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在一番亂局之中,唐睿宗李旦爲何還能兩度爲帝?

在一番亂局之中,唐睿宗李旦爲何還能兩度爲帝?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下面由小編給大家帶來李旦的故事,感興趣的小夥伴接着往下看吧。

唐睿宗李旦不是一個硬氣的人,關於他的“軟弱”,史書留下了不少證據。例如:第一次做皇帝時明明已經22歲了,卻還讓自己的母后,也就是武則天垂簾聽政;後來武則天稱帝了,李旦乾脆被降格爲皇嗣,古籍曰“囚禁”於宮中;更窩囊的是,唐睿宗兩個愛妃皆被人祕密處死,他大氣都不敢吭。

可就是這樣一個人,兩度爲帝,而且是在一番亂局之中。

這局有多亂,纔可以稱之爲“亂局”?簡而言之:李治去世,李顯繼位,武則天廢李顯立李旦,而後又廢李旦自立,不久李顯復辟,李顯死的不明不白,進入韋后與太平公主的爭奪戰,最後李旦繼位。這還沒算上許多配角和分支故事,已經一團亂麻。

在一番亂局之中,唐睿宗李旦爲何還能兩度爲帝?

那麼唐睿宗能成爲贏家,靠的是什麼?大概是“局勢”二字。

662年,李旦出生,他最開始的名字是李旭輪,未來又更名過李輪。李旦是唐高宗第八個兒子,武則天第四子,因爲最幼、聰穎,所以備受寵愛,早早封王封爵。

李旦的哥哥李顯是高宗活着時親自定下的皇太子,估計是有感於李弘和李賢(前兩任太子)的悲劇,李顯即位以後展現出對權力不小的把控欲。歷史中能夠做到集權的皇帝,第一層突破的束縛往往來自身邊人,李顯將矛頭指向了輔政大臣裴炎與母后武則天,做法也是很常見:提拔皇后一族,欲培植一個忠心於自己的集團。

然而最後,失敗了。

684年,武則天廢李顯爲廬陵王,驅趕出皇城長安,而後立四子李旦。若問爲何,李旦的勢力更弱,且更加聽話。這便是唐睿宗第一次做皇帝所遇到的“局勢”。

在一番亂局之中,唐睿宗李旦爲何還能兩度爲帝? 第2張

但是非常快,局勢又把他拉下了政治舞臺,因爲武則天稱帝了。

不做皇帝的日子,李旦活得並不自由,他的哥哥李顯尚且可以離開長安鬆口氣,他卻只能以“太子”的身份留居宮中。爲什麼同是兒子,待遇卻不一樣呢?這裏有兩種可能:1,李旦是武則天的退路,有一天做不了女帝了,還能禪位。2,李旦是武氏與李氏矛盾的緩衝帶。

說不好聽點,睿宗此時是他母親的一枚棋子而已。一枚棋子,往往有三種結局:反客爲主、被拋棄、掙扎出局。李旦選擇的後者。

在武則天的執政生涯後期,遇到了層層阻礙,且身體一天不如一天了。大臣狄仁傑勸諫,不如把權力放回李氏手中吧,武則天一想,也可。但是李旦太累了,一路走來,都是被局勢拉着,身不由己,所以他稱病不朝,皇位就又落到了李顯的頭上。

705年,武則天去世,每個人都鬆了一口氣,覺得混亂該終止了吧?其實不然,國家內部的不穩定因素仍舊存在,而這些因素一起造成了唐睿宗上位的第二次局勢。

710年,李顯暴斃,有人猜測是韋后與安樂公主聯和毒殺。韋后以皇太后的身份臨朝稱制,並且逐漸將重要的政府機關換上自己親信,這是一個信號:大唐恐怕是要出現第二個女帝了!

在一番亂局之中,唐睿宗李旦爲何還能兩度爲帝? 第3張

當時,朝中能夠與韋后在才智、權勢方面一搏的人,是太平公主。李旦時任太尉、皇叔,立場使然站在了二太平公主的陣營。武則天時期女官,李顯的昭容上官婉兒也將砝碼壓在了李氏一邊。同一年,政變開始了。

李旦雖然身體中有習慣逃避的基因,卻有個膽大心細的兒子,李隆基。一直以來,李隆基都覺得皇位應該回到李姓手中,同時隨着叔叔們相繼失敗、去世,也只有他爸能延續老李家血統了。

李隆基善於交際,他有不少心腹都是中央禁軍的小頭頭。當年的六月份,“誅諸韋以復社稷”的口號在軍中響起,地方部隊、中央禁軍同時發難,韋后、安樂公主一黨被誅殺殆盡。李隆基又斬殺上官婉兒以明示:從此以後,立長不明確的官員都將是這個下場。

就這樣,李旦又一次登基了。

後記:細數唐睿宗,他很幸運,有兩個人生巔峯。然而,遺憾的是,這兩回都不是他通過努力謀劃求得的,反而是被推着走。他的兒子李隆基即日後的唐玄宗,世人皆感嘆玄宗老年昏庸,沉迷於楊貴妃,又沒能力壓住自己的兒子,殊不知,這一點玄宗可是有點點像他的父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