機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4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武宗李炎毀佛的原因是什麼?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佛教在東漢時期就傳入我國,至今也將近兩千年。從一開始的默默無聞,到現如今全國信徒最多的宗教,佛教也算是歷經坎坷。在中國的歷史上,就曾經有過四次毀佛事件,每一次都讓佛教元氣大傷。唐朝時期就發生過一次,那時候的皇帝是唐武宗李炎。

唐武宗李炎毀佛的原因是什麼?背後有何動機

道統之爭

唐武宗毀佛的其中緣由之一就是佛教和道教的道統之爭。李炎最開始的時候就是道教的虔誠信徒,他信仰道教,尊崇道教。而這個時候,道教的道統已經被佛教道統給擠壓掉很多空間,此時信仰道教的百姓已經頗爲稀少,而佛教的信徒卻越來越多。這讓道教的一些道士十分着急。

此時,唐武宗身邊就有這麼一個道士趙歸真,他深知再這麼下去,道教的生存空間就要被佛教給擠壓掉了,於是就在唐武宗面前進言,講述佛教的種種弊端。在趙歸真的描述和述求之下,唐武宗開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滅佛之旅。

佛教已經嚴重影響到了唐朝的經濟

唐武宗之所以滅佛,道教趙歸真的進言只是導火索之一,他之所以滅佛,真正原因是佛教已經嚴重影響到了大唐的統治。

自從安史之亂後,大唐的國力已經大不如從前。在經濟、人口以及生產方面都有顯著的退步。此時的佛教卻是無比強大,根據唐武宗毀佛後的戰果來看,當時毀掉的寺廟有四千六百餘所,拆除蘭若(僧侶的居所)四萬餘所,遣散僧侶還俗二十萬零五百人,釋放供寺院役使的良人五十萬以上。

那個時候,佛教不從事生產,佛教中人所需要的衣食住行完全是靠這些被役使的良人提供。佛教這七十萬以上的人不需要納稅,已經嚴重影響到了當時唐朝時的經濟。

唐武宗李炎毀佛的原因是什麼?背後有何動機 第2張

那個時候,唐朝的人口只有3900萬人,七十萬以上的佛教人士佔據了五十分之一,可想而知,佛教蘊藏着多大的財富,竊取了大唐王朝多少的經濟和稅收。

那個時候是小農經濟,流傳這這麼一句話:

一夫不耕,人受其飢;一女不織,人受其寒。

這些和尚不僅不從事生產,還需要別人來供養他,像這樣的佛教還留着幹嘛?唐武宗對此很是瞭解,就說了這麼一句話:“窮天下着,佛也!”

佛教的思想和統治者主張的思想背道而馳

當時的統治者治理天下的主流思想流派是儒家。儒家講究現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尊崇倫理綱常,認爲人定勝天,每一位儒者都有着報效國家的意識。

而佛教則完全相反,他們認爲現實世界是痛苦的,人一生出來就是來世間受苦,如果要脫離苦海,那麼就必須要信仰佛教。相比於尊崇家國天下的儒家,佛教更喜歡讓人出家。

因此,佛教不僅和道教不對付,而且和儒家的思想也是完全背道而馳,有着不可調節的矛盾。

唐武宗李炎毀佛的原因是什麼?背後有何動機 第3張

唐武宗需要佛教的財富

唐朝中後期,全國有大中型寺院將近5000座,小型寺廟更是多達40000餘所,僧尼和供寺廟役使的良人總和在七十萬以上,侵佔良田數十萬畝,形成了一個個不受唐王朝管理的封閉莊園。

自從武德年間到會昌年間,長達兩百年的佛教一直保持着這樣的狀態。時間爲佛教積累了大量的財富,僧侶已經不滿足他們所信仰的佛是泥塑的,而是將金銀銅鐵鑄造成一座座精美的佛像

同時,佛教還向民間放高利貸,收攏了大量資金,使得越來越多的貧苦百姓難以生存。可以這麼說,當時天下的十分財富中,佛教就佔據了七分。試問身爲一個英明的君主,唐武宗怎麼不會眼饞這樣的財富。

所以,在會昌毀佛後,大唐的國庫增添了大量的財富。

所以,唐武宗之所以毀佛,道教和佛教的道統之爭只是其中緣由之一,更是導火索。而其背後的原因更大,毀佛是爲了大唐的再一次強盛。毀佛過後,唐武宗也實現了會昌中興,這是一個很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