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真實的呂不韋是什麼樣的 只能說呂不韋和韓信很像

歷史上真實的呂不韋是什麼樣的 只能說呂不韋和韓信很像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4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電視劇中呂不韋爲了阻斷四國選擇自殺,結束了自己傳奇的一生,那麼真實的呂不韋到底是什麼樣的?呂不韋真的有那麼高的評價嗎?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歷史上真實的呂不韋是什麼樣的 只能說呂不韋和韓信很像

但歷史上的呂不韋卻沒有獲得如此高的評價。司馬遷在其列傳後評論稱其爲孔子口中的“聞”者,即表面施行仁義,內心卻與之相違背,並且還毫無自覺之人,而東漢大儒馬融說這就是佞人。

司馬遷之後的古代史學家也大多對呂不韋賦予批評。在他們看來,呂不韋是一個通過投機手段攫取權力的奸詐小人,是臣子的反面典型。

那麼呂不韋究竟是一個一心爲國的忠義之士,還是史家口中的奸佞小人呢?

恐怕都不是。

商之原罪

古代史家們討厭呂不韋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他的商人身份。古代中國是農業社會,商人長期受到排擠,處在社會最底層。

在平民百姓眼中,商人是不勞而獲之人,他們不從事生產勞動,只通過轉手他人之物從中牟利,是一羣懶惰奸猾之徒。

而統治階級也有他們的擔心。商鞅就曾經明確指出,經商可以使家境富裕,假如人人因此去從商而不肯下田勞作,那麼必然會傷及作爲國家統治基礎的農業。因此周代以後的歷朝歷代幾乎都採取了重農抑商的政策。

在官方的打壓和民間的歧視之下,商人成了奸詐小人的代表,正所謂“無商不奸,無奸不商”。因此商人出身的呂不韋,天生就不會受到世人的喜歡。

人們都願意相信呂不韋將懷孕的趙姬獻給異人的故事,因爲這適合他們心中的商人形象。司馬遷在記載呂不韋做出此舉的動機時用了“欲以釣奇”四個字,其中一個“釣”字便將奸商的貪婪和投機刻畫得淋漓盡致。

歷史上真實的呂不韋是什麼樣的 只能說呂不韋和韓信很像 第2張

太史公或許和當時的人們一樣,認爲商人都是一羣利慾薰心的賭徒,爲了利益可以不顧一切。他們可能並不瞭解,一個卓越的商人不僅善於尋找利益,更懂得評估風險。

呂不韋沒可能與嬴政有血緣關係,關於這一問題,有興趣的可以參考《大秦賦》中的趙姬,在真實歷史中究竟是怎樣一個女人?

而這本《秦謎》中,則有更加詳細的推理與分析解答

呂不韋當政期間,秦國並沒有出現任何倒退的現象,依舊在有條不紊地蠶食着六國;雖然嬴政親政的時間稍有些晚,但呂不韋仍舊交出了權力,當中也未發生過任何波瀾;嫪毐作亂之時,他參與平叛,保護了秦王的安全。

因此說他奸詐貪權,恐怕也未必真實。

那麼說呂不韋是一個鞠躬盡瘁,爲大秦無私奉獻一生的忠臣麼?

當然也不是。

自私釀禍

呂不韋一生有兩件事爲人詬病,一件是獻孕姬,另一件是薦嫪毐。

雖然獻孕姬一事的真僞衆說紛紜,但向太后引薦嫪毐卻是無可辯駁的事實。

歷史上真實的呂不韋是什麼樣的 只能說呂不韋和韓信很像 第3張

起因是年輕的太后不甘寂寞,多次向呂不韋尋求慰藉。開始呂不韋欣然同意,因爲與太后拉近關係可以使自己的事業更加順利,此後他的家中光是僕人就有一萬多人。

但隨着秦王日漸年長,呂不韋開始害怕起來,他擔心秦王知曉這件事後爲自己帶來禍患。從這件事上也可以看出呂不韋並無專權或者奪權之意,如果有的話,那麼他大可不必如此懼怕秦王,當時秦國全部的權力都在他和太后手中,他完全可以設法控制住這個尚未成年的孩子。

如果有的話,也輪不到嫪毐登場。

呂不韋無意成爲秦國的最高統治者,但也沒有全心全意地爲大秦的江山社稷着想。

如果有的話,他當初應當會試圖勸說太后,或者至少拒絕太后的請求。

但呂不韋只想保全自己的個人利益,他不敢得罪太后,因此才找到嫪毐作爲自己的代替品,最終讓這個除了器官特殊之外沒有任何長處的人成爲把持朝廷的權臣,並險些讓後來的千古一帝夢斷蘄年宮。

因此,他最終會落得如此結局,可以說並不無辜。

歷史上真實的呂不韋是什麼樣的 只能說呂不韋和韓信很像 第4張

至此可以得出結論:呂不韋不是奸佞小人,他並沒有直接爲禍朝廷;但他也不是大忠之臣,他爲了一己私利不顧大局,險些爲國家帶來災厄。

那麼,他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或許,他與韓信可以劃歸爲一類人。

天真之人

文信侯呂不韋和淮陰侯韓信,這兩個均被段奕宏老師演繹過的人物看似天差地別,實際上卻存在着許多相似之處:

首先,二人都有着高超的能力,韓信是軍事天才,呂不韋是政治高手;

其次,二人都曾立下大功,韓信爲劉邦打下半壁江山居功至偉,呂不韋力助秦王登位功高無二;

第三,二人都因爲自己的私心得罪了君王,韓信兩度臨陣求封脅迫劉邦,呂不韋爲太后招募嫪毐使嬴政面臨險境;

最後,兩人雖然功績卓著,最後都不得善終,韓信被呂后殺死,呂不韋則因爲畏懼而自盡。

但這些只是表象上的相似,究其深層原因,是二人有着相似的理想和性格。

歷史上真實的呂不韋是什麼樣的 只能說呂不韋和韓信很像 第5張

他們都有着遠大的理想。韓信的目標是裂土封王,而呂不韋的目標,從他的所作所爲中便可看出端倪。

成爲大秦相邦後,呂不韋做了兩件大事,一是廣招門客,他從各地招攬人才到自己門下,食客多達三千;二是著書立說,他召集手下的門客,將他們的所見所聞編撰成了一部二十萬字的《呂氏春秋》,該書以道家思想爲主,雜糅其他各家,是一部了不起的思想鉅著。

可以明顯看出,招攬門客是在比擬四大公子,著書立說是在效法先秦百家,可見呂不韋畢生的希望,是可以像四公子那樣輔佐君王,向先秦諸子那樣爲國家提供指導思想。

也就是說,呂不韋的願望就是成爲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國之重臣。在當時,這個職位就是相邦。

因此兩個人都實現了自己的理想,但同時他們又都擁有了可以向前再邁一步的實力。韓信完全可以與劉項三分天下,呂不韋也有機會扳倒秦王,但他們同時又都止步於此,不再有進一步的奢求。

他們都滿足於已經實現的願望,同時卻都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對君主產生了巨大的威脅,必須除之而後快。

劉邦不可能允許這樣一個軍事天才擁有自己獨立的領地和大軍,嬴政也同樣無法容忍如此重臣擁有衆多自己的門客,更無法容忍他成爲六國朝中的棟樑。

兩個人都自以爲君王會明白他們想法,最終換來的卻是失去了得到的一切,也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他們一廂情願地認爲自己的苦心一定會獲得認可,一廂情願地認爲自己的付出理應獲得回報,最終卻用自己的生命來證明了這些想法的荒謬。

因此從這層意義上來說,他們不過都是些天真的可憐之人罷了。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